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文教学与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的关系

2015-02-28 04:18童燕罗小梅
学语文 2015年1期
关键词:之后具体内容

□童燕 罗小梅

浅谈现代文教学与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的关系

□童燕 罗小梅

现代文教学与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关系密切,两者有着相同的教学目标、培养内容和方式;同时,两者在教学重点及对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的培养度上又有所不同。

教学目标;知性思维;感性体验;理性思维

一、现代文教学与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有着同样的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对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的要求中,“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思路”等要求以知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主。“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等则着眼于感性体验的启发。其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题材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则在感受体会中兼有知性思维的训练。“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又是在感性体验和知性把握的基础上的理性升华,是促进一个人语文能力和素养高度发展,形成统一一致的知、情、意的途径。

《全国高考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现代文阅读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对知性思维能力的考察。“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意”,“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则以感性体验的检测为主,兼有对理性体悟的评价。“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是对理性思考力的检查。因此现代文教学与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从目标上来说并不冲突。

二、两类教学对知性思维、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内容和方式相同

在阅读教学中,知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突出地表现在理清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观点的过程中。在初读文章的基础上,运用分析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分析文章的组成部分,概括各部分大意,分清每部分在文章中的地位,进而把握全文大意。此过程中需要不同的策略,如勾画重点词句以初步把握全文,根据文章思路划分段落,运用纯粹的抽象概括或整合已有的信息概括段落的文意等。其中每一种策略都有自己具体的操作过程,如勾画的重点字词,一般指表现事物特点、表达情感观点和概括主要内容的词句,特别要关注段落首位的句子。对段落部分的划分,需将内容相关的段落并为一部分,以简化文章,内容上提纲挈领,结构上理清思路。此外,列标题、找线索、列提纲等,也是在现代文教学中常常使用的,以知性思维训练为目标的方式,其操作程序是相似的。上述知性思考过程是每一篇文章、每一种文体都必需的理解过程,即使是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也有情节的起承转合,需要勾勒出大致的意脉。这是将文章读“薄”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归纳出一些操作性强的方法,总结若干规则,以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作品中的文字信息需要转化成视觉形象或情感体验,使形象和情感生动、饱满起来,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引起美感和情感共鸣。很多文学作品,往往“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用很少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思,形成辞连意断的特点,需要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填补,才能感受到事物的整体,进而得其意趣和神韵。当然,这要以感性体验为主。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及感受体验等情感体会过程是其主要的心理活动方式,这一感性阅读活动在初读和深入阅读中都有发生。感性体验的过程既是领悟作品文学性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感受形象,丰富情感,发展想象力,提升审美能力的基础和关键步骤。需要指出的是,知性分析和感性体验两种思维活动方式,在阅读过程中是交叉的,不能截然分为不同的阶段。

理性思考是在对文章进行知性分析和感性体悟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理解、阐释和拓展。在此过程中,对事物形成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看法,发展思辨能力、批判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和批判性;建立一定的审美范畴,领会一定的审美风格,提高审美境界;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情感世界,体悟传统

文化的精髓,关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上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对文章主题和思想观点的理解和艺术技法的鉴赏进行。对文章主题与思想观点的理解和艺术技法的鉴赏贯穿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需要协调各种层次的心理活动,往往要在知性和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直观。此外,在现代文教学中,做专题研究,写读后感悟等,都是对理性思考力的培养。

三、现代文教学与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的重点不同

现代文教学关注三种能力的培养的平衡性要求。鉴于现代社会功利化和人性偏枯化的现状,许多有识之士苦思治世良策。哈贝马斯认为,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既有知识和手段的正确性,又有法律和道德的规范性,以及个体内心的真诚性和审美的合理性,世界决不能只成为达到目的工具和策略。人的知性、理性和感性体验正好对应哈氏世界的三种构成部分,对这三种能力的平衡发展,实际上是教育对社会思潮的呼应,其动因之深沉,可谓用心良苦。《课程目标》对课程培养所达到的目的的规定,就明确地表达出对三种能力培养的平衡性要求,意在塑造学生完整健康的人格,使其具有缜密的思考力、准确的判断力和深切的感受体验能力。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则侧重于知性能力的培养和考察。知性思维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现代的科学和社会人文的发展,知性思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对文章的领会和答题的过程,知性思维都起着主导的作用。再次,知性思维具有一定程度的客观规定性,答案相对固定,鉴于高考量分的实际需求,对弹性过大,量分难度大的理性思考和感性体验的检测少于知性思维能力。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中,知性思维过程占主导地位。首先将文章读懂,意在理解内容,理清思路,把握情感观点,进而把握主旨。这是做阅读题最重要的一步,以知性思维活动为主。从出题方向看,高考现代文阅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文章设问,前者包括主旨内容、作者情感态度和事物特点的归纳,后者重在艺术技法的鉴赏,至于结构思路则介于两者之间。因此在审题时,对题目所考察的对象的确定是答对题目的基础。在具体答题过程中,除主旨的概括需要理性思考之外,情感态度和事物特点的归纳,都以知性思维的运用为主,并且答题的步骤也是有章可循的,对“章”的掌握,也需要知性思维。艺术技法的鉴赏同样需要知性思维的参与。艺术手法的鉴赏是把书读“厚”的过程,需要在感性体验中,领悟文字表达的深广度、气势、神韵等艺术表现效果。但是答阅读题不是写鉴赏文章,无需深入细致地多角度考虑,以形成个性化很强的看法。它是有法可循的,是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程序性知识的运用。高考中所考查的文章技法在语文课本上都出现过,需要教师加以整理,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答题时也可以分为固定的若干步骤:在仔细筛选理解关键词之后,分艺术技法、具体内容、表达作用三步来答。

四、两种教学对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的培养的开放度不同

由于文学作品本身的形象情感性、朦胧多义性,对作品形象的把握和思想的考虑都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同时,不同的学生,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阅读经验和理解水平,具有相异的期待视野。因此,对同一作品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解读,都有深广度和角度的不同,这些体验和解读,只要有一定的道理可言,就不能说是过度阐释,在现代文教学中,都应该给予肯定。现代文教学要有整体意识,即将文章放在整个社会生活、文化传统和人类情感的背景中去解读,与大的背景形成广阔、深入的联系,以便融入或构成更高层次的编码系统。

而由于高考的甄别性质,现代文阅读题则有相对固定的答案,即便是开放性题目,也不可有与平时阅读一样的弹性较大的拓展生发空间,因而思维、情感和思想都被束缚在一定的范围内,即文章自身的内容和形式上,在深度、广度、系统性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

(作者单位:安徽省宁国中学)

[责编曲辰]

猜你喜欢
之后具体内容
送妈妈一沓“女王券”
Brain remembers language better if you sing it
致敬改革年代
NHK为何会播《731部队的真相》
艺术品被盗
试论如何做好煤矿宣传教育工作
制度创新为聚集全球制药研发发力
为消费者深度画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问题1:创伤性颅脑损伤Glasgow昏迷评分(GCS)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