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三本"高级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5-02-27 10:06熊海涵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三本计算机专业应用型

熊海涵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重庆 402167)

试论"三本"高级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熊海涵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重庆 402167)

结合客观角度观察,第三批本科院校由于在我国设置开放时间不长,内部学生素质改造成果,在一定期限范围内也难以引起校内领导关注,始终延续以往本科院校引导规则,对于学生之间主体地位产业特性严重忽视,因此后期不管是在阶段化改造目标认证、多元化教学资源配置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反应。笔者具体结合目前我国社会中和计算机技术相关的职业领域人才需求特征,进行三本院校高级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创新改良,希望在足够健全的技能培训实践和知识讲解引导体系构筑过后,能够为今后高等教育环节中衍生的一系列学生素质培养问题加以防范克制。

三本院校 应用型 计算机 培养措施 实践规则

前言:

三本高级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在专业引导机制系统化建设和有机发展环节中,适当彰显课程内容的实践特性,避免今后学生素质培养结果衍生任何与市场需求脱节等危急状况,造成今后日常教学压力的额外增大结果。所以,目前我国三本院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期间必须做出适当改良,特别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调整过程中,有必要尽量依托计算机技术与市场需求导向功能,进行各类实用性任务操作挑战,这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期间必须正视的关键性问题。

一、目前我国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遗留的弊端问题整理

经过三本高校教育体制系统化改革结果影响,涉及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开始衍生各类冲突性隐患,特别是在关键性人才素质培养模式层面,教学内容表现得过于单一乏味,造成后期人才质量难以全面迎合社会既定职业规范性要求。有关细节内容具体如下所示:

首先,人才最终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背离。计算机教学本就应该将核心注意力投射在学生综合应用实力的强化层面之上,特别是对于学生计算机各类软件操作方面,必须想尽一切办法令其快速掌握内部功能并加以灵活衔接。但是,目前三本计算机教学课堂过于关注知识灌输效率,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几乎放任自流,这和最新规范大纲早已全然背离。所以,整体来讲,有关高级型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不能在此类院校内部全面覆盖。

其次,日常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乏味。计算机技术学科本身需要针对相关内容加以定期更新,毕竟技术技术先进特性和后期教学实效性紧密关联。然而在日常计算机教学环节中,有关陈述内容始终陈旧不堪,无法及时实现内容更新目标,而学生已经掌握的技术手段却早已脱离既定职业规划需求动向,造成后期个体专业竞争实力深陷溃败境遇,毕业-失业迹象开始成为三本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广泛关注的社会性问题。

最后,专业规范引导体制不够健全。经过计算机技术多元化发展,各类三本院校纷纷设立对应专业,既定职业空间竞争效应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三本高校在既定学科建设方面始终经验不足,尤其专业系统化特色无法顺利彰显,使得学生当下学习积极态度和今后发展前景规划能力严重萎靡。

二、今后“三本”计算机高级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构建措施解析

在进行高级应用型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构筑环节中,必须全面发挥课程特色化、引导机制创新样式特征,这样才能令对应专业学生能够在课堂或是实践期间,全神贯注,正视自己的一切不足问题并快速加以改正。此类培养模式,希望的是在特定教育思想和理论控制范畴内,针对既有教育价值地位、素质强化指标、规范引导机制、教学管理流程,加以有机组合调试,可以说是今后三本高等院校人才结构综合培养的基础性依据。尤其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流程设置期间,有必要针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进行二次开发。相关细节内容表现为:

(一)实验性教学环节的有机穿插

“三本”计算机专业课程,希望透过多元化实验项目,稳定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学生实践能力衔接水准,借此高度释放既定理论内容、设计抽象特性。如若想在合理期限范围内令实践引导环节和预设指标尽量贴合,相关设计主体有必要将核心注意力投射在教学大纲设置合理性、实验操作类型启发性、部件沿用的灵活性层面之上,令学生在对应情境演练期间激活应有的跟进兴致,学会主动、创造性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同步提升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实力水准。再就是三本院校仍需加大计算机专业实验基地的建设投入,确保实验教师队伍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重视、完善,确保实验室能够真正向学生群体开放和转接沿用。

(二)实践教学流程和实习场所的合理匹配

如若想在合理期限范围内强化三本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操作实力,便有必要针对既有实习场所、实践教学流程进行适当更新设计,确保日常教学内容、阶段化科研成就和现实生产实践流程能够紧密衔接,借此发展多元化合作教学项目,提供毕业生更多计算机技术开发设计机会。例如:通过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提前进入企业,进入到真实的生产及研究项目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独立思考,寻找不足,焕发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追求、探索新知识,理解和分析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培养发散思维,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意志,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而开发自我创新潜能,与社会需求接轨,为今后参加社会工作打下坚固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相关地区三本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创新体系架构全面延展,尤其配合全国范围内的科研设计竞赛锻炼过后,学生在最新课程研习方面保留一定程度的前瞻、高效、综合审视特性,自身综合素质水准也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就是说此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和国家素质化教育机制规范重点相互贴合;能够令此类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发挥应有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才智,进一步在社会既定职业空间内彰显合理的竞争实力,最终为相关事业可持续发展创设更多协调性贡献。

[1]张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成因与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0,24(20):130-162.

[2]李力.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及维护[J].科技致富向导,2011,31(30):123-145.

[3]卫帝佐.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5(10):67-89.

熊海涵1988年男四川省通江县工作单位: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电气信息学院助教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移动通信

猜你喜欢
三本计算机专业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三本院校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与构想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三本提”葡萄芽变“11-06-25”的遗传鉴定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会思考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