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主观因素分析

2015-02-27 03:45陈鑫朋周祖旭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主观因素因素运动

陈鑫朋,周祖旭

(黑龙江科技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主观因素分析

陈鑫朋,周祖旭

(黑龙江科技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通过对学校体育中运动风险主观因素的分析,探讨学生主动识别和规避运动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防范风险的意识,达到保障科学健身的目的,为推进校园体育活动的健康开展提供合理建议。

运动风险;学校体育活动;主观因素;运动损伤

进入21世纪以来,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国民整体体质水平在不断下滑,青少年体质水平呈下降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低耐力、低力量、高体重的学生比例有所增加,令人担忧;有心、脑源性等疾病隐患的学生总量也在上升。近年来,校园里学生扭伤、挫伤、拉伤、关节脱位甚至骨折等运动安全事故频发,溺水、运动猝死等事故偶有发生。此外,学校教师及教辅人员的运动损伤事故也频发。运动风险带来的运动损伤不仅给人的身体带来痛苦,同时也造成一系列的心理伤害问题。应当高度重视以上运动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

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治疗、问责与理赔等问题。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体育风险、提高主动判别和规避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风险理论认为“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但通过对其本质的探析和研究,人们可以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规避风险或减轻由风险带来的损失[1]。通过对体育风险的主观因素剖析,旨在提高学生对运动风险因素辨识的能力,提高其主动防范风险的意识,进而推动校园体育活动的健康开展。

1 概念界定

1.1体育风险

风险是指导致伤害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2002年8月,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对“学生伤害事故”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凡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及其组织的校外活动),及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内发生的,并给在校学生造成一定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者们对运动风险表述不一。如杨辉认为,“学校体育运行过程,管理主体的主客观能力及实力的局限或学校体育活动所处环境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给参与者带来的财产损失或身体伤害的可能性。[2]”苏玉凤认为,“运动风险是指学校组织实施的体育比赛、课余训练、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如俱乐部活动),及校方应当担负管理责任的教育教学设施内可能发生的给学生带来人身伤害的危险后果,如常见的运动损伤、心血管等疾病的诱发甚至死亡。[3]”杨延辉认为,“体育风险是指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参与者身体健康可能产生危害影响的,具有潜在性却能加以控制或规避的各种因素的集合,分为物质和非物质两方面的因素。”[4]

1.2导致损伤风险的主观因素

导致损伤风险的主观因素主要是学校或教师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这种因素首先是可预见性的,完全可以通过有意识的防范去避免和降低伤害程度,从而最大程度保障个人运动安全。运动能给人带来健康,但大多数项目具有对抗性强、身体接触多,对参与者个体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等特点,发生运动损伤具有普遍性。因此,风险与健康并存是运动本身的特点。只有充分认识风险的危害,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运动者的健康。

苏玉凤认为大学生运动风险因素由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组织活动的教师、场地等环境条件、校方危机管理4个方面构成[3]。王军认为运动风险的发生与学生对体育常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运动技能水平、相关运动经验的积攒和参与者个体的身体条件密切关联,同时也受天气状况、周边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5]。张宏伟认为,运动损伤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开展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参加活动的参加者防范运动损伤相关知识的缺失。另外,与场地、器材、保护用具、服装不符合卫生要求等有关[6]。

学生进行运动时的剧烈度也是导致损伤发生的主要因素。此外,有部分学生在比赛中存在斗狠心理,导致不计后果、故意犯规现象很多。这将严重危害他人甚至自身的安全,我们也需要重视该种心理的研究[7]。

损伤发生后,导致伤情严重的因素主要包括受伤救治速度、治疗措施、损伤恢复、伤后运动、受伤补偿等。对这些因素处理不当,会给伤者带来延误治疗、病情加重、未愈再伤以及经济压力、心理挫折等问题。因此,对损伤发生后的风险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2 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黑龙江科技大学、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等4所高校的二、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学生是否发生过运动损伤及损伤性质和发生原因、学生对运动风险的主动识别意识和识别能力。每校随机抽取100名学生(男、女各50名)作为调查对象,共计发放400份问卷,回收问卷4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93份,有效率为98%,其中男生问卷194份,女生问卷199份。

2.2.2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网络数据库检索了30余篇与运动风险相关的文献。

