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2015-02-27 10:06汪加勤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黄冈微课中职

汪加勤

(黄冈实验技工学校(黄冈电子信息学校) 湖北黄冈 438000)

微课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汪加勤

(黄冈实验技工学校(黄冈电子信息学校) 湖北黄冈 438000)

微课是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数码技术等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必将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微课的内涵、分类和实现流程,然后分析了微课走进中职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总结了微课走进中职课堂对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意义。

教学模式 微课 中职教学 分层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数码技术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因为其独特快捷的教学模式、短小精悍的教学内容和绘声绘色的教学方法而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和一线教师所接受和使用,并迅速应用在我国教学课堂中,特别是大学和中小学课堂,经过几年的发展改进,已经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微课教学模式。但在中职教学中仍处于尝试阶段,其实中职教学更需要微课这样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提高中职教学质量。

一、微课的内涵

(一)微课概念、组成及分类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2]。

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3],可以将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

(二)微课的实施

根据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经验,实施微课教学主要有两个环节,首先是录制环节,目前微课录制方式主要有(1)电脑屏幕录制:教师按教学设计制作好讲授PPT,用屏幕录制软件将PPT播放过程录下来,配上旁白,经过简单的视频编辑,再用格式转换软件转为体积小、相对清晰且易于传播的格式(如MP4、FLV等),此法适用于讲授类的微课。(2)专业录制:用摄像设备把教师的操作或演示录制下来,此法适用于实验、操作类型的微课。(3)DIY录制:教师用手机将教学过程录制下,经视频处理后上传到网络服务器供学生下载或在线学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加入,更方便、简单的视频录制方法会越来越多。其次是学生课前学习的环节。教师把视频上传到网络服务器,学生可以通过BYOD在晚自习或课余时间进行学习。

二、微课走进中职课堂的必要性

1.中职学校学生一般都是中考落榜生,学习上的挫折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进取心。为了求职的需要,有部分学生自愿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迫于外界某种压力,如父母的强烈要求等,而不得不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还有一些学生初中都没有念完,是家长为避免其子女在社会上出乱子,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知识则放在次要的位置。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厌学情绪重、自我约束力弱等现象,但是他们智商并不低,接受新鲜事物快特别是对网络可以说无师自通。因此,课堂教学不能还是停留在初中阶段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式教学,而应该尝试借用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将枯燥的、客观的学习内容,融入精心设计的小故事、小活动中,让学生在主观体验中完成学习。微课正好具有这些功能。

2.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或就业需求而选择就读中职学校,造成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给教师教学带很大难度,很多中职学校尝试分层教学,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只是简单地将学习成绩接近的学生分到一个班级组织教学,而引入微课后教师就能够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基础按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反复学习,而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快速学习,教师甚至可以制作不同内容的教学视频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

3.中职教育不同于基础教学,是一种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特殊教育,以实践为主,面向市场培养应用性的技能人才。中职学校基本技能教学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或一体化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往往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达不到预想的效果,采用微课后将理论学习移到课外由学生先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集中精力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特别是演示类微课视频,学生可以下载下来在实训时反复观看,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微课走进中职课堂的可行性

根据前面所讲微课的实施需要两个条件,首先必须有教学视频,其次学生能在课前自主观看教学视频或听音频,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职教学实施微课的这些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首先,我们配备有PC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等,这些设备都足够满足我们录制微课。而且录制视频的专业设备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我们完全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我们录制工作。

其次,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出现和网络存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云技术的飞速普及,使得我们录制的微课能方便、免费地存储在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访问的网络上。这给微课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

第三,通讯技术的发展,网速的提升,特别是无线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为微课视频下载提供了渠道。

第四,BYOD。经济条件的改善,学生BYOD设备种类繁多,如iPAD、电脑、上网本、平板电脑等,特别是大屏智能手机,据调查学生拥有大屏智能手机的比例高达98%,这也给予我们实施微课程支撑下的翻转课堂提供了硬件保障。

四、微课走进中职课堂的积极意义

微课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细分,紧扣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并录制成5—10分钟的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供学生课前学习。这倡导了一种自主性、碎片化性和探究性学习。一旦在中职学校建立起功能强大的在线学习支持系统,微课对中职学校学生和教师带来巨大的变化。

(一)微课对学生的意义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中职学生通过网络实现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课程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其优点体现在:

1.满足了中职学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渴望和探索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中职学生经过九年的应试教育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厌恶与抵触心理,渴望得到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这些学生虽然成绩不佳,但并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能更好地发挥这些学生的潜力。

2.克服了中职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了自信心。中职学生大都是中考落榜生,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成绩不好担心别人嘲笑。由于微课短小精悍,课程设计是针对一个个微知识点,突破重点、难点和疑点,切合学生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成绩,摆脱自卑的阴影,树立对未来的信心。

3.满足了中职学生追求个性的心理,适应不同成绩的学生,提高自我掌控能力。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较好地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控制视频的播放快慢,调节视频播放,彻底做到因材施教。

4.符合中职学生的生理特性,能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中职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普遍在8-15分钟,8分钟的微课视频简化了教学流程能有效的利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进行教学。

5.为中职学生实训提供了丰富的时间。微课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利用课余进行学习,这样就为项目教学或一体化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实训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微课对教师在教学上的意义

1.微课制作能有效促进中职教师业务的成长

微课制作就是教师把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这既是教学策划过程,也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师业务的成长。

2.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的教与学两个环节中,我们过去更重视“教”,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其实“学”与“教”相比更需要教师的指导,通过微课,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辅导、共同探讨疑惑,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适当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

微课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打破区域限制。

五、结语

微课是对教学理论的重新认识,是对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全新阐释,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念,将微课作为新兴的研究课题,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抓住微课的关键点,将微课渗透到中职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中,改善中职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效。预计在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微课定会在中职课堂上放出异彩光芒。

参考资料

[1]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2011

[2]百度百科

[3]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汪加勤,男,1972年出生,湖北黄冈人,大学本科,黄冈实验技工学校、黄冈电子信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信息化。

猜你喜欢
黄冈微课中职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写生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书法作品选登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黄冈密卷》究竟从何而来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