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双主体模式下"教学企业"探索与实践

2015-02-27 10:06周海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办学校企主体

周海英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珠海 519090)

校企双主体模式下"教学企业"探索与实践

周海英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珠海 519090)

本文对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双主体"共建"教学企业"的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总结,阐述了"教学企业"建设探索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并提出了未来的建设方向。

校企双主体 教学企业 探索 实践

引言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最新的文件,明确提出“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从2009年学校确定“校企双主体”的办学理念以来,对于什么是校企双主体、如何实施校企双主体,广科院进行了前期的探索,开始建立了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主基地——“教学企业”,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校企双主体”的内涵

新世纪以来,广东高职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高职院校特别是公办院校的单一主体、单一资源运作,单一主体的理念与意志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普遍导致陷入专业设置、课程内容选择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办学资金短缺与人才培养的高成本要求相悖,人才质量的自我欣赏与社会评价形成反差等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困境。

为走出困境,不少高职院校借鉴德国“双元制”以及新加坡“教学工厂”经验,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办学体制未能取得有效的创新突破,校企合作无法深度融合,行业企业的资源特别是业师(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未能深度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企业无论在功能作用上还是法律地位上,都未能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高职院校仍未能突破“单一主体”的传统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技术技能人才仍无法很好适应现代产业的要求。

为尝试探索解决这一问题,在校长刘惠坚教授的带领下,在全国率先提出让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共同成为专业人才培养主体力量的“校企双主体”办学理念并试点实践。其在内涵上主要包括以下四层意思:

1.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是最终实现“校企双主体”办学的根本条件。没有办学体制的创新突破,企业就不可能成为办学和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校企合作也将难以为继。

2.“校企双主体”,是指学校和企业共同成为办学和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并随着办学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企业将逐渐从功能作用主体走向法律地位主体。

3.“校企双主体”办学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一种由两个培养主体(学校与行业企业)、两支培养队伍(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两个培养阵地(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的教育培养模式。

4.企业成为专业人才培养主体的关键,是量化实现企业资源作用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专业设置与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材开发与编写、专业技术技能教学、专业实训实践指导、教学与人才质量评价等方面,并在各环节的参与度超过50%的工作量,从而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

由此可见,“校企双主体”办学的实质,是指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条件下,校企双方实现资源协同办学和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反映的是办学体制创新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由校企双方融合了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建的集生产运营、专业教学、实训实战、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教学企业”则是践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载体和专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二、“教学企业”的内涵

“教学企业”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或学校投资为主、或企业投资为主),融合双方优势资源和育人环境,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集生产运营、专业教学、实训实战、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并按市场机制运营的经营实体。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学校和企业共建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企业”建设,共同投入资金、设备、场地或人员等要素,共同组织实施生产性教学,共同承担生产经营任务或技术研发项目,共同营造企业化的育人环境,形成有效的校企共赢和利益共享的机制。

2.人才培养任务共担

学校和企业采取“互聘共培”方式共建教师团队,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其中,专业兼职教师在“教学企业”中承担的教学工作量不少于60%。

3.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共融

在“教学企业”中,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教学企业”在整体建设上要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实际,以产品生产、经营、服务、产品设计开发等真实任务作为教学载体,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及在“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由此可见,“校企双主体”共建的“教学企业”,实现了校企双方资源协同办学和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很好的载体。

三、“教学企业”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及解决措施

为了使“教学企业”真正能作为一个企业在市场中运营并不断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使学生在真正的竞争环境中掌握专业技能,从发展初期,学校就确定了不对合作企业进行政策补贴的决定,使得合作企业必须让学生在真实的运营环境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发挥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使得“教学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盈利能力、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都不断提升。形成企、校、生、师四赢的局面。

“教学企业”建设初期,摆在面前的主要是3道难题:

1.如何吸引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

2.如何保障教学企业的顺利运营,实现校企双赢;

3.如何使企业也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

为解决好这三大难题,学校制定了《“教学企业”建设指导意见》、《“教学企业”建设管理办法》、《“教学企业”评级与奖励管理办法》、《“教学企业”建设服务指南》等一系列的制度措施,引导、规范、激励企业和各二级学院大力推进“教学企业”建设,在广科人的不断努力之下,探索出了一条以“教学企业”为专业人才培养主基地,各专业特色发展的路子。

为吸引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学校免费或以低廉的成本提供场地、先进的设施设备、优质而稳定的人力资源、高素质的学校教师等。例如广科金辉模具制造“教学企业”,学校仅收取其较少的设备折旧费用,不仅盘活了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也为企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助力;例如,货讯通科技(珠海)有限公司是东方海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国际货运单据的处理。该公司正处于业务急剧扩张期,需要大量具有一定国际货运单证制作能力的专业人才,而学校稳定的高素质学生为企业的业务扩张提供了保障。

