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慢性正己烷中毒疗效观察

2015-03-08 02:57王治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7期
关键词:正己烷生长因子肌力

王治华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慢性正己烷中毒疗效观察

王治华

目的探析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进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 每组34例, 两组均进行谷维素、地巴唑、补充维生素等基本治疗,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神经生长因子治疗, 两组均治疗4周,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2%、7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进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 可显著改善患者末梢神经感觉及肌力情况, 临床效果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分析;正己烷慢性中毒;神经生长因子

正己烷是广泛应用于提取检验试剂、合成橡胶溶剂、植物油提取的工业溶剂, 近年来, 正己烷慢性中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慢性正己烷中毒可引发周围神经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质量。有研究认为, 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进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 可显著改善患者末梢神经感觉及肌力情况, 临床效果确切[2]。探析慢性正己烷中毒的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故本院2003年9月~2014年9月对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进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院2003年9月~2014年9月68例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 其中男28例, 女40例, 年龄18~38岁, 平均年龄(30.2±3.5)岁, 平均接触正己烷时间(6.5±1.5)个月。纳入标准:符合GBZ84-2002《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3]。病情严重程度:轻度30例, 中度26例,重度12例。排除标准:妊娠女性、对神经生长因子过敏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肝肾、心脑严重疾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其他因素引发周围神经疾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 每组34例, 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谷维素、地巴唑、补充维生素等基本治疗, 服用20 mg谷维素、10 mg地巴唑,3次/d;肌内注射500 μg维生素B12及100 mg维生素B1, 隔日1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神经生长因子治疗, 肌内注射12 μg神经生长因子,1次/d,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 两组均治疗4周, 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

1.3 药物与试剂 谷维素片(批号:H23020245;厂家:黑龙江肇东华富药业), 地巴唑片(批号:H21020649;厂家:朝阳富祥药业),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批号:S20060051;厂家:武汉海特生物制药)。

1.4 临床疗效评估标准[4]显效:全部肌腱反射恢复正常,肌电图异常, 患者可活动自由, 肌力恢复至V级, 模式感觉神经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活动自由, 肌力恢复至V级, 跟腱反射稍微异常, 模式感觉恢复正常;一般:患者部分活动受限, 个别肌群肌力稍异常, 末梢感觉恢复正常;无效:肌电图、肌群肌力、末梢感觉神经无显著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的评估比较, 研究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2%、7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n(%)]

3 讨论

正己烷是有机工业溶剂, 挥发性较高, 主要应用于配制工业粘胶剂, 在制造家具、制药、制球、印刷、油漆、制鞋、除污等行业, 机体长期过量接触可由皮肤、呼吸道进入机体,损害周围神经,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质量[5]。慢性正己烷中毒的病理机制与正己烷代谢产物2、5-己二酮的神经毒性密切相关, 该代谢产物可结合神经纤维内的线粒体糖酵解酶, 引发该酶类活性降低, 神经纤维能量代谢出现障碍, 引发继发性髓鞘缺失、轴索变性等, 最终引发周围神经疾病[6]。有研究指出, 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降低, 与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降低密切相关。患者可出现四肢末梢对称性感觉减低、感觉异常、肌体无力, 重度患者可产生肌肉反射消失或减低、肌肉萎缩等情况,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 为周围神经病的典型临床特征[7]。目前, 对于慢性正己烷中毒进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已成为国内医学学者的重要研究内容[8]。

本研究对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进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2%、7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王洁等[9]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 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多肽, 具有生物活性, 是神经营养家族成员之一, 机体内的神经生长因子可结合效应细胞膜, 对神经元细胞内合成DNA影响较大, 促进生成神经递质, 对神经元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调节, 降低损伤自由基,促使细胞内钙离子流动的稳定性, 发挥生物学效果, 对神经元的凋亡情况产生抑制作用, 促进再生轴突及修复神经元。目前研究指出, 神经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神经突起生长及营养神经因子的双向功能, 调节神经细胞的再生、分化、生长发育等作用, 对修复神经功能及再生产生重要作用[10]。另外,神经生长因子可对轴突的再生方向进行引导, 促使感觉神经纤维及交感神经顺神经生长因子的浓度梯度生长。

综上所述, 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进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末梢神经感觉及肌力情况, 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1]周伟, 易捐, 何家禧, 等. P0与P2蛋白引发的自身体液免疫介导正己烷周围神经病的作用.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3,31(6):173-174.

[2]孙肃, 蒋轶文, 王清,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职业性正己烷中毒疗效观察.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9,27(1):153-155.

[3]张健杰, 司徒洁, 邓立华, 等.62例亚急性正己烷中毒临床分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3,31(8):172-174.

[4]陈慧娟, 朱颖, 吴旭明, 等.亚急性正己烷中毒临床跟踪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3):216-217.

[5]李丽.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13例临床分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6):162-163.

[6]刘庆凤, 杨爱初, 佘惜金, 等.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神经肌电图特征分析.中国职业医学,2014,41(2):245-246.

[7]黄丽蓉, 陈苏生, 李敏, 等.慢性正己烷中毒92例神经肌电图分析.中国职业医学,2010,37(2):154-156.

[8]李思惠, 傅绪珍, 王洁. 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正己烷中毒患者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影响.中国职业医学,2012,39(6):217-218.

[9]王洁, 闫丽丽, 傅绪珍.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效果观察.中国职业医学,2012,39(5):146-148.

[10]刘强, 张艳淑, 刘清君, 等.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改变.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3):154-15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112

2014-12-29]

523008 广东省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正己烷生长因子肌力
下期要目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正己烷在不同硅铝比HZSM-5分子筛上吸附的分子模拟研究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含量的测定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基于传感器的正己烷检测与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