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效果研究

2015-02-28 00:14彬,
关键词:农牧区农牧民新疆

余 彬, 丁 璐

(1.新疆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46;2.昌吉学院体育系,新疆昌吉831100)

新疆农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效果研究

余 彬1, 丁 璐2

(1.新疆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46;2.昌吉学院体育系,新疆昌吉83110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新疆农村近年来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拟在新疆农村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中找出问题与不足,以备在今后新疆体育职能部门在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逐步矫正。

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疆农村;效果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农业人口6.74亿,占总人口的50.32%(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不断走向深入,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改善农民生活的三农问题,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而农村体育事业和农民体质与健康水平的提高问题便成为现今我国体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新疆作为西部重镇,在地方政府的关心和体育职能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新疆农牧区的体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国家及全国19个省市对新疆的支持与援助,极大地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快速推进,促使新疆的体育事业正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阶段。在此就新疆农村近年来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两次对新疆地区的南疆、北疆、东疆,县级以下的乡、村约2000余户的农牧民家庭进行抽样追踪调查。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新疆农村基本情况

新疆土地面积大约为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6。拥有各种特色的生态环境,森林、草原、绿洲、荒漠、沙漠5大生态系统并存。新疆现有854个乡镇、8692个行政村,总人口2158.63万人,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0.15%。新疆民族众多,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占新疆人口的60.8%。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新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新疆经济发展速度已连续6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在人民生活方面,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已达13644元、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6.2。其中,农村人均纯收入到2010年达到4643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0.3。

新疆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到2009年达到了948.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0.3%。大量财政用于民生,使得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以来,新疆进入了一个以“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目标的发展新时期。

2.2 国家体育总局对新疆地区全民健身工程项目援助

2000-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对新疆投入扶持西部建设资金5630万元,民康工程3500万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00万元,资金累计达10383万元。

国家体育总局还将在“十二五”时期加大对新疆的援助力度,实现新疆所有县都有体育总局援建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项目覆盖新疆19个县级市、62个县、6个自治县共计87个县。目前已完成22个县的“雪炭工程”,在未来的五年里国家体育总局将援建完成其余的65个县级“雪炭工程”,即以平均每年建13个县的速度,完成新疆65个县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在也就是说在5年后,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将覆盖新疆所有的县市[3]。

2.3 新疆体育局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为满足新疆农村群众的体育活动需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从2006年开始,计划5年内在全区范围内逐年为农牧民增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力争到2010年,在全区五分之一的行政村都建有一块标准的篮球场地,以及两张乒乓球台,内惠320万农牧民。为此在2006-2008的三年中,新疆地区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经费投入分别为1500万、1500万和1411.2万,占新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经费总投入的56.1%、52.1%和62.6%,基本保持稳中有长的趋势。

在2010年环天山万里体育长廊工程作为自治区体育局“十一五”规划的体育惠民工程,通过多方努力,已在全疆建成了72个全民健身广场、467个乡镇文体活动中心、2818个行政村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

2011年,新疆已将“县乡体育健身工程”作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列入议事日程,加大实施力度。新疆计划在2011年建设10个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32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0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整个投资近1亿元。其中,国家体育总局投入2000万资金在新疆10个县建成10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4]。在200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国家体育总局资助445万元,建设89个行政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自治区投资555万元,建设111个行政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分布在全疆14个地州市43个县市[5]。

目前,新疆实施的“县乡体育健身工程”和环天山万里体育长廊工程与过去相比,已大大提高了建设标准、扩大了建设规模、增加了使用功能。新疆体育局鼓励各地根据当地特点增加个性化的场地设施。2011年新疆新建的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造价由过去的3万元提高到5万元。在建的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基本设施至少有三部分组成:一片带台阶、有看台的灯光篮球场地(1240㎡),不仅可以打篮球、排球、羽毛球,还能举行斗鸡、斗羊、斗狗比赛,平时还可以开乡镇大会;4片乒乓球场地(126㎡)、一片室外健身器材场地(108㎡)、一片综合活动场地(806㎡)和附属用房(144㎡)。这些都为新疆各族农牧民群众提供了更加方便、功能齐全的健身条件与环境,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6]。

