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教育的探讨

2015-02-27 10:06范玉瑞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单亲单亲家庭子女

范玉瑞

(姚李镇大顾店小学 安徽六安 237422)

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教育的探讨

范玉瑞

(姚李镇大顾店小学 安徽六安 237422)

随着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传统婚姻伦理观念不断变化,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单亲家庭逐渐增多,而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伤害,从而产生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更多的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

单亲子女 完整家庭 心理问题特征 家庭教育

引言

家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大体一致的情况下,个体发展的差异主要在于家庭教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开放社会中多元文化的冲击,解体的家庭逐年增多,社会上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单亲家庭,它意味着家庭的危机和一张新的贫困形式的产生。单亲家庭子女的培养和心理调适,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个父母双全、温馨美好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家庭更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人格的发展之端。而当父母双方离异或夫妻双方只剩一方时,对孩子来说,就意味失去了一方的庇护,在心理上必将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对生活也失去勇气,对社会充满敌意,于是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毫无疑问,在单亲状况下,父爱或母爱的缺损都会对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及成长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甚至伤害,容易使这些未成年子女形成一些不良心理特征,并且子女的年龄越小,这种不良影响的力度越大。

一、单亲家庭子女主要存在着以下心理特点:

1.内向自卑,抑郁冷漠。

孩子也懂得比较,自感不加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对别人的关心表现出极为的冷淡,长而久之,他们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

2.缺乏引导,生活渺茫。

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家庭学生由于缺乏家庭的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凡事“大不了”当头,学习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3.充满憎恨,暴躁易怒。

父母由于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绪失调,极易把这种情绪带到与孩子的交往中,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生活中稍有不顺心容易冲动,对生活中的小小摩擦,反应非常强烈,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

4.胆小孤僻,多疑嫉妒。

当单亲家庭子女往往对自己做出偏低的评价,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另外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和僧恨。

5.自私自利,唯我独尊。

这类学生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管,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

二、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对策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要做有效的教育转化工作,要区别对待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的不同的问题与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手段。

1.增强交流,沐浴温馨的友情。

单亲家庭的学生最缺少的是父母之爱,教师要处处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诚恳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在他们心里激起层层浪花。通过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让单亲家庭的孩子感受友情带来的幸福与温暖,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感受到人生不幸中的幸运。

2.克服自卑,扬起自信的风帆。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敏感、多疑,思想负担重,他们不愿意让老师、同学知道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对于这一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

3.严字当头,剔除顽劣的陋习。

用爱心抚慰创伤,但也绝不能忘了严格要求。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倾注爱心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松要求,丧失原则。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长时期缺乏严格的家庭管教,与其他孩子相比,更容易犯一些错误。当然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切不可伤其自尊。常提醒,多鼓励,多方启迪其作为学生、子女、祖国接班人的责任感。

4.保护自尊,撑起感情的蓝天。

现在课本上有关家庭生活的文章,大都是描写家庭成员和睦相处,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遇到教师讲述这种浓浓的人间真情时,感情脆弱的学生会触景伤怀,泪流满面。有的学生明明知道问题的答案,当教师提问他时,却说不知道,不愿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在讲解这类文章时,尽量从感情上给这些孩子以照顾,避免让他们回答对他们来说敏感的问题,给学生留一片感情的蓝天,保护那颗受伤的心。

5.爱心永恒,抚慰心灵的创伤。

作为孩子第二父母的老师,首先就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鼓励和帮助,弥补孩子心中那份残缺的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教师注入无私的爱来抚慰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创伤。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班主任、课任老师、家长应齐抓共管。班主任应经常和课任老师交流意见,并及时和家长联系。对教育子女确实有困难的家长,班主任应给予方法上的指导,经常更换教育方式。

6.家校联系,不留教育的真空。

孩子的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教师的单方努力,也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密切的家校联系更是必不可少。通过家校联系,教师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为表现,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对单亲父母作一些教育方法上的指导。不少单亲父母为了弥补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在家中对孩子几乎是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殊不知溺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处在另一极端的冷淡、粗暴、放任不管同样也会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任何不适当的教育方式都是导致单亲家庭子女性格缺陷的重要因素,而且家庭教育的不当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效果,甚至使学校教育成果付之东流。

单亲家庭的孩子就象海面上行驶的一叶孤舟,如果领航员能正确引导,他们同样会避过惊涛骇浪,渡过暗礁岩石,安全抵达明净的港湾。让我们每位都来做单亲家庭孩子心灵上的领航员,使他们顺利走向生活的彼岸。

猜你喜欢
单亲单亲家庭子女
单亲妈妈如何谋划未来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单亲爸爸育儿经:军事化管理收服“公主心”
论倾听单亲子女心声的策略
单亲妈妈张柏芝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