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015-02-27 10:06林丽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性意识

林丽平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民族小学 010010)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林丽平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民族小学 010010)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渠道之一。创造意识是创造力培养的心理基础和前提,只有树立了创造意识,学生才能发扬创造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形式,树立学生创造意识,使他们了解创造的意义特征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自觉树立培养创造力的意识。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 创造意识

创造力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源动力,新的时代最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的人。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动手操作、组织协调等能力。在诸多的因素中,创造性思维是核心。培养小学生创造力要靠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小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也起关键性作用。就学校而言,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是的主要渠道之一。

一、树立创造意识,发扬创造精神

创造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创造意识是创造力培养的心理基础和前提。只有树立了创造意识,学生才能发扬创造精神,创造力的发展才能从自发走向自觉、从盲目走向科学,从而充分发挥他们创造的主动性。为此,我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为创造力的培养打牢基础。

(一)运用多种形式,树立创造意识。

在教学中,我利用小型专题讲座、设立创造专栏、创办班级墙报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影响创造力培养的因素和掌握培养创造力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知道历史上每一项发明创造,每一项技术突破、每一种新理论的出现,每一次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每一种精神文明的进步,都是人们创造性劳动的成果。这样在心理上消除了学生对“创造”的神秘感和畏惧感,从而使他们了解创造的意义特征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自觉树立培养创造力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勇于挑战的意志。

创造就是另辟奚径,是对现有权威的挑战和质疑。因此,必须在课堂、课余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对权威的迷信,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创造还是对原有知识、观念的更新和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因此,难免会遇上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时,我就鼓励学生要不畏艰难、不怕失败,教育学生要有勇于挑战的坚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增长才干,强化自我的创造力。

(三)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

一般来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个人才能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在语文教学中,我积极有效地利用课文中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新知的强烈动机,具备了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创造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我适时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一)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

我认为,课堂教学民主是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基本保证。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以充分发挥,使其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互相尊重,是形成民主平等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我还善于从不同的思维视角,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优化组合方式,强化参与意识。

培养创造力首先要求学生具备强烈的参与意识与积极的协作精神,分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能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三、积极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造离不开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强化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健。

(一)鼓励求异,打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有碍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克服思维定势对于创造力的培养有关重要的意义。学习要像蝉蜕一样,扬弃陈旧,才能出新,教师要多方启迪学生拓宽思路,提倡标新立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多思多想,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之中。我还适时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积极发表不同意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学会从多层次,不同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优化智力结构。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应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方方面面的知识讲到、讲通、讲透。在教学语文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学。因为这种独立探索、独立归纳的学习行为,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符合自己水平和智力结构的有效知识体系,从而优化了智力结构。

四、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通过长期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创造力除了与智力密切相关外,也与学生的个性品质有密切联系。因为,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研究发现,创造力与智力之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中等以上的智力水平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说明,绝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力发展的潜质。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制约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好胜心、情绪的稳定性及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及意志力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向老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逾越常规,敢于言别人所未言、做别人所未做的事。教师尤其要培养学生具备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持之以恒的去解决疑难问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因此,我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质疑,以及在思考过程中突发的奇想,我总是注意加以保护,不轻易地加以扼杀。在提问、讲授、练习等各个环节中,我习惯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因为只有教师耐心地帮助和引导,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较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跨世纪新人。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打破传统定势,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时,才能更加灵活地去引导学生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创造力创造性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