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泽县大豆病毒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2015-03-09 01:09张现丛
河北农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花叶褐色矮化

张现丛

近几年来,大豆病毒病在鸡泽县大豆生产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受害植株成熟期推迟,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病毒病在小豆、绿豆上发生也较为普通,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生产技术实践,在大豆病毒病的防治上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大豆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介绍给广大农民朋友,供参考应用。

一、发生规律

大豆病毒病是由大豆花叶病毒传染发病。其发生程度与品种的抗病性、种子带毒率高低及传毒媒介蚜虫的数量关系很大。

1、带毒种子是病毒初次传染源,种子带毒率高,当年田间发病就重。

2、在自然条件下,蚜虫是主要传毒媒介,蚜虫通过吸食带毒植株传染,蚜虫密度越大,发生就越重。

3、高温少雨,土壤湿度低,有利于蚜虫的繁殖,从而加速病毒的传染、病害加重,相反,病害较轻。

4、一般重茬地病害重,新茬病害轻。

二、症状识别

其表现症状随温度和感病早晚有很大差别,苗期温度低时,叶脉颜色较深,温度稍高时,叶片皱缩,向下卷曲,并出现浓绿、淡绿相间典型花叶症状。感病早的植株矮化,节间及叶柄缩短,接近成熟时,病株比健株绿色时间保持较长,叶片粗糙而脆。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六种类型:

1、轻花叶型。叶片生长正常,叶色呈轻微淡黄色斑驳,叶片不皱缩,叶脉没有坏死症状,植株不矮化。

2、皱缩花叶型。叶片生长不正常,叶形变小,叶色黄绿相间呈花叶状而皱缩,严重时病叶呈狭窄的柳叶状,出现疮状突起,叶脉变褐弯曲,后期坏死,病叶向下弯曲。

3、顶枯型。病株明显矮化,叶片皱缩,质地硬化,脆而容易折断,病株顶芽或侧芽变褐,萎缩,最后枯死;病株输导组织坏死,呈褐色,很少结荚。

4、矮化型。病株节间缩短,全株严重矮化,叶片皱缩变脆,输导组织变褐,很少结荚或者荚变畸形;根系发育不良,变成褐色。

5、黄斑型。病株叶片产生浅黄色斑块,形状不规则,叶脉变褐,此症状多发生于结荚期,一般与花叶型症状混合发生;呈黄色斑的老叶不皱缩,但病株上部叶片多呈皱缩花叶状。

6、褐斑粒型。病粒种皮出现褐色斑驳,从种脐向外呈放射状,或通过脐部成带状。种皮斑驳面积和颜色各不相同,脐色为褐色,为褐色斑,因此称褐色粒;脐为黑色的,斑驳或黑色;有的只是脐部周围种皮变色,有的则蔓及全株变色。

三、防治方法

由于大豆病毒病初次传染主要是带毒种子,田间病害以蚜虫传染,所以防治该病应用无病种子、抗病品种和治蚜防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无病种子在大豆生长期间,经常检查,彻底拔除病株,并治蚜防病。尽量在无病田或在轻病田无病株留种。

2、推广和选用抗病品种。目前在我县推广的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有冀豆四号、冀豆15、冀豆17等。

3、加强肥水管理,及时疏苗、间苗、培育壮苗。大豆出苗后,对过稠苗和疙瘩苗,及早间苗、疏苗,减少弱苗和高脚苗,增强抗病能力。

4、轮作换茬。在重病田要进行大豆轮作换茬,可种玉米、棉花、小豆等旱地作物。

5、防治蚜虫。病毒病发生流行与蚜虫的数量关系很大,所以应及早防治蚜虫,从小苗期开始就要进行蚜虫的防治,防止和减少病毒的侵染一般可用40%乐果1000—1500倍液或蚜青灵1000—1500倍液等防治蚜虫。

6、药剂防治。大豆出现病株后,可用宁南霉素500倍液,混合爱多收6000倍液或芸苔素,以及0.5%磷酸二氢钾和0.1%硫酸锌溶液,4天一次,连用3次,控制病毒繁殖,促使植株健壮,提高杭病能力。

猜你喜欢
花叶褐色矮化
冀西北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你的手充满时辰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抽条调查
秋天?花叶
Red Panda小熊猫
花叶昆虫世界
花叶芦竹及其优化栽培技术
矮化盆栽菊花的方法
创意花叶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