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定量测度研究

2015-03-09 12:57黄鹤冲翟理祥邱鸿钟梁瑞琼
中国卫生统计 2015年4期
关键词:卫生事业特征值贡献率

黄鹤冲翟理祥邱鸿钟梁瑞琼

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定量测度研究

黄鹤冲1翟理祥2△邱鸿钟1梁瑞琼1

目的建立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该体系评价我国1995-2012年卫生事业发展水平。方法用SPSS17.0软件建立因子分析模型。结果以2002年为转折点,“十五”期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函数由单调递减向单调递增转变,并于2012年达到最大值1.68430。其中,卫生“人财物力”因子F1为第一影响因子,占76.932%;百姓“健康水平”因子F2与卫生“相关支持”因子F3为第二、第三影响因子,分别占14.618%、6.102%。结论因子分析模型是分析、预测和评价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有效工具。

因子分析 卫生事业 发展 定量测度研究

卫生事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医疗保障、卫生服务、卫生监督等体系实行的具有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1]。发展卫生事业,是为了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卫生事业的新要求。本文通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对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水平进行量化分析与研究,构造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评估函数。

资料与方法

1.资料

本文所采用的1995-2012年的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2.方法

本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3.模型选择

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受卫生服务、卫生监督、医疗保障等多重体系影响,每一体系包含了不同指标,包括:因子分析模型是根据因子分析法的思想,将互相关联的多项指标降维为少数几项相互独立的因子,达到分析、预测和评价的数学模型。

4.指标选择

根据国务院《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十二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指标[2],遵循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简明性和可操作性、可比性和层次性”原则,同时结合我国卫生事业评价的同类文献,确立指标体系。

根据层次性原则,将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三层递进层次结构:目标层是评价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进程的综合指标;准则层是纳入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包括: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卫生设施、医疗服务、卫生费用、健康水平、妇幼保健;指标层是纳入模型的具体变量,共计17个,分别是:医疗卫生机构数目(X1)、卫生人员数量(X2)、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数(X3)、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人数(X4)、医学专业学生人数(X5)、医学院校学生人数(X6)、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X7)、医院病床使用率(X8)、医院平均住院日(X9)、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X10)、个人平均公共卫生费用(X11)、城乡居民保健支出(X12)、政府卫生支出/政府财政支出(X13)、人口老龄化水平(X14)、三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X1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X16)、住院分娩率(X17)。

5.模型建立[3]

(2)建立相关系数矩阵R=(rij)。

(3)求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4)计算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

(5)对因子载荷矩阵施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6)计算因子得分。

(7)构造综合评价函数。

计算与结果

1.KMO检验和Bartlett球型度检验

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统计量用于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用以比较变量间的相关性和偏相关性,Bartlett球型度检验用以检验各指标变量之间是否相互独立,在同时满足KMO和Bartlett球型度检验的条件下具有统计学意义。经KMO和Bartlett球型度检验:KMO统计值为0.638>0.6,P<0.05,适用于因子分析。

2.确定因子个数

运用SPSS17.0计量软件对17个原始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得到表1。表中内容包含17个变量初始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提取公共因子后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旋转后的公共因子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

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成分的初始特征值为13.078远远大于1,第二成分和第三成分的初始特征值分别为2.485和1.037>1,而从第四成分开始,其初始特征值均<1。根据特征值>1的原则及累计方差贡献率>90%的原则,选取主成分个数为3,累计贡献率为97.653%。因此,模型的因子个数也应该为3,前三个公共因子可以解释97.653%的总方差。

表1 总方差解释表

3.因子载荷阵与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将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以“方差极大化”为准则进行因子正交旋转,得到方差极大化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因旋转后其总体因子的方差累积贡献率是不变的,即3个因子的总体方差累积贡献率为97.653%,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得到客观上的公共因子。

由表2可见,公共因子F1支配X2、X3、X4、X7、X8、X10、X11、X12、X13。根据“十二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指标,反映了卫生“人财物力”影响因子。

公共因子F2支配X9、X14、X15、X16、X17,反映了百姓“健康水平”影响因子。

公共因子F3支配X1、X5、X6,反映了卫生“相关支持”影响因子。

4.计算因子得分

采用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对已提取的主成分构成得分,所得公因子得分系数矩阵乘以原数据标准化矩阵,得出因子得分(表3)。

5.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水平评估

将具有交互影响的自变量明确为:F1“人财物力”、F2“健康水平”、F3“相关支持”因子,因变量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水平(Zi)。构造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水平评估函数:Zi=ξ1F1+ξ2F2+ξ3F3(ξ1、ξ2、ξ3分别为公共因子F1、F2、F3的权重)。由表3:ξ1、ξ2、ξ3分别为76.932%、14.618%、6.102%,得:Zi=76.932% F1+14.618%F2+6.102%F3,计算1995-2012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得分,并画出Zi-T时序图(图1)。

表2 因子载荷阵A与旋转因子载荷矩阵B

表3 因子得分矩阵

图1 1995-2012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时序图

从图1可以看出:1995年(“八五”期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得分为0.15780>0,“九五”期间(1996-200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为单调递减函数,由1996年的0.03635降至2000年的-0.55411。“十五”期间(2001-2005年)虽实现了由单调递减向单调递增的发展,但总体得分均为负值,2002年为最小值-0.92895;“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为单调递增函数,从2008年起得分均为正数,并于2012年(“十二五”期间)达1.68430。

讨论与建议

新医改指出: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解决城乡和区域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等问题的重要途径[4]。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地域辽阔,面临着以上的种种困境,要掌握国家及不同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科学合理整合区域卫生资源,就必须对我国卫生状况进行科学评价。而医疗卫生实际工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须依据多个有关指标进行评价分析。以几个因子描述多项指标的联系,可以起到简化系统结构,实现探讨系统内核的作用。因此,对我国卫生事业评价要求我们将众多观测变量浓缩,以少数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

因子分析模型显示:“十五”期间,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转折性的进展,2002年以前我国卫生事业评估得分为负向增长,以2002年为转折点实现了正向增长,并于“十二五”期间达到最大。

根据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得到的公共因子:卫生“人财物力”因子F1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第一影响因子,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性指标。同时,百姓“健康水平”因子F2与卫生“相关支持”因子F3也是我国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是我国卫生事业的基本性与保障性指标。

可见,基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卫生资源配置与卫生经济不均衡发展的基本国情,对我国卫生事业进行定量测度实证研究十分必要。评价指标体系和卫生统计模型作为评价和衡量卫生事业进展的重要工具,对如何发挥卫生事业公益作用,提供更适应百姓健康需求的相关支持,并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了指标性的参考意义,也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卫生政策、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1]胡敏.湖南省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中南大学博士论文,2011,11.

[2]《国务院关于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57号.

[3]董锋,谭清美,周德群.多指标面板数据下的企业R&D能力因子分析.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1(3):51-56.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

(责任编辑:邓 妍)

1.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510120)

2.广东省中医院

△通信作者:翟理祥,E-mail:zlx_gzb@21cn.net

猜你喜欢
卫生事业特征值贡献率
小小行医记录折射红色卫生事业——苍梧县汇票背后记载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防疫工作
一类内部具有不连续性的不定Strum-Liouville算子的非实特征值问题
一类带强制位势的p-Laplace特征值问题
单圈图关联矩阵的特征值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迭代方法计算矩阵特征值
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财管工作的探讨研究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加强护理经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