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2015-02-27 10:06黄文丹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师生管理工作理念

黄文丹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常德 410205)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黄文丹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常德 410205)

以人为本理念,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管理科学中,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高校要发展,就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考虑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本文就以人为本的精神展开讨论,分析高校如何在管理工作中更好的实现以人为本,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和时代的需求。

以人为本 高校管理工作 主体地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两个“凡是”:“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是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体现了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各大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正应该充分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和管理,唯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和老师充分创造力及才干,实现他们的价值。

一、高校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首先,教师只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即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然而学生并不那么认真,私底下玩手机、睡觉的都有,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效率低下,互动较少。其次,教师在选用教学材料时也比较随意,有的直接从互联网上下载下来,不做任何修改,甚至有时与讲课内容会有出入,缺乏适应性和个性。

2.管理及测评方式单一

高校在实行各种改革和转变时,往往直接颁布政策、下令实施,不提前经过学校师生的讨论,没有充分考虑到人权,认为学生在学校就是应该要一味的服从。事后出现问题又去征集师生的意见,往往因为途径不恰当,并不能传达学生真实的想法,不能实现和谐化的管理,不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容易激发双方矛盾。

在每一个学科最终考核中,期末卷面所占比重最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惰性,认为只要期末考试的时候取得好的分数就行,平时不用学习,那些平时认真努力的同学又得不到很好的奖励,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测评方式只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一个最重要的是思想,然而高校并不能秉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是以高素质的学生和老师为中心,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学习和工作的发展目标相融合,将各种管理方案和制度的强制性实施,改变为学生及老师自觉遵守跟执行,以人为本是对严格规范管理的升华。以人为本理念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如果能真正满足他们的需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人为本理念从老师的根本利益出发,如果能做到不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也能提高老师教学的独特性和吸引强度。

二、高校管理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

1.充分鼓励师生

鼓励分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高校的管理层人员应充分了解学校师生的真正需要,并将能充分满足其需要的奖励与努力的目标结合起来,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比如精神上的,可以授予他们“xxx荣誉称号”,物质上的,可以颁发奖学金给学生,给老师发奖金、派他们出国进修,或者准备一些生活用品之类的奖品,奖品不在价高,而在于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师生需要,实现他们的发展,从而达到充分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最终目的。

2.一定程度上施加压力

一个人有压力才有动力,压力通常给人责任感、目标感和使命感,使人激发其潜在能力,给人拼搏向上的力量。这一点,运用到高校的体制管理中,可以体现为:一、制定学生所修课程未通过的惩罚方案;二、制定教师所教课程通过率低下的惩罚方案。并将目标分配到个人,这样的计划使人有危机感和明确的奋斗方向,并不断朝着那个目标努力。

3.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首先,学校在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时,不能一味只听从师生的意见,也要从自身的发展角度出发,合理的制定各种计划,应当有一定的原则体现,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一些有形的约束,比如校规校律,这是师生无论如何都不能破坏的,这种约束应对规范师生行为有一定的实施力度。

其次是竞争机制,在由学生组成的各个机构、部门当中,应当制定一系列的竞争机制,保障学生间的公平竞争,杜绝任何作弊、走后门的情况发生,让学生能各尽其能,促进人才的合理利用、合理变动,同时,学校也应具有选择人才的权利,适时选拔人才为学校做贡献。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保证学校健康发展。

4.保证良好的环境

人是社会人,每个人需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拥有一定的人际关系才能健康舒心、不受干扰。这种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学校应当是一个和谐友好的场所,创造一个和谐、融洽、温暖的氛围,能让学生愉快的学习、成长,让老师辛勤的工作、付出。比如组织大学生文艺节、电影周、英语角等,还可以召开大型讲座,提高同学们对自己所在专业的热爱。这些丰富的校园活动,有利于制造轻松和谐的校园氛围,让所有师生在欢快的心境下学习和工作,不仅会促进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会促进文明程度的提高,从而利于高校的发展,并且这种影响力还相当持久。

三、总结

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高校管理工作始终,有利于高校更好的培养人才、输出人才。积极引导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在轻松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充分发挥个性和创造性,努力学习,蓬勃向上。同时尊重每一位优秀的高校教师,将他们做为高校的高贵财富,充分发挥他们无穷无尽的潜力教书育人。关注人才,珍惜人才,坚持以人为本,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管理的需要。

[1].冷嵩,孔军亮.浅谈创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理念[J].价值工程,2014,(1):217-218.

[2].朱玮,彭秉成,陈海军等.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1):212-212.

[3].金学伟.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1,(11):136-136,133.

黄文丹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83.2籍贯湖南常德工作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公共管理职称级别助理研究员邮编410205研究方向高校管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

猜你喜欢
师生管理工作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麻辣师生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