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2015-02-27 10:06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日常行为榜样行为习惯

黄 屹

(十堰市丹江口市一中 湖北十堰 442700)

中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黄 屹

(十堰市丹江口市一中 湖北十堰 442700)

什么是养成教育?“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教育就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健体习惯的养成。

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勤奋好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鲁迅先生“随便翻翻”的读书习惯,使他看书着迷,成为伟大文学家;华罗庚“刻苦自学”的习惯,终使“勤奋”出“天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的大范畴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诸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他还说:“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

当前中学生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健康习惯、卫生习惯等状况是令人担忧的。特别是不少“小皇帝”、“小公主”,在家受宠,为所欲为,渐渐养成“不拘小节”的习惯。有的出口骂人,语言不文明;有的见到师长,不理不睬,缺乏应有的礼貌;有的一上公共汽车就抢占座位,礼让美德越来越淡薄等。这些小事,长久以往会腐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因此,在中学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下面本人就自己的认识谈谈几点看法:

1.注重实践,加强实践锻炼

养成教育是非常注重实践的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让他们明理的同时重在导行,引导学生从尊师爱幼、乐于助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等做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做人,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达到言行一致。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最简要的方法就是将道德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起来。如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可以开展"今天我当家"、"记住父母的生日"等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跟着父母做家务,体验了生活,又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培养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在生活上,学会自主,让父母少操心;在学习上刻苦努力,让父母称心。这样将孝敬父母教育落实到具体活动之中,既加强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又增强了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因人制宜的原则,通过榜样感召

养成教育是非常复杂的教育,它涉及到每个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社会情况非常复杂,客观环境千变万化,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家庭状况等千差万别,而国家和社会对下一代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所以,养成教育的方法也因人而异,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中小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可朔性强,富于幻想,主动活泼,追求高尚道德的特点。我们应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科学家、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事迹能有效地激励青少年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祖国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贡献自己的一切。五六十年代作为传统思想教育重要标志的"榜样教育"曾经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保尔、刘胡兰等英雄人物曾影响了整代人的精神风貌。教育榜样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其重要的理论原因就是榜样与偶像的完整结合与和协统一。调查显示,目前中学生对榜样教育存有抵触,他们坦言"榜样没有用"或"我们不要榜样",说明在榜样教育方面存在未被重视的教育"盲点"。

3.正面教育为主,加强教师身教

伦理道德的核心是讲是非、辨正恶。正面教育就是从提高道德认识入手,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特别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注意引导疏通、正面说明。青少年可塑性强,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有力时机,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让真、善、美在他们的心中牢牢扎根。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便被无形的状大,以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全体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这无声的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4.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育人作用

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同步性。

学校应建立健全值周检查和班级评比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监督、检查、记载,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利用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晨会和周会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说理教育,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始终不脱离学校要求;以早操、课间操为突破口,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每年新学期对新生进行军训,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班级,学生很多良好的日常行为都是通过班主任的教学和班级集体的影响而形成。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如果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所以,班主任要把培养良好的班风作为班级工作的重点,认真实施。利用团队活动、周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专题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矫正其不良习惯。

教育义不容辞地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一个民族的素质所包含的内涵是极其广泛的,但是在评价一个民族的素质时,往往是通过这个民族多数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而获得感性认识的。例如,人们常说的新加坡人的文明礼貌及保护环境的卫生习惯;德国人遵守时间,办事认真的习惯等。因此,抓好养成教育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人人从我做起,事事从点滴做起”,把养成教育落在实处,抓出成效。

猜你喜欢
日常行为榜样行为习惯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3-6岁幼儿日常行为礼仪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南充市西充县东风路幼儿园为例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养成的影响与实施
农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