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衔接理论对初中作文批改的促进作用

2015-02-27 18:58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第二中学朱小燕
新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省略主语手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第二中学 朱小燕

语篇衔接理论对初中作文批改的促进作用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第二中学 朱小燕

语篇衔接功能作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它对语文写作批改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把语篇衔接手段应用到语文作文批改中去,既能指出学生作文中语句连贯、语义畅通和篇章结构完整等方面的问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语篇衔接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写作,一举两得,可谓意义重大。

语篇衔接衔接手段初中语文作文批改

作文不仅是“听说读写”的综合体,也是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渠道。写作者借助文字可以实现自我内省、寓情于景、借物抒怀,在这当中衔接起到了桥梁作用。如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主动地、有意识地运用各种衔接手段,书面表达将更加连贯通顺,质量将更高。

一、衔接在作文批改中的重要性

衔接是语篇内部间的意义关系,它利用自身特点把语篇间有实在意义的因素联系起来。衔接可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前者靠语法手段来实现,后者则借助词汇的选择连接来实现。对汉语语篇的连贯而言,正是因为衔接为语篇提供了连续性,所以文章的语义才能从前者自然顺畅地延续到后者,表达明确的意义,使理解语篇成为可能。由此可见,“语篇的整体构建依赖于衔接作用的发挥,而且在语篇的解码过程中也需要衔接的支持”。

二、衔接手段在作文批改中的应用现状

当前语文作文教学,教师过多地把精力放在作前指导上,忽视批改评价与反思,轻视语篇衔接理论来指导作文批改。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

1.作文训练目的功利化。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并没有对生活有足够的体验和思考,所以每次作文都被学生称为“上青天”。初中的教师为了教学进度和考试优良率,更不得不放弃“长征式”训练方法,以“模式作文”取而代之,造成文意“泾渭分明”,人为地、刻意地写作。这种功利化的“短平快”作文教学弱化了作文批改的意识,违背了文章整体衔接训练的基本要求。

2.评价方式千篇一律。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模式“依葫芦画瓢”,所写的作文也就不会超出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只在作文批改中对“主题、立意、内容”方面进行宽泛的点评,毫无运用语篇衔接理论指导作后评价的意识。教师的“马虎”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对作文评语的重视,久而久之,学生便无法从教师的批改中获得有益于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建议了。

3.语篇衔接批改意识淡薄。传统语文作文批改已经深入教师心中,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们能够驾轻就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学生冥思苦想写的作文给批阅了。回首批改评语,满是“陈词滥调”,教师对先进的语篇衔接批阅法置若罔闻,怕麻烦、认为没必要的意识占据上风——这就影响作文批改教学的效率。

为了改变这种低效的作文教学批改现状,教师要增强“语篇衔接教学意识”,运用新的视角来指导作文批改,积极引导学生把教师的评价体现在写作中。这样,教师以语篇衔接作为作文批改的标准实施批改教学,学生就会在写作中形成语篇衔接的意识,有利于自己写出“文从字顺、句义明确优美”的文字。

三、语篇衔接与作文批改相结合的具体实践

语文作文批改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作前指导课实施效果的有效检验标准,另一方面也是“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所进行的又一次具体、详细的指导”。因此,在语文作文批改教学环节落实语篇衔接手段的意义十分重大。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实现。

1.以“理论学习”为基,强化语篇衔接批改意识。到目前为止,语篇衔接知识运用于语文作文批改还是一个非常新鲜的话题,对于教师而言值得探讨和尝试,对于学生而言更应该学习和掌握。从历次教育改革来看,每一次新的有效的教学理念推行都伴随着很大阻力,都要在抵触或观望中艰难前行,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理念的更新。而笔者在上面的论述中已经明确语篇衔接知识对于作文批改的益处,所以只有思想上保持高度重视,才能减小阻力,顺利接受。这样才能把一个不是太“深入人心”的正确高效的批改策略以最短的时间引导进入人的大脑,并深深扎根于大脑。

2.借“下水作文”之机,展示语篇衔接手段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因此,教师下水作文对指导学生写作的垂范作用可见一斑。尤其是在语篇衔接手段于写作中的运用依然没有被广大师生接受的情况下,教师借下水作文来推广语篇衔接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曾在一篇题为《不如放歌》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试着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正视和运用语篇衔接手段,把涉及到“语篇衔接”方面的“指称关系、省略和替代、逻辑连接、言语复现、问答句式”等因素用横线标注出来,主要是想让学生在阅读时关注衔接的方式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下水作文(节选):

屈从退缩只有被毁灭,①在困境面前,不如放歌,却迎接新生,②即使身陨,也在这天地间留下不屈的呐喊。(①处“屈从”,可以让语句更简明扼要;②句在语义上承接前句,属于“逻辑连接”手段,从反面论述,这样语言议论会更全面、有力)

不要畏惧失败,失败③它总是存在的,我们需要什么?我们需要引吭高歌,将心中的胆怯抛之脑后,放出自己的歌声,迎接挑战。(③处的“它”和“失败”同义,重复啰嗦,属于“言语复现”,应该删除)

3.行“积极实践”之策,巩固语篇衔接批改成果。想和做两者相辅相成,仅仅有意识上的重视没有行为上的推动是不够的。只有积极地在作文批改中实践语篇衔接理论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一方面,教师应要求学生充分认识语篇衔接知识,并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在写作中认真贯彻;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病文剖析、好差对比”等方法向学生介绍语篇衔接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利用“例文讲解”教会学生在作文时运用语篇衔接。

例如,对语篇衔接手段中“省略”手法的运用,学生常常忽视它。写作过程中往往出现该省不省,不该省而省的现象,造成文章前后语句连贯、语义完整等方面出现问题,自然就形成病句,影响作文的整体表达效果。

例:

我的初中生活

我小时候立下的①誓言是他日长大要好好侍奉我的父母,让他们安享幸福①的愿望。在只身一人来到离家十多里地的初中学习前,我对这里的环境、同学、老师没有什么了解,可以说是一穷二白。②现在※已经过两年半的生活学习,对他们了解了不少,也使得从穷乡之地走出来的我更加对自己能融入这个大家庭充满信心。

——摘录自学生的初稿作文《我的初中生活》

①处中的“誓言”是该句的主语,它已包含有“愿望”的含义,所以后面就无需再使用“愿望”,因此原句出现了“主语该省而未省”的错误,造成语义重复。②处句子中标※处是主语的位置,在汉语写作表达中一般倾向于不省略。因为语段中第三句发生了话题转化,前一句是讲“我”对师生相处的了解,而②句则是说明“我”的学习时间。这样,被省略的成分与它的对应成分在结构上不一致,并没有出现在句中同一层次上,这就需再次出现主语。但是在该同学的初次作文中并没有注意这层关系,出现了“主语不该省而省”的情况,造成了偏误。

经过教师批改点评,学生意识到“省略”这种语篇衔接手段的重要性,在后来的作文中规避了这些情况,达成了语篇衔接中省略的自然运用,使作文前后意思连贯得体。

总之,教师恰如其分地运用语篇衔接手段的相关知识指导作文批改,能有效解决语文作文批改过程中“形式大于意义”的做法,改变传统作文批改“只关注内容、结构、主题思想”等“大而全”的批改模式,从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语文写作批改中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才能使得学生对作文批改“产生兴趣、懂得批改、规避不足、学会写作”。

猜你喜欢
省略主语手段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葡语中零主语的语义功能分析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中间的省略
省略
省略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