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过渡施工技术

2015-03-09 02:13宋新南
建材与装饰 2015年45期
关键词:限界电气化铁路雨棚

宋新南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116)

引言

在既有线改造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接触网过渡施工。其中,既有接触网对于线路改造施工的影响较大,同时也会影响新建接触网支柱的组立。为了保障接触网和线路能够同时投入运行,弱化施工对于运输的影响,就需要对新建接触网进行过渡定位。线路起道或者是临时改线过渡开通阶段,接触网就可以开始过渡调整,在必要时刻就要架设临时接触网,从而保证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行。

1 接触网以及接触网过渡的介绍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工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运输的重要枢纽。接触网是设在铁路沿线的高空中为电力机车提供电力,呈之字形的特殊供电线路。接触网有不同的供电方式,不同的施工程序,而且接触网的供电要确保长期稳定供应电力,无论是在刮风下雨还是冰雹雨雪的情况下都要保持供电状态良好,所以这样对接触网的施工要求就比较高而且要严谨,确保供电平稳。接触网主要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这五部分构成。接触悬挂是由接触线、吊弦、承力索和连接零件构成。支持装置就是作为支点承受力量。而定位装置主要用途在于固定接触线,其确保接触线在使用过程中不脱离受电弓,并且能够将水平负荷传个支撑点也就是支柱。最后是支柱与基础,主要是用来承受全部的负重。在我国多用钢筋混凝土作为支柱的主要材料。无论什么建筑,基础都是十分重要的,打好基础才会有平稳的上层建筑,所以在支柱和基础部分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十分严谨的施工规范的操作流程工作。

在电气化铁路改造工程建设中,接触网的过渡对于工程整体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一些铁路轨道改变的同时,接触网也要有相应的改变。而在接触网施工的过程中一般不能长期影响到铁道正常的运行,所以接触网过渡工程需要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制定详细周密的安排部署。

2 接触网拨移过渡方案——以某铁路工程为例

某铁路车站2、3站台间原为有电气化硬横梁悬挂结构,从左至右依次为6、4、Ⅱ、I、3、5道。硬横跨位于与新建站房结构范围内,部分站房柱位于既有硬横跨基础位置,右侧支柱位于新建线路敷设,为保证新建客站的美观,完工后的接触网悬挂于线间雨棚柱上,因此新建站房施工前需要对2、3站台范围内的接触网硬横梁进行过渡拆除。

2.1 硬横梁附加导线过渡方法

股道3、5道之间需要进行雨棚柱施工,雨棚柱上方有回流线,因此需要对回流线进行迁改,针对2、4站台外侧的架空回流线和架空地线采用沿股道间直埋电缆将回流线导通,将硬横梁上回流线进行拆除。

2.2 线间基础施工技术

本站线间距最小仅5.2m,又处于曲线区段,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侵限,因此过渡方案采用H钢柱悬挂,不采用临时格构式钢柱,减小限界需求。计划在I、Ⅱ线间和4、6线间及3、5线间组立H钢柱,其中重点工作是在限界有限的线间进行基坑开挖及浇筑施工,在本工程中采用人工挖孔桩护壁基础施工技术,将土建专业的施工工艺成功运用到接触网专业施工中。

基础施工封锁时间仅3h,基础边沿距枕木端仅50cm,要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营,只能采用线间人工挖孔桩形式进行施工,每个天窗完成1节护壁,连续4个天窗完成1个基础施工,常规开挖回填方式及沉井开挖方式均不能有效保证路基安全。

线间基础施工的控制重点是限界,常说的建筑限界基本尺寸是在水平直道上制定的,当列车通过曲线时,车体会产生几何偏移和超高倾斜,所以必须对曲线上的建筑限界进行加宽,限界为基本建筑限界+曲线加宽。

曲线内侧限界加宽(mm):

曲线外侧限界加宽(mm):

