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校媒与网共舞

2015-03-01 12:00王晓琴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共舞读图媒介

王晓琴

(太原理工大学 党委宣传部,山西 太原 030024)

连接校媒与网共舞

王晓琴

(太原理工大学 党委宣传部,山西 太原 030024)

在网络时代,校园媒体想要发展,就要校园媒介内容进行传播渠道的改变。媒体高歌猛进的传播阵势,媒体的功能性渐行渐远,“融合”是当务之急。但是要保留校园传统媒体的个性,要体现媒体之间的合作,包括信息采集等资源共享,互享传播内容与形式,实现相互依存、立交式的传播方式。从而加快推动校园媒体与网共舞融合模式的构建。

校园媒体;读图时代;微访谈;网络传媒;云计算

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校外日益剑拔弩张的传媒环境,逐渐影响到了校内新闻媒体。校园新闻再也不会是“高居绣楼的大家闺秀”,在网络冲击下,高校内的新闻媒体与其它非主流媒体形式的融合加快了。它与网络发挥通力合作的优势,依托信息的资源共享,提高传播规模,校园媒体格局也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化。

互联网无可比拟的空间容量和信息数字化、云计算能力可为媒体提供发展与创新提供保障。对校园媒体来讲,互联网的技术渐渐改变了校园新闻传播的渠道,互联网原创新闻非常缺乏,传统媒体却是与之相反,媒体记者是新闻的采集者。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互联网刚兴起时,网站没有新闻采访的权利,所以网站对传统媒体内容进行“搬迁”或“加工”或“整合”就是顺理成章了,依靠咨询信息大量传播来发展壮大。

一、连接校园媒体——“与网共舞”

无疑,“连接”是现阶段互联网的关键,信息传播和互联网技术结合后,实现传播者和受众间的互动交流、新闻类别多样、服务范围增大成为电媒传播的主要方法。互联网无可比拟的空间容量和信息数字化能力可为媒体提供发展与创新前提。

对校媒来说,可以专注于这次发展的大好时机,和网媒、纸媒或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将会渐渐拓宽校园新闻传播的渠道。在尽量保留媒体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各媒体实现与网共舞、平台共享才能有效提高传播途径,取长补短,共生共荣,互利共赢。

媒体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生共荣,网络媒体节目形式创新,新媒体也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介具有的优势,才能有长远发展。新兴媒体占着市场优势,但也给传统媒介以压力,传统新闻媒介找寻出路,要取长补短主动出击,与新媒体合作,显现新格局,这显然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媒体融合的趋势化发展,也辐射到了校园。很多的高校媒体走向“媒介融合”,但校园媒体还要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团结合作共赢,利用互联网进行媒体融合发展,就要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统一调配资源,要实现彻底高效的校园媒体融合,打造新闻媒体的新形象。新闻媒体之间进行共享,统一管理,以快速传播高校新闻内容为目标。

网络在学生群体中发挥了最大的作用,手机媒体受到学生群体的欢迎,QQ和微信、微博等交流平台是学生的首选。主要是因为手机具有“移动”中的互联网这个特点,可以努力实现新闻等节目的现场直播、人物专访并增加互动节目等形式。

二、面临读图时代——“愿者上网”

现在是读图时代,没有太多人细嚼慢咽,因而校园媒体也要多改变,多传播微视频、微新闻、微访谈。当然,校园媒体的受众群里,学生群体是需要发展的受众群,高校在进行新闻媒体整合时,要尽量在媒体内容上保留高校自身特色,校报、校广播和校有线电视等校园媒体同校网络进行无缝对接,“与网共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闻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网络论坛取得的经验,校园媒体可以借鉴并实行。新闻网络开展论坛,网络的云储存,这个天然优势使得信息量存储不是难题,校园受众建立论坛发帖或发视频交流议事,无形增加了点击率提高了传播速度,也提供校园受众间的交流平台。

校园里各种传播方式都能被喜欢新事物的学生党接受,多种传播渠道和多种新闻模式覆盖着校园。“读图时代”来临,校园媒体大发展的时代也来临,但是目前还没有真正实现媒体融合,还只是媒体凌乱组合,还只是“愿者上网”。

受众和媒体的关系成为媒体融合的最好体现。在新闻采集、制作和传播过程中,了解学校受众需求,去拓展挖掘和优化发展空间和网络平台。校园受众群接受信息也会同时用各种方式对媒介传播反馈信息,传播无疑是媒体受众间的互动。受众也不是一直被动,媒体也不总占主动,如何有序健康地发挥网络在校园媒体间的作用是提高校园媒体融合的重要方面,即学生受众媒体参与度。在读图时代下,不解决好校园师生的参与度,势必会对媒体的融合形成阻碍,要充分调动起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融入新闻传播过程中,他们将会多形式、多渠道地为校园新闻的快速传播添加正能量。此外,校园媒体服务进一步跟上,学校对校园受众新闻需求及时掌握,并合理满足其需求。关注度的提高,新闻传播才会越来越广泛。

三、结束语

校园媒体融合的发展方向日渐明晰,校园媒体融合发展将给校园媒介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校园媒体发展提供了前提,校园媒介发展需要不断满足学生受众群的需求,需要学校有关政策支持。校园媒介的发展进程需要校外媒介的竞争和良好的校外信息环境。

前方的路还很坎坷,校园媒体的融合模式还在探索,渠道还在拓宽,还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的支持。但是数字化时代带来了快餐文化,读图时代无法避免,校园媒介的繁荣与否势必依靠网络,要搭乘网络实现共存共赢。在挑战与机遇面前,才能看到希望与梦想。

[1] 喻国明.拐点中的中国传媒抉择[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2] 曾华国.媒体的扩张(第1版)[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

[3] 熊澄宇.新媒介与创新思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 马歇尔·麦克卢汉(加).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 陈卫星.传播的观念(第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 [DB/OL]http://www.bolgms.com/bolg/CommList.aspx?BlogLogCode=1000678575 . 新闻心理论文.

G206.2

A

1674-8883(2015)18-0250-01

王晓琴(1976—),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摄影摄像及电视节目信息化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共舞读图媒介
夏日北至 与荷共舞
山海共舞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中企海外并购:与全球共舞
书,最优雅的媒介
与神共舞Nissan GT—R与TA的故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