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的“破茧之旅”

2015-02-28 01:10崔丽媛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5年7期
关键词:龙永图亚投行投行

文 / 本刊记者 崔丽媛

亚投行的“破茧之旅”

文 / 本刊记者 崔丽媛

2013年秋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东南亚时提出了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的倡议,引得亚洲内外的盆友们纷纷点赞叫好,并积极响应。进入2015年后,俄罗斯、巴西、荷兰、格鲁吉亚先后宣布将加入亚投行。截至4月15日,亚投行这个大家庭的意向创始成员国已经有57个。全球化时代,亚投行来了,其秉持的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赋予全球金融合作新意。

从刚出炉时受到某些国家的质疑,到最终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追捧,亚投行经历了一个“先冷后热”的过程。对此,中国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曾表示,“先冷后热”的过程是自然的,是各方经过理智思考和现实利益考量后作出的正确决定。“亚投行不是一个政治产物,并不是根据政治利益或目的而产生的,而是出于亚洲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商业利益考虑。”

诞生:亚洲基础设施亟需建设

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的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之一,而基础设施正是撬动发展的“金钥匙”。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没有电,都白建。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2010年至2020年,亚洲各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如果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至少需要8万亿美元基建投资。龙永图表示,无论是亚洲开发银行还是世界银行,目前的资金规模都远不能满足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而亚投行却提供了全新的融资选择。并且,亚行和世行项目主要是扶贫性质的软项目,很多国家都已意识到,不搞好基础设施就难以实现经济发展。另外,事实上亚洲国家和地区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缺少的只是融资机制,各国需要搭建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以充分利用本地区充裕的储蓄。

“亚投行与‘一带一路’的有机融合将直接关系到‘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二者也将拉开中国对外投资的新时代。”复旦新丝路研究所所长王健表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整体经济力量不断增长,现有国际金融秩序应该做出一些调整,”龙永图表示。但是,现有国际机构的改革却一再被拖延,例如美国国会就迟迟不批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改革方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亚投行才应运而生。

总而言之,亚投行之所以展现出无穷的魅力,是因为它顺应了当今亚洲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抓住了顺时应势的“利益”纽带。

发展:为“一带一路”等多战略提供支持

坐享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多年被冠“第一大顺差国”、“美债最大买家”称号,中国靠着多年出口黄金期而实现了经济腾飞。然而,投资回报低、外部环境变化使得出口模式无法持续。正当面临“瓶颈期”时,“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以基建为主的对外投资战略或将为中国开启新时代。

然而,在“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开启金融外交新常态的同时,有人会想问,究竟二者之间有何关联?

“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是相辅相成的。“一带一路”是纲,举一纲而万目张,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投资、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合作与交流,推动该战略实施首先需要考虑构建互联互通的物质基础;而亚投行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多边机构,主要集中于亚洲基建,它不仅是对地区和世界多边开发体系的有益补充,也是实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由途径。展望亚投行的发展远景,它将致力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包括为“一带一路”沿线亚投行成员国的相关基建项目提供融资平台和资金的支持,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另一方面,亚投行并不仅仅与“一带一路”关系密切。作为一家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重视亚洲地区每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利益,中国欢迎北美、欧洲和其他地区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一起合作,共享亚洲地区发展的丰厚收获。

从“创新”的角度来审视亚投行,“它将是由所有成员通力合作共创的新型多边金融机构,将会广泛代表各成员利益,充分借鉴现有多边发展机构的良好做法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表示。

由此看来,吹尽黄沙始到金,亚投行建设不会在意一时的荣光,它将与地区经济繁荣和全球金融稳定相联结。

吹尽黄沙始到金,亚投行建设不会在意一时的荣光,它将与地区经济繁荣和全球金融稳定相联结。

被质疑:关于亚投行的各种“多余”担忧

从孕育之初,亚投行就被赋予了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内涵。如今,在全世界热切目光的注视下,这列承载着梦想与未来的列车已经整装待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亚投行正秉持着公开、透明、包容的理念不断前行。

正是受亚投行的魅力与诱惑力的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表示出希望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之一的意愿。截至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57个,包括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埃及、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印度伊朗、以色列、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韩国、荷兰、新西兰、巴基斯坦、菲律宾、英国、越南等。英法德纷纷改变初衷,转而投入亚投行,完全是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龙永图认为,“英国考虑到全球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亚洲,欧洲国家要赶上全球化潮流,就必须参与到亚洲的发展中来,而亚投行则是亚洲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所以他们转而采取支持立场,这也是从他们基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和自身国家利益作出的决定。”

亚投行不是一个政治产物,并不是根据政治利益或目的而产生的,而是出于亚洲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商业利益考虑。现在很多人将亚投行过分政治化和中国化,这都是对亚投行的曲解。

反观其他国家,亚投行也曾一度遭到部分西方国家的怀疑,认为中国是在挑战现有国际金融秩序,持观望态度的美国还表现出对亚投行运作透明化和制度建设的担心。然而,这些质疑与担忧只是多余,庸人自扰罢了。

对于现有国际金融秩序而言,龙永图认为,“中国提出建立亚投行并非对现有全球金融体制提出挑战,甚至是另起炉灶,最重要的考虑还是亚洲基础设施仍然过于落后。” 亚投行已经创造了历史,对此,世界应无疑义。同时,不应忘记,亚投行是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产物,是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完善和推进,而不是颠覆,其实质是对多边开发金融机制进行的“增量”改革。

而在运作透明化和制度建设方面,龙永图表示,如果一个多边金融机构不透明,就无法高效运作,那么这个机构的胜算就会大大降低。不过,他也指出,亚投行在建立之初也将遇到利益协调和政策沟通等问题,但很多成员国例如英国、德国、瑞士等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非常有经验,可以在亚投行的运作过程中提供建议。龙永图讲到“亚投行不是一个政治产物,并不是根据政治利益或目的而产生的,而是出于亚洲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商业利益考虑。现在很多人将亚投行过分政治化和中国化,这都是对亚投行的曲解。”

另一方面,对腐败零容忍的亚投行坚持以精干、廉洁、绿色为核心理念,这也响亮地告诉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所谓的担忧只是“多余”的。据了解,亚投行将是高度精简的机构,专业人员全球公开招聘,坚决杜绝机构臃肿;将建立防腐机制,对腐败实行零容忍态度;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将注意促进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担当:中国将肩负起大国责任

事能利人皆德业,言堪维世即文章。“作为大国,意味着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更大责任,而不是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更大垄断。”前不久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许下庄严承诺。亚投行是中国倡议发起的银行,但不是一家“中国的银行”,而是一个“世界的银行”,是一个互利共赢的银行。身为第一大股东的中国,将为亚投行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然而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不是特权,而是责任,是担当。

他表示,“我们要积极推动构建地区金融合作体系,探讨搭建亚洲金融机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互补共进、协调发展。”

这番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习近平主席向已经加入的伙伴们和正在观望的伙伴们表达了中国态度和承诺。

未来,亚投行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从投入运营时间表看,下阶段重点将是争取年中完成章程谈判并签署,之后经成员国批准生效。据悉,亚投行股权分配将以GDP为基础,其中亚洲成员股权占比可能在70%到75%之间,亚洲以外国家分配剩余的25%到30%股权。

猜你喜欢
龙永图亚投行投行
第十五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第十三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打破常规选秘书
多赢共赢的好事情——“亚投行”探析
关于亚投行
龙永图选秘书
看时机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