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宗旨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2015-02-27 10:06王欣欣孙松松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责任感理论课责任

王欣欣 孙松松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以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宗旨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王欣欣 孙松松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包括个体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履行各种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在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宗旨下的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社会责任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从狭义上说,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包括个体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履行各种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在调整个体与社会关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体现着大学生个体独特的人格品质和心理倾向。具体来说,是指大学生在承担自身与社会发展的责任中所作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二、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水平的提升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出现大众普及扩大招生的趋势,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发展壮大,每年从高校中毕业而流向社会的大学生人数也随之增多。而每一位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影响着整个社会青年群体的社会责任感水平,进而影响整体社会青年工作者的道德风尚。这对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起到重要的推动力量。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构建我国公民社会的关键因素

责任感及责任意识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社会责任感教育也是现代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能否具备合格的公民素质影响着我国构建公民社会能否实现。

三、以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宗旨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一)整合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学识、言行、举止、品行、兴趣等都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会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首先应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负起责任,同时又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才能言传身教,给予学生榜样的力量。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不理想,这与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是分不开的。我们不仅可以鼓励符合条件的校内专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和辅导员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而且可以实行“引进来”的战略,聘请党校及其他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来校讲课或作专题讲座,鼓励返聘身体健康的离退休哲学社会科学著名专家、学者授课或作专题讲座。

(二)紧贴时代发展,丰富教学内容,适时选题开展社会责任主题教育

第一,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中的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最基本的表现就是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大学生成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要履行的重要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时,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增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使大学生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第二,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生态文明教育。环保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责任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时代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中所曝光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较为典型的环境危机事件、开展生态课题实践调查、废品设计大赛等方式,使大学生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承担起保护自然环境的社会责任。

(三)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方法

第一,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如利用典型的视频影像资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广泛共鸣和思考,增强了思政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应注意,在现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教师应避免单纯地为放视频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或者不能对所播放的影像资料进行深入地分析。因此,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客观地对待这一高科技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让它为课堂所用,为学生所用,为教师所用。

第二,积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首先,案例式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选取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应注重挖掘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队伍和优秀大学生等大学生“身边榜样”,充分发挥他们的良好示范作用,在理论课堂中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

其次,讨论式教学。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育的基础,也是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前提。通过讨论式的教学让大学生自身在理性的思考基础上,做出独立选择才能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起责任来。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组织学生对教材和社会中的热点进行讨论和互动,在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中,深刻认识社会责任的内涵和重要性,在讨论中学会与人合作,达成共识并产生共鸣,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四)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和渠道。首先,可以根据大学生学习的专业学科安排好具体实践活动,充分了解自己专业可能从事和职业要求和职业规范,更好地安排自己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大学生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也提升奉献社会的荣誉感。最后,高校应与社会机构合作,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1]陈德钦,胡凌鑫.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探索.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2]腾飞.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段志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中的理论问题探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

猜你喜欢
责任感理论课责任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期望嘱托责任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