2.4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新疆地区农村体育锻炼人口的影响

新疆农牧民参与体育活动人数2008年为38.7%,2011年为72.0%,比2008年增长33.3个百分点。

新疆农牧民参与每周参加体育活动3次以上的人数2008年为22.7%,2011年为24.34%,比2008年增加1.64个百分点。

新疆农民参与体育每次活动30分钟以上的人数2008年为72.2%,2011年为45.8%,比2008年下降26.4个百分点。

对三个统计数据做对比分析结果是:随着“农民健身工程”的不断实施,新疆农牧区乡、村一级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增加、质量提高,新疆农牧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大增。然而“农民健身工程”的不断落实完善却对新疆农牧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次数影响不大,甚至农牧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在减少。

由此推断出,到2011年新疆农牧区体育人口为24.34%,比2008年的农民体育人口22.7%仅增加1.64个百分点,这一结果与人们的正常推理大相庭径即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增加,应伴随着体育人口的增加,可事实正相反。

讨论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应有三点:一是,近两年来,新疆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所形成的“新疆速度”与“新疆效率”让新疆广大的农牧民的生活节奏加快,快速脱贫、快速致富、快速完成最初的财富积累成为近阶段的生活目标,忙里抽闲满足基本的体育健身需求成为一种奢侈,体育健身原本成为一种形式与摆设。二是,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在国家大力扶持和全国19个省市地区“硬指标”的鼎力相助下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但是,广大农牧民的精神文明却很难在快速的物质文明发展中同步发展,人的传统观念、思想意识与现代文明发生着碰撞,体育作为一种文化需求还很难进入议事日程。三是,“农民健身工程”更侧重于体育场地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快速而集中的投入,对人的体育观念与意识的强化与干预很弱、还很不到位。

2.5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新疆地区农牧民体育认知的影响

随着十余年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以及近五年来“农民健身工程”由点到面地推广与落实,从城市到农村、从工人到农民,从广泛的宣传到健身行动,全民健身的热潮已经形成。人们的社交方式从“餐桌”移到了“健身会所”,节假日已成为广大中国人远足郊游,亲近大自然的最佳时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健身项目从民间、由幕后走向广大的健身舞台,被人们广泛的传承与发展。

2.6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新疆地区农牧民体育价值观的影响

两次调查结果中新疆农牧民的体育锻炼价值观都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能强身健体增进健康;第二,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第三,能改善人的精神情绪调节心理。但经比较其认知程度有了较大提高,表明新疆农牧民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在不断到位,同时在参与体育锻炼中实现和感受着体育的健身和健心的效果。

据新疆体育局对近年来新疆地区农民健身工程对农民体育的影响的调查统计中可见,“农民健身工程”对新疆农牧民体育的影响主要为五个方面:一是,改变了农牧民对体育健身活动的态度;二是,通过农民健身工程,丰富了农牧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牧民体质健康水平;四是,培养了一批农牧区体育骨干;五是,扩大了农牧区的体育人口。

尽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还有待于进一步落实与发展,目前还有许多制约因素存在,但是农村体育的发展是必然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作用将不断地显现出来。

2.7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新疆地区农牧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影响

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推出之前以及推出的初期,由于新疆冬季时间长,冰天雪地室外很难进行活动,又很少有室内体育活动室,农牧民只能在有限的室内进行扑克、麻将、棋牌类等不占空间的娱乐游戏。而随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步步深入,农牧区体育场地、器材的不断完善,各乡、村陆续建起了室内活动中心,既可以进行打乒乓之类的小型体育活动,又可以组织农民作体育健身游戏,还能够搞乡民集会,促使农牧民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农民健身的行列中。虽然,目前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农牧民人数还不够多,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有限,以及生计所迫不能够参与或不能长期坚持健身锻炼,但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态势。其结果表明现代文明健康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正在因“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不断落实,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新疆农牧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8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新疆地区农牧民体育消费的影响

据资料显示,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3503元增至2010年的4643元,每年增长率平均为16.3%。同时,新疆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到2009年达到了948.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0.3%,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现今农民收入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就广大农村地区而言,体育健身消费水平的提高将是一个渐进过程。

关于“恩格尔系数”指标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30-40%的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从新疆农民家庭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来看,恩格尔系数逐年缓慢下降,将进入生活富裕状态,这一数据标志着享受、娱乐性消费将成为人们的重要支出。然而从现实看新疆农牧民家庭对体育享受、娱乐性消费还很有限。

