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教学,创建高效音乐课堂
——学习柯达伊教学法后日常教学之变革初探

2015-02-27 10:06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柯达伊歌唱中学生

胡 毅

(浙江杭州大关中学 浙江杭州 310011)

多样教学,创建高效音乐课堂
——学习柯达伊教学法后日常教学之变革初探

胡 毅

(浙江杭州大关中学 浙江杭州 310011)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培养,希图通过这些教育让青少年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本文以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参与音乐、享受音乐为基础,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增进互动教学、快乐教学,从而进一步提升音乐的课堂魅力,让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

柯达伊教学法 多样教学 中学生 和谐课堂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以及教育部门的重视,我国素质教育在不断的发展中越来越完善,各学校和地区不再只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而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对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尤其是对可塑性非常强的中学生来说,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不只是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更是对其未来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取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确立以后,随着近年来新体系的推进,音乐教育从简单的歌唱教学发展到注重对学生们确立高雅的审美标准、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等方面的提升。

本文以《初中音乐教育》为基础,以柯达伊音乐教学方法中“参与音乐是最好的学习途径”及“让学生把音乐学习当成一种享受”等理念为导向,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从如何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增进和学生们的交流,打造活跃的音乐氛围、和谐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以及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对音乐进行践行、演绎等。

二、有效沟通,引动学生的歌唱欲望

柯达伊教学理念中曾写到:“使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在学校教学生音乐和歌唱,对学生而言,应该是一种享受而非折磨。如若能够将渴望习得更好的音乐的热忱贯注到他们的内心,这种热诚将能够持续伴随他们一生。”想要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歌唱中来,并且把歌唱当成一种享受,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明白他们真正需要什么。中学生大多能够藉由电视、网络等多种信息平台,形成了他们明确的兴趣、喜好和独有的行为习惯。因此,想要让中学生大胆张口歌唱,就必须和孩子们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按需教学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一)平等交流,了解学生的喜好

一项调查显示,交流者只有降低自己的姿态,和被交流者站在同一个高度之上,才能够在交流中掌握最真实有效的信息。中学音乐教师,只有和学生站在同一个高度,坦诚地和学生们交朋友,才能够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喜好,以及他们对音乐理解的水平和现状,有的放矢的授课,提高课堂内容的吸引力,让学生能够享受音乐课堂,积极投入到课堂中去。

例如在《流行乐风》的学习中,笔者通过日常沟通了解到中学生对流行音乐非常的喜爱,特别是一些新兴的韩国组合,特别追捧。但有当我问他们喜欢歌曲的什么地方或者歌词大内容是什么,学生通常是;“摇摇头,不知道。”或者是:“老师,你不觉得他们很酷、很帅吗?”因此,我意识到引导学生甄别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通俗歌曲好坏非常有必要。柯达伊曾说到;“坏的趣味传播的很快,在艺术上,就不想服装上那样无所伤害。但低俗的艺术趣味却是一种真正的精神疾病。他将人的心灵禁锢起来,使之无法接触经典作品及其赋予生命的‘营养’。”“这种病症在大多数成年人身上是难以治愈的,唯一的办法是预防。进行免疫工作是学校的任务。”有时在上课之前,我用将自己觉得好的音乐放一放,如vitas《歌剧1》、《歌剧2》、郭峰的《怒放的生命》或者电影插曲第五元素中《The Diva Dance》等,既能满足学生的喜好与需求,同时教学生甄别通俗音乐的好坏。

开课之初的沟通交流,不但能够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和了解,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更能够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让音乐教学更融洽,也切实符合柯达伊音乐教学理念要求,让学生享受音乐课堂。

(二)课堂互动,体验音乐律动

柯达伊音乐教学理念中坚持“孩子们是学生,更是实践者。当他们学习的时候,从他们的经验中得到的结论和理解才是最好的。从这方面来看,参与是青少年学习音乐的最佳途径。”从这一段话中可以看出,音乐的实践性比较强,在其教学过程中更看重学生们的全员参与,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积极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看法,将不同的思维精髓集结,不同人的思维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孩子们爱玩且不愿受约束是天性,特别是一些具有探索精神和叛逆细胞的中学生,我们老师如果在课堂上只是一味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参与即体验,没有体验何谈互动。因此,教师能否带动学生去参与、体验音乐,对音乐课堂能否取得成功有决定性作用。

