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2015-02-27 10:06单琳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辅导辅导员心理健康

单琳琳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单琳琳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随着我国各大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暴露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工作的重点和热点,尤其是2008年9月份开学伊始,我国各地区高校多数迎来了第一批"90后"学生,也就是从此刻开始,这些"90后"大学生开始登上高校舞台展示自我,成为高校的主要群体。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这批大军与以往学生相比,心理思想活动特征呈现出多样性和不稳定性,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成为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的新议题。本文针对"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90后学生 思想特征 原因 措施

一、高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就导致了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思想特征具体表现为:

1.空虚无所事事的心理

2.爱表现,个性突出的心理

3.猎奇无畏的心理

4.叛逆不喜约束的心理

二、剖析“90后”心理健康问题原因

1.家庭内部的原因

身为独生子女的他们,从小承载着家族的期望和梦想,双方老人和父母围着孩子转,但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和经验,疏于管教或过分宠爱,注重物质需求的满足,本着父母那一辈小说生活条件差,当他们做为父母有了孩子时,就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的过分依赖,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一旦遇到困难不是迎难而上,却求助于父母,与外国同样的“90后”相差很远。再者,经济社会发展脚步加快,但离婚率也在悄然上升,家庭的分崩离析,造成“90后”情感和心理的创痕,致使他们自私冷漠,缺少安全感,易出现精神波动难以控制情绪,导致“90后”心理健康问题。

2.学校管理不当的原因

3.社会大范围的原因

当今社会压力日益增大,各种负面情绪充斥在“90后”周围,信息渠道多元化,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使人真假难辨,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同时,“90后”人际交往呈现广泛多元趋势,他们大都具有强烈的“唯我独尊”的意识,从小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特立独行的性格,人际交往的不和谐也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三、“80后”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对策

1.转变方式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崇尚个性解放,不爱受约束,过于偏激和执拗,对于这些“90后”学生,一直强制改变他们,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动静结合,刚柔并济才会走进学生内心,一方面要以老师的身份教授给学生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另一方面要以亲人朋友的角色关心呵护他们,以引起共鸣,教会他们迎难而上,克服学习和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要真正担当起“90后”学生迈向成功的引路人,交给学校家长和社会一份满意的答卷。

2.加强素质建设

在我国高校中,大学辅导员普遍都是八零后,他们有的刚从学校毕业,有的虽然工作几年,面对层出不穷的学生心理问题,仍然感到力不从心。加之又缺乏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方法和心理工作的经验,所以经常在工作中出现事倍功半的状况。为了自身工作有序的展开,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辅导员队伍应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针对学生的各个特点,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性,积极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对学生日常管理和心理辅导的方式方法,要在学习之余,多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思考。

四、针对“90后”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健康教育的新思考

1.家庭教育和学校管理相结合

这一代的“90后”高校学生从小身上就背负着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他们似乎不是在为自己而活,反而为自身发展而奋斗的动力却不足。那么做好家庭与学校管理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的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父母还是师长,本应都是学生温暖的港湾,都应及时了解学生心中所想、所困和所需,关注其动态,有问题及时解决。

2.抓主要矛盾

高校辅导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和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是大学生成才的引路人,也是和学生近距离接触的心理战士,在学生心里,辅导员老师既有师者的渊博知识还有亲人般的关怀与温暖,对教育事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有问题找导员,这是学生们普遍的心声和信任,这就要求辅导员队伍以自身强大力量抓住学生心理的主要问题助其成才。因此,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建立高效机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心理问题的渐变性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近年来的“马加爵”事件和各类学习工作交往问题事件,淤积成刑事案件层出不穷,另社会担忧。针对这一类心理问题,很多高校也配备和研发了一整套心理辅导机制,通过相应的心理咨询室和辅导中心的成立,以及定期利用学生们普遍喜欢的互联网开展“悄悄话”活动,有效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因此,建立有效的心理辅导机制对于学校很有必要。因人而异,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4.因材施教

日常授课对于各个学生是因材施教,同样心理辅导也应如此。对于个人心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合的解决办法。帮助学生充分认清自身的优劣势和薄弱点,以及个人的心理健康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健全学生人格的塑造,着力帮助全体学生了解自身实际情况,掌握并建立属于自己的心理辅导方法,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和应对困难的信息和勇气,树立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素质和抗打击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对心理问题的抗体。

[1]林婕.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健全人格培养初探[J].时代教育2010(10).

[2]孟婷婷.团体心理辅导解困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物业,2012(10).

[3]熊猛.我国“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4]周国莉.从“90后”的心理特点看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消费导刊2009(1).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Yn-20

单琳琳,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辅导员,中共党员,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猜你喜欢
辅导辅导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