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5-03-01 03:29
时代金融 2015年5期
关键词:税收收入税种征管

王 丽

(吉林财经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一、引言

我国税收收入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近年来其增长速度明显就加快,随着我国GDP从1955年的60793.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568845.2亿元,税收收入也随之从1995年的6038.04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10497亿元,因此税收的这种高速增长的状态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多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但是最终并没有取得一个一致的结论。而且对于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并不存在一致的看法。对于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制度的设计、政府职能范围等。对于影响税收收入的多种因素里,大多数的学者着重于对GDP的研究,也有一些学者对多种因素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也相应的提出了许多的建议,这就为我们对模型的建立开阔了思路。

二、计量分析

(一)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为分析我国税收与其他各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的经济变量有:我国历年税收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人民存款年末余额、人均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选取1995到2013年的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二)模型的建立

下面我们建立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的对数模型,并设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的模型为:

注:y=税收收入(亿元)

X1=GDP(亿元)

X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X3=城乡人民存款年末余额(万元)

X4=人均收入(元)

X5=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X6=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运用Eviews3软件做OLS估计,回归方程如下:

经检验,此方程虽然拟合优度很高,但是X1 X2 X4 X5 X6变量的t检验不通过,且X2和X4的符号与经济意义也不符,说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首先,做多重系数检验:

1.首先,做简单相关系数检验,如表1

表1

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出,所有指标之间都高度相关,说明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下面我们将运用逐步回归法来消除其多重共线性。

2.首先分别做LOG(Y)与LOG(X1)、LOG(X2)、LOG(X3)、LOG(X4)、LOG(X5)、LOG(X6)的一元回归模型,可以看出,在相关系数检验中,X1(GDP)与税收收入Y相关性最强,所以选定为最基本的模型。

3.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加入其他变量,利用逐步回法分别做回归:

经检验可以看出,在LOG(Y)与LOG(X1)的基础上加入LOG(X6),各指标通过检验,再在LOG(Y)与LOG(X1)和LOG(X6)的基础上,加上LOG(X3)后,模型拟合优度增大,SE、F和DW 都有所改善,而加入其他几个变量,则系数检验不通过,因此综上所述最优模型为:

4.模型的检验。为了进一步的对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就行检验,我们对以上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如下:

做偏自相关系数检验和B-G检验,结果进一步的说明了模型不存在高阶自相关性,因此最终模型如下:

由此回归模型的方程可见,该模型可决系数与修正可决系数都很高,说明方程的拟合优度很好,当α=0.05时,F=3097.547>F(2,16)=3.6337,t0.025(16)=2.4729,X1、X6、X3系数的t检验均显著。

三、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

(一)GDP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由最终模型可以看出,GDP与我国税收收入呈现正相关关系,也即当其他变量不变下,GDP每增加一亿元,税收收入相应的增加0.4562亿元。

(二)城乡人民存款年末余额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由模型可得,城乡人民存款年末余额与税收存在正相关关系,当其他变量不变的时候,城乡人民年末余额每增加一万元,税收收入相应的增加0.4056亿元。

(三)进出口总额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进出口总额与税收收入呈正相关,当其他变量不变时,进出口总额每增加一万美元,税收相应的增加0.3174亿元。

综合分析,可以看出GDP对税收的影响幅度最大,因此说GDP是影响税收收入最近本的因素,同时城乡人民存款年末余额和进出口总额也对税收收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政策建议

(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们需要积极建立起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机制来很好的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变化。因此,需要建立起低税率、宽税基、严征管的税收制度。在税基被进行变宽下,虽然说很好的扩大了税收的来源,但是离散型也进一步的增大了,因此,我们就需要进一步的对税收征管进行完善,各级税务本门需要对征管工作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势必会向第三产业倾斜,所以说,我们就需要把税收结构的改革向着所得税进行适度的倾斜,而且在这整个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当中,我们还要不断地对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进而对征管资源的配置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二)培育地方税种,进一步缩小政府间收入分配的差距

随着我国营改增的不断推进,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地方一大税种的营业税逐渐消失,地方主体税种的缺失导致地方财力与地方政府承担的责任不相匹配,因此,我们需要对一些地方税种进行培育,例如,对于房产税来说,我们可以将房产税作为地方征收的一大税种,加大对房产税的改革。虽然说,转移支付在对地方财政收入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这并不能长期起到很好的效果,还可能使得地方政府对其产生依赖性,因此,国际经验表明要根本性的解决地方税种缺失的问题,必须培育地方税种,增强地方税收能力,实现一级主体、一级政府、一级财政核算的科学财政体系。

(三)进一步加强对税收征管的改革力度,构建新型税收征管模式

首先,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我们需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税源的分布以及机构人员状况,在一定范围内,以规模为主,兼顾行业、税种、风险等因素,将税源进行科学分类,通过税源科学分类实现管理对象的专业化,进而为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奠定基础。

其次,建立健全以信息管税为主导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对涉税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规范采集,深化对涉税信息的分析应用,对技术个业务进行有效地融合,进而提高税收的管理水平。

最后,不断提高税收征管人员的素质,对其入职方面进行严格的选拔,入职后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培养,而且要推行全面的绩效考核制度,利用薪酬的激励引导作用,激发人员的工作热情。形成人员培训的常态机制,避免日常工作对培训时间的挤占。

[1]唐先彬.《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师,2012年第5期.

[2]张颖.《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12月.

[3]安体富.《对税收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税务研究,2009年1月.

[4]周建华.《基于逐步回归法的税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9月.

[5]高淑红.《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9期.

猜你喜欢
税收收入税种征管
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治理视角下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的构建
洞察全球数字税征管体系
加强事业单位非税收收入管理的分析
环境保护税征管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基于《环境保护税(草案)》征管模式的思考
税收激励与企业科技创新——基于税种、优惠方式差异的研究
各项税收收入(1994 ~ 2015年)
农业主要税收收入
税制结构发展、分类与描述
个人房屋租赁税收征管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