在《小调集萃》单元中,我国传统的民间歌曲,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艺术结晶。但学生的对于这些歌曲兴趣缺缺,认为这些音乐非常土气。柯达伊反复强调:没有任何一个杰作能够代替传统的作用。民间歌曲是培养好的趣味的学校,因此演唱民间歌曲必须成为每节音乐课的一部分。因此,根据学生的喜好和笔者自身的教学特点,我将《采茶舞曲》改成了律动体验,根据歌曲小曲节奏和歌词,体验民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根竹竿容易弯》方言演唱,学习当地的方言和衬词。观看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龙船调》的视频,体验对歌部分。一节课下来,学生非常愉快,视听上都得到了满足,律动也让学生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民间歌曲。

三、视听结合,触碰缤纷音乐世界

柯达伊主要教学理念中有这样一句话“去开启千万人的耳朵和心灵接触庄严的音乐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如果说我们的听力是感受音乐魅力对音乐进行评析的基础,那么我们的眼睛和心灵体验就是感受音乐不可或缺的辅助环节。在教学中无论用耳朵、还是用心灵去触碰音乐、学习音乐都是一件非常伟大而快乐的事情。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通过我们的耳朵感受到的熨帖心灵的美好。实际上,音乐和不同的表现元素相结合,人们也可以“看得到”。不可否认,在对音乐的感知中,听觉占据大半阵营,但是很多时候单一的听觉也常常让音乐显得枯燥,只有结合眼睛对音乐画面的感知,营造一场视听盛宴,才能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曲子中想要传达的情感,进一步打开学生的耳朵和心灵,促进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让音乐渗透到他们的灵魂深处,从而形成他们的音乐审美和较为高尚的情操。例如,在第三单元《雪域天音》单元中,笔者曾选择在学习《献上最洁白的哈达》和《天路》等音乐时,利用多媒体放映藏族地区相关的影视和图片,让学生通过听这些音乐、看这些图景去感受曲中的情绪和节奏,从而逐渐形成自己对音乐背景和音乐思想独立的理解,进一步发散思维养成主动探究学习、让音乐传达内心情感的思路和习惯,并能够逐渐掌握不同曲子表达的情感,让音乐学习得以升华。

四、野外放歌,表达音乐

让学生积极参与,不单单局限于课堂上授课内容的学习,也可以把学生带到课堂外让学生模仿音乐剧的形式对音乐内容进行即兴表演,一方面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把握,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展示自己,敢于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中学生大多逐渐摆脱了小学时候的稚嫩,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渐渐形成了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也有着自己的表达方式。让他们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表演,除了增加音乐对他们的吸引力,也能加深其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和审美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当的曲目带学生到较为开阔的场景实践,给学生锻炼机会。

《山野放歌》一课中,选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教师带着学生在草坪里席地而坐,分成两个团体,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团赛,将自己日常积累的山歌、劳动号子、小调,通过独唱、对唱、歌舞等形式表达出来,激励学生让其对音乐进行学习和参与,也增强学生们的团结意识,从而无形中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把柯达伊教学法,运用到日常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的摸索、探究、实践、总结。有效的交流互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以及恰当的课程设置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调动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的保障,更是音乐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我们不只要让自己和学生们去站在同一高度,与其进行平等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合理安排课堂内容和授课方式,如此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让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上对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合理运用,能够让学生们通过视听统一对音乐作品传达的思想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学生的现场表演,更是充分发掘了他们的想象力,同事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音乐的艺术魅力,让音乐学习渗透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从而使得音乐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周琳;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学生歌唱能力培养探析[J];《广西教育》;2014年03期

[2]郭声健;让歌唱伴随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关于中小学歌唱教学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0年06期

[3]陈珑姣;试论柯达伊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12年36期

[4]刘萍;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时代》;2014年21期

[5]于洋;“柯达伊原则”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J];音乐生活;2010年08期

[6]赖达富;柯达伊教法对中国音乐教育实践的启示[J];中国音乐教育;2008年09期

[7]杨立梅编著《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柯达伊歌唱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如何学习和借鉴柯达伊音乐教育——与米哈利斯的对话中引发的思考
柯达伊与柯达伊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