从运行机制上,学校也构建了与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运行机制。首先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作为学校校企合作的咨询决策机构,再成立了校企合作管理处负责具体的校企合作事宜,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教学企业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等,为各教学企业的运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外,各“教学企业”均成立了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教学企业”管理理事会,由理事会负责教学企业的生产运营、专业教学、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开展,先从制度层面保证了校企双方的利益平衡。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校企共同制定个专业的教学组织安排,探索采取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软件专业的异步教学模式,汽车专业的“2+1”工学交替模式等,从而既满足教学企业的生产运营,又能保障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了校企双赢。

企业成为专业人才培养主体的关键,是量化实现企业资源作用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专业设置与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材开发与编写、专业技术技能教学、专业实训实践指导、教学与人才质量评价等方面,并在各环节的参与度超过50%的工作量,从而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为确保校企共建的“教学企业”能真正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基地,学校制定了《“教学企业”评级及奖励暂行规定》,对企业参与“教学企业”的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进行了量化。

在提高质量、促进就业和服务发展的导向下,“教学企业”在人才培养、企业生产运营、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目前,我院共建成了42家校内外“教学企业”,共获得企业投入5000余万,覆盖学生规模达4000人,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16份、共同开发课程30门,编写校企合作教材38部。

四、我校的探索与实践实例

1.移动应用开发中心

由软件技术专业与苹果、微软、珠海顶峰科技等企业合作共同投入500多万元,紧密对接移动互联网产业需求,校企通过共同投入场地、设备、资金、项目、人员等建设的校内“教学企业”,致力于基于苹果iOS、谷歌android、微软WP三大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的软件研发、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

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了“移动应用开发中心理事会”,共同制定了涵盖人事、项目开发、社会服务、学生管理、绩效管理、收益分配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形成了“梦想、合作、创新、实干、共赢”独特的校企文化融合。

在这家“教学企业”,校企双方通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在企业工程师和学校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兴趣和企业需求分阶段设置自然班、岗位技能班、项目班,实施异步式教学,实现了生产和教学共融。

校企通过“互聘共培、双岗双薪”打造教学团队和研发团队,企业工程师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主力军,学生成为企业的准员工,拿着薪水上学,成为企业产品研发的主要力量。以学生为主力,校企共研发60多款手机游戏APP,创造经济效益500多万元。其中《超级变声器》、《史上最坑爹的游戏》、《小苹果》等手游,在上千万手机应用中,均在一周内闯入苹果商店中国区排行榜前三名,《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澳门日报》、《香港商报》、《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大篇幅对该教学企业人才培养成果进行报道。

“简政放权”的发展思路、完备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的管理使中心在建设过程得到跨越式发展。企业也在校企合作中得到超预期回报,不断加大对“教学企业”的投入,扩大规模,形成了学校助力企业发展,企业反哺学校的良性循环。2014年,中心经过二期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场地达到2000平米、企业各类投入达到700余万、中心研发团队从5人发展到100余人。目前,移动应用开发中心成功申报为广东省移动互联网产品研发与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发展中心。

2014届毕业生范耿涛、郭冬乐、周贺涛、郭林明创立的爱游唯工作室,开发《史上最强的大脑》等手机游戏,在2014年广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斩获创业组一等奖,获得10万元的高额奖励,并获得珠海市金湾区50万元意向投资。

广东产品设计创新工业设计园——设计为主的校外“教学企业”

由产品设计造型专业与广州市大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在多年合作的基础上2012年共同扩建而成。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为行业培育储备专业的设计人才,同时解决企业设计师面临的天花板问题,大业与学校共建校外“教学企业”。由经验丰富的企业设计师与极具创意的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共同组建设计小组,引入学生充满创意的设计构想,借力企业的设计生产功能,共同培养设计类专业学生。学生从三年级起在该“教学企业”进行为期1年的理实一体化学习。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学生一年在企业的精密的教学计划,确定了授课课程及内容,在企业在企业真实设计项目驱动下,学生的设计能力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设计被企业采用,产品转化能力逐渐提高,2年来,该“教学企业”共培养130名产品设计专业学生,获得18项专利,获全国性设计奖13项。目前15届毕业生已经提前被大业、比科斯、华为、OPPO等企业预定一空。

五、存在问题及未来努力的方向

目前企业在“校企双主体”中仍只是作为功能主体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但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主体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未来应努力引进企业资本,探索混合所有制专业学院和股份制独立学院。

[1]刘惠坚等,“校企双主体”办学的内涵、路径、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

[2]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方案【EB/OL】. http://61.164.87.131/web/list.aspx?cata_id=js,2012-08-01;

[3]蒋家宁、孙长坪,新加坡“教学工厂”与我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职教论坛,2012(33);

周海英(1978-),女,湖南常德人,副教授,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物流管理。

1.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教学企业管理体质与运行机制建设”(编号:12-21),主持人:刘洁

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以“教学企业”为载体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D13XJY24,主持人:周海英

3.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2013年度教改重点项目:基于“校企双主体”模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305,主持人:周海英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主体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