2.2.3专家访谈法

为得到权威性的对策,使成果在高校体育工作中得到较好的应用,依据之前制定的专家访谈纲要,通过电话、email或当面拜访的形式,就损伤致因及应用对策对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访谈。

2.2.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数据进行相关数理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主观风险因素分类

按照“致伤原因”的问卷统计结果,将学校运动风险因素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除将气候、场地、器材等归为客观因素外,其余归为主观因素,共分4类:学生个人因素、教师因素、活动组织因素、伤后处置因素(表1)。

表1 学校运动风险主观因素分类

从表1可以看出,导致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观因素很多,主要集中在学生自身、教师教学指导行为和活动组织行为等。其中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大体可以归结为自身素质差、对运动风险准备不足、缺乏心理重视和防范、缺少伤后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方法等。而来自教师及活动组织者的因素则主要表现为对导致风险的因素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和措施。在组织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风险判别和规避措施,缺少损伤处置办法预案,从而导致发生风险,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3.2运动损伤发生率及发生原因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运动损伤发生率方面,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其中男生为86.08%,女生为52.76%,说明二者之间的运动性质、强度、运动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损伤发生与组织方式关系方面,课外高于课内,其中男生课外发生率为62.89%,女生为52.95%,这充分说明需要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运动指导和医务监督。调查发生原因时发现,78.12%的男生和66.36%的女生认为主观忽视导致损伤,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发生损伤与场地等客观因素有关。主观因素是导致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重要原因,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3学生对风险的识别能力

通过访谈发现,学生识别风险的能力较差,能够主动规避者更在少数(表2)。

表2 学生对运动风险识别能力    (n=393)

从表2看出,学生在观察场地和自我安全防护意识方面表现一般,相当数量的学生缺少必备的运动常识,对服装准备、场地了解等的重要性缺乏重视,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行为。结果还表明学生在考虑项目特点和保护对手意识方面极为欠缺,缺少从事体育运动的素质基础、技术掌握和运动素养,需要加强对体育的理解和学习。而这种缺陷,也恰恰说明了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盲点,需要从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方面加以弥补。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规避运动风险及减轻风险损失有积极的作用。主观认识与运动风险密切相关,无论运动参与者还是组织者及管理者,都需要提高对运动风险的识别能力和规避能力。

(2)加强教育和引导是减少风险发生概率、降低运动伤害程度的一条有效途径。校园体育要重视运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并积极落实。

(3)管理层及活动组织者要提高本身的风险意识水平,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防范和应对运动风险的发生,尽可能降低损伤程度。

4.2建议

(1)学校体育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运动风险造成的主观因素,帮助学生提高规避意识。石岩认为,对体育活动参与者进行运动风险教育的同时,需强化体育活动相关风险的理论研究。应优先考虑体育风险管理制度的构建,并将之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从而更好地防范体育活动风险的发生[8]。

(2)提高风险规避能力,除了需加强对运动损伤的认知能力外,还要加强身体素质、技术合理运用能力和保护他人安全的意识。此外,学校作为管理方要制定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管理办法,最大程度地给学生创建一个健康和安全的学习和活动环境,降低学校体育伤害程度等级[9]。

(3)教学及其它各种体育活动组织者要提高风险意识,在制订计划和组织活动时充分考虑运动风险因素,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并有相应的可行性预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的发生。

(4)除运动风险中的主观因素外,校园的运动环境、运动场地、器材供应条件等也是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1]肖旭,杨科.高校体育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分类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6):91-94.

[2]杨辉.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学校体育风险识别及应对策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4):52-55.

[3]苏玉凤.大学生体育运动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2):14-15.

[4]杨延辉.廊坊市城区普通高中体育课风险来源及规避研究[D].长春:吉林体育学院,2014.

[5]王军.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风险发生的因素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6):77-79.

[6]张宏伟.对高校体育运动损伤原因及预防的探究[J].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68-69.

[7]周祖旭,刘志国.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球类项目运动损伤现状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3(4):53-55.

[8]石岩.体育活动风险研究之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8(2):4-6.

[9]陈立春,常立飞.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J].体育学刊,2010(3):41-44.

2014-11-23

2013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3D073)。

陈鑫朋(1978- ),男,山东诸城人,黑龙江科技大学体育部讲师,硕士,从事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G807.01

A

2095-7602(2015)04-0132-04

猜你喜欢
主观因素因素运动
解石三大因素
不正经运动范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国家投资项目投资超概算的主观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