新疆农牧民用于体育方面的消费主要2008年为二项:一是购买运动服鞋帽;二是购买体育器材。到2011年新疆农牧民用于体育方面的消费主要为三项。一是购买运动服鞋帽;二是购买体育器材;三是观看现场体育比赛,比2008年增加了一项,这与近年来各县级以下乡、村,开展各类民族体育运动会、体育比赛、体育表演大大增加,增加了农牧民观看现场体育比赛的机会和消费。同时,各地方政府充分利用大型的民族运动会、那达慕大会等多种形式的民族运动会,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方法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不断拉动消费,让农牧民在参与、参观体育活动与比赛中渐进的进行体育消费。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国家体育总局和新疆体育局对新疆农牧区体育经费投入力度加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新疆实施初见成效。到2010年底新疆已建成72个全民健身广场、467个乡镇文体活动中心、2818个行政村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

3.1.2 新疆地区农牧民对体育健身的认知有了较大的变化,不仅认识到体育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还能够实现减肥和健美体形的作用,满足了人们对美的心理需求。表明农牧民在最基本的健康需求被满足后,更高的体育精神需求也随之而来。

3.1.3 新疆农牧民业余文化生活正在随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不断落实,已开始将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排在了打扑克麻将棋牌类活动之前,现代文明健康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3.1.4 随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推进,县、乡、村的场地设施开始完善,各县级以下乡、村开展各类民族体育运动会、体育比赛、体育表演大大增加,增加了农牧民观看现场体育比赛的机会和消费。

3.2 建议

3.2.1 新疆地区各级政府及体育职能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以及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农业部联合下发《关于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功能,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法规文件,健全农牧区体育法规和政策,把农牧区体育逐步纳入法律轨道,依法治体,让农民享有健康权、休息权、体育平等权、体育参与权、体育选择权、受体育教育权、体育社会保障权、体育管理权、体育结社权、体育劳动权、体育服务权等基本体育权利,保证农民享有体育的权利。

3.2.2 新疆体育局要集中人力物力,把全面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落到实处。其一,对国家建设与投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场地、器材的质量和数量给与严格把关,并对已经建成的乡村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给与定时的检查、验收与维修,以确保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的使用寿命和农牧民安全使用。其二,积极争取全国19省市支援新疆建设中能够有计划的援助县级以下的乡、村进行体育文化的基础建设[6]。

3.2.3 新疆地区各级体育职能部门应坚持长期组织和开展以“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健身指导员和体育科普知识”为主题的“体育三下乡”活动,面向农村,效劳农民,增强农牧民的健身意识,改善农牧区的健身条件,培养农牧民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用科学、文明的活动占领农村体育文化阵地。农牧区各乡、村要利用广播、宣传栏、板报以及各类体育活动广泛的宣传体育法规、体育健身方法、体育运动知识。充分发挥农牧区村民委员会、基层文化体育组识的带动作用,全面倡导“健康盛于发财”、“花钱买健康”的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理念,不断转变“福利型”的体育健身观念。不断转变农牧民的体育意识,更新观念中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健身方式,激发农牧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以此扩大新疆农牧区体育人口,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

[1]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EB/OD].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2006,(3):29.

[2]高峰.新疆将于“十一五”期间实施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EB/OD].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2006,(1):24.

[3]曹彧.全面了解新疆体育事业,为新形势下发展做好服务慰问[N].中国体育报,2010-7-23.

[4]曹彧.总局赴疆调研慰问[N].中国体育报,2010-7-23.

[5]曹彧.努力推进援疆工作[N].中国体育报,2010-7-26.

[6]曹彧.总局采用多种形式体育援疆[N].中国体育报,2010-7-1.

[7]马敏.两亿体彩公益金支持全民健身场所[N].中国体育报,2010-7-22.

[8]刘志敏.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和谐社会[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11.

A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rmers Health Project in Rural Areas in Xinjiang

YU Bin1, DING Lu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830046,China;2.Sports Department College of Changji,Changji,Xinjiang,831100,China)

This study researche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rmers Health Project by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interviews,questionnaires survey,mathematical statistics,logical analysis,etc.This research aims at finding out the problems and weaknes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rural areas in Xin⁃jiang in order to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sports functional departments who can make gradual remedies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Farmers Health Project.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rmers Health Project;Rural areas in Xinjiang;Effectiveness

G812.4

A

1008⁃9659(2015)01⁃0051⁃05

2015-01-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1BTY136);新疆大学校院联合资助项目(XY110256);2010年国家社科课题(课题批准号:10BTY030)子课题。

余 彬(1962-),女,浙江宁波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农牧区农牧民新疆
西藏农牧区户用沼气发展的思考
农牧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要对症下药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山南地区农牧区防雷现状和对策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西藏农牧区妇女健康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
转移农牧民是保护生态的必由之路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