式中:R-曲线半径(m);h-曲线外轨超高(mm);H-限界上计算点至轨面的高度(mm)。

2.3 1至6道接触网过渡方法

线间基础施工完成后组立H钢柱,安装支持悬挂装置,倒换既有悬挂。

(1)先对3、5道接触网进行过渡,在3、5道间组立H钢柱并安装支持装置,将硬横跨上的接触网悬挂倒换至H钢柱,如图1所示。

图1 线间基础施工示意图

(2)再对4、6道接触网进行过渡,与站房建设工程配合,将施工区域与站前单位协调进行,过渡时候同步配合4道拨移进行,避免重复过渡。将4、6道的硬横跨悬挂倒换至H型钢柱。

(3)对Ⅰ、Ⅱ线接触网进行过渡,完成后也将硬横跨悬挂倒换至H型钢柱,为下一步拆除硬横跨做准备,如图2所示。

图2 H钢柱悬挂示意图

(4)由于站房施工位于接触网上方,最近处距离仅1m,因此必须对承力索安装绝缘护套进行绝缘保护,防止站房施工其他掉落异物引起接触网短路,影响行车造成事故。

2.4 硬横梁拆除方法

由于工期要求非常紧张,接触网过渡施工与站房雨棚柱施工交叉进行,优先拆除影响站房柱和雨棚柱下部基础施工的硬横梁,后拆除影响组立站房柱的硬横梁。在将所有硬横跨上吊柱悬挂全部转换到H型钢柱上后,在雨棚柱竖立前拆除硬横跨,一旦雨棚柱组立完成后,接触网上部空间将非常狭小,无法拆除硬横梁。拆除时利用轨道吊停于3道,选好站位后支腿,将吊臂沿本道抬高伸长,跨过I道承力索后转向,调整臂长和高度,至硬横梁的几何重心上方。收紧吊索,硬横梁受吊力后,即可拆除硬横梁与支柱的连接螺栓,如遇螺栓锈蚀无法拆卸时,利用氧气切割快速切断。利用缆索使硬横梁转向90°后沿股道接触网之间空隙降落。该项工作一定要“慢、稳、准”,不得与既有接触网刮碰,损伤接触网。每个天窗可以完成3~4组硬横梁拆除工作。

2.5 接触网过渡悬挂恢复方法

站房柱施工完成后,正式接触网为与钢管柱合架方式,因此需要倒换接触悬挂,拆除过渡工程施工的过渡悬挂。在雨棚柱设计标高上安装腕臂底座,结合站房柱涂刷防锈漆后安装腕臂支持装置,将原承力索倒换入新支持装置,拆除H钢柱临时悬挂,对悬挂参数进行调整,满足运营要求,如图3所示。

图3 过渡完成后示意图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接触网过渡施工对于技术的要求较高,需要工作人员谨慎对待,这是电气化铁路工程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接触网过渡施工需要各个专业部门相互合作,并且施工人员需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以及技术水平,在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对整体施工中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电气化铁路工程施工中,需要对人为因素进行严格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化铁路工程的接触网过渡施工设备以及技术会不断进步和发展,希望相关的专家学者加大研究力度,施工单位在实践中总结优秀经验,使得施工技术更为成熟。

[1]郭忠宽.太中银铁路行车转线接触网过渡工程施工方案[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9):77~78.

[2]吴鹏程.浅谈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过渡技术方案[J].科技广场,2009(3):189~192.

[3]王小飞.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接触网过渡方案浅析[J].科技信息,2009(22):268.

[4]谢新民,邵青.铁路营业线增建明洞时接触网过渡方法及装置[J].铁道建筑,2011(10):39~41.

猜你喜欢
限界电气化铁路雨棚
电气化铁路牵引系统可靠性分析
电气化铁路的防雷研究
大跨度钢结构安装三维坐标拟合转换
自动伸缩折叠雨棚的设计与研究
南京站雨棚檐口漏水补强加固施工技术
新建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预测
交直型电气化铁路对直驱风电场运行的影响研究
限界检查器设置方案的探讨
地铁隧道施工偏差限界检测软件开发与应用
某建筑雨棚板垮塌事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