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2015-02-27 10:06莫小荣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竞赛体育课程

莫小荣

(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第一小学 广东珠海 519100)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莫小荣

(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第一小学 广东珠海 519100)

本文就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何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主性,展开阐述.

非智力因素 体育教学 培养

非智力因素即指理想、兴趣、良好的个性特征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等。体育教学的独特性,确定了它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以人为本,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学模式是以体育课程形式(体育活动课程和科学课程)来实现的,体育课程有基本的体育特征:课程目标与内容的综和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生地位的主体性,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和全面性。目前对学生地位的主题性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他们不是被动的练习和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学习和运用知识。注重学生的自我组织和互相启发,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探索和创造精神。从教育的目的来说,学生就是实现发展的主体,尤其是在体育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参与从活动设计到评论的全过程,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多向交流提供条件。这样,群体以社会期望等方式促使个体内化为抱负水平,不断的掌握人类社会经验并将自己整合于人际关系系统中的过程才能实现,这时学校体育的社会化功能才能得到有利发挥。一些专家曾经对学校体育配合国家素质教育思想的社会化功能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他发现以群体方式参与的体育活动课程具有以下功能:增强体质,发展智力,促进个体的社会性;发展非智力因素,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掌握社会规范以及良好的社会角色。

2.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应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体育课主要是在课外进行的,不同于其他在课堂上活动受到限制、主要靠大脑进行思维的课程。体育教师除了需要讲解以外,很多都是与学生直接言语的交流,这些交流都没有固定的说书的模式,而是随着客观环境和事情的发展而变化的。所以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小学生,思想和身体发育还不成熟。一旦学生由于一些原因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他对课堂的教学任务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完成,而是应付了事。教师要用爱心去感染学生,使学生愉悦的进入学习状态。

2.2 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在较高兴的状态下学习,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中学生往往对于集体竞赛比较感兴趣,教师在课中可穿插竞赛的方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自己思考的项目,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更加努力的完成任务,达到了练习的目的。还可采用一些让学生自己思考的项目,如用短绳跳出各种花样,用篮球编一些简单的动作等等。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在课中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学生兴趣高,思想集中,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伤害事故的发生。

3.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首先,要教授一些必要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体育运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加深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有些体育项目中的动作,学生能学会的,或是以前学过的教师就不要讲了。学生之间通过帮助能完成的时候,先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中,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启发引导,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多练。学习中教师给予引导与纠正错误动作,让学生去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自己提出改正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充分发挥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由原来的被动思维,变为主动的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创新精神与能力得到培养和形成,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4.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法

4.1 分组教学法

在分组时以学生的自由组合为基础,限定每组的人数,则更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会发生歧视差生的现象。并且学生是自由结合的,所以组员之间容易取得相互信任,组内每位学生得到最真诚的帮助。各组之间进行比赛时,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每个组员都会有高度的责任心,相互帮助、配合和协调,既有利于提高集体力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及沟通能力。

4.2 激励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细心发现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哪怕是一小点的进步并适时提出表扬。使之从自己的不断胜利和进步中看到希望,使自己的自信心得以建立和发展。从而形成乐观向上的健康的心理品质,不断来自教师和同学的鼓励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和培养其勇敢的克服困难的精神,练习中有些学生由于胆怯和恐惧甚至怕羞而不敢做动作,这时就要对学生不断进行各种形式的鼓励,使学生在具有挑战性的“强制”练习中冲破精神枷锁建立起自己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进而形成良好的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个性特征,但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鼓励无效的情况,这时就要利用少年期学生自尊心强及要求得到众人认可的心理特点,用语言进行刺激,激发起他的信心和勇气。通过这些不断的鼓励、刺激,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的目的。

4.3 竞赛教学法

体育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竞赛都是面对的直接竞争的表现形式,合理的运用竞赛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内容的制定上要安排各种形式的竞赛,并且最好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竞争的机会,即可采用个人与个人的对抗,也可以采用组间的竞赛,竞争的形式可以是直接的激烈对抗,也可以采用软性质如比技术,比学习的速度和掌握程度等。这些个人和组间的对抗能够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相互竞争的意识。通过不断的比赛,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竞争意识会逐渐得到培养并成型。

4.4 说教法

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和各种结果,可施以不同的语言说教。有时可以表扬、鼓励,有时则需在刺激、批评,各种情况下的说教也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4.5 课后任务法及问题教学法

有目的的预留课后作业也是体育教育的一部分,但要克服随意性,应有目的的留一些脑力方面的作业如让学生根据学习的体操的简单动作,自己动手编制一套小型体操或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而后老师加以点评,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结论与建议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各种教学方法加以区别和选择,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将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竞赛体育课程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我看竞赛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创新思维竞赛(3)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