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汉服饰纹样的装饰艺术

2015-03-10 07:53露,牛
纺织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背带高山纹样

张 露,牛 犁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高山汉服饰纹样的装饰艺术

张 露,牛 犁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高山汉作为生活在大山之间、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一支特殊的汉族群体,其服饰延续了汉族传统,装饰艺术亦独具特色,对其装饰艺术的研究可深化对汉族特殊族群服饰艺术的了解,扩充目前汉族服饰研究的范围。为此,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高山汉服饰研究发现:其纹样主要集中在背带、童帽、绣花鞋、围腰、银饰等服饰品上,题材以动植物等自然界的事物为主,并辅以宗教、文字、人物等纹样;组织形式包括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角隅纹样、连续纹样等;工艺手法包括传统的绣、贴、镶、嵌等。高山汉服饰纹样通过写实与夸张的有机结合,平面与立体的相辅相成,传承与吸收的内在底蕴形成了其独特的装饰风格。

纹样;服饰;高山汉;装饰艺术

服饰纹样是渗透于生活中的艺术,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质朴的生活情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华民族民间服饰艺术的明珠[1]。民间服饰纹样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它的产生和应用总是因民族生活、精神面貌、地理环境、历史特点、文化技术和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1]。生活在广西西北部的特殊汉族——高山汉人的服饰纹样在长期发展和演变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以服饰纹样为切入点,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实物为依据,结合实地调研资料和文献考证,以探讨高山汉服饰纹样的分布、题材及表现手段。

1 纹样的分布特征

由于高山汉生活环境恶劣,无论男女一年四季皆要山上劳作,服装摩擦度强,更换频繁,因此他们对主体服装上的纹样并不十分讲究[2],在实地调研中可以发现,目前当地人所穿的传统服装上几乎没有纹样,而根据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高山汉服饰统计也可得出,其中仅有一套主体服装上绣有纹饰。然而他们对配饰上的纹样十分讲究,根据实地考察和馆藏分析,高山汉服饰中的配饰上几乎都有纹样,这些纹样主要分布在女性背小孩的背带上,中青年女性的绣花鞋、围腰及银饰品上,小孩戴的帽子上。高山汉服饰在纹样分布上十分讲究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具体表现为:重配饰而轻主服,重儿童而轻成人,繁简得当,美观实用。

高山汉服饰上的纹样主要出现在服饰品的中心位置,如背带上的纹样主要集中在背带心上(如图1所示),也有纹样占满整个服饰品的,如婚礼穿的满工绣鞋、童帽等(如图2所示)。

图1 背带上的纹样分布Fig.1 Patterns on baby carrier

图2 童帽上的纹样分布Fig.2 Patterns on bonnet

2 纹样的题材特点及表现手法

根据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所藏高山汉服饰统计,服饰品中纹样的题材特点及表现手法如表1所示。

2.1 纹样的题材特点

目前,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共藏高山汉服饰品共52件(套),其时间跨度从近代早期至今,达百余年之久,所藏品种涵盖各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服装、配饰等。经过对其所藏服饰品分析可见,高山汉服饰纹样的题材广泛,其中以植物纹样最为常见。统计结果表明,在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高山汉服饰中不同种类纹样所在比例如表2所示。

表1 高山汉服饰纹样题材与表现手法Tab.1 Patterns and approaches on Gaoshan Han's Costumes

表2 高山汉服饰纹样题材比例Tab.2 Proportion on patterns of Gaoshan Han's Costumes

可见,植物纹是高山汉传统服装上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主题纹饰[3]。高山汉服饰中的植物纹样主要是花朵纹,花朵的种类众多甚为丰富,牡丹、石榴花、梅花、莲花、菊花等,其中牡丹花纹样最为常见,虽然当地并不盛产牡丹,然而牡丹作为国花又是雍容华贵的象征,于是当地人根据自己的想象和他人的描述在服饰上绣出无数朵寓意祥和的牡丹。

动物纹,主要有龙、凤、喜鹊、鸳鸯、蝴蝶、金鱼、麒麟等纹样,一般与植物纹样形成组合出现,银饰上的动物纹往往单独出现,如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1对围腰扣,上搭扣是1只向下飞翔的蝴蝶,下搭扣是1只麒麟头,二者都是汉族传统的服饰纹样,组合在一起既具有动感又富有民俗寓意。

文字纹即汉字纹,多为吉祥用语,如“寿”“吉祥”“幸福”等,是汉族传统的装饰纹样,高山汉服饰上的文字纹不仅寄托了制作者的美好祝愿[4],同时也起到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作用。

海水纹是中国的传统纹样,也是富贵的象征,主要出现在背带和童帽等儿童用品上,表示长辈对孩子飞黄腾达的美好祝愿。

高山纹,又称梯田纹是当地汉族人所特有的,主要出现在妇女的围腰上,只用几个线条进行简单的勾勒,既简洁大方又能体现出高山汉人民的生活环境,如图3所示。

图3 高山汉服饰上的高山纹Fig.3 Mountain pattern on Gaoshan Han's costumes

宗教纹饰,主要包括乾坤八卦、卍字纹以及佛像、法轮等,主要出现在背带、童帽上,是高山汉求神明保佑孩子的重要载体。

器物纹样,包括瓶纹、法轮等,亦常出现在背带、童帽上,有传统习俗和宗教意味。

人物纹主要表现为童帽前面的银质佛像,当地人认为银质佛像可使孩子免受外界伤害。

几何纹主要通过连续的形式出现在背带心、童帽的边缘以及围腰带和银质头饰上,主要包括连续的转角纹、连续的圆形纹等,富有少数民族的艺术特色。

整体而言,高山汉服饰纹样的题材既包括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又有来源于神话、传说、宗教的主题纹样等,取材丰富,形式多样。高山汉人将生活和传说中的事物、景物进行提炼而形成了富有深刻寓意的服饰纹样,以寄托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2.2 高山汉服饰纹样的组织形式

从组织形式上看,高山汉服饰上的纹样表现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角隅纹样和连续纹样4种。

单独纹样应用比较广泛,从装饰效果上看属于点状装饰,居中概率大[5],主要出现在平头花花鞋、背带心、鞋垫的正中部,且大多数为平衡式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在背带心、童帽中比较常见,其中多为对称式;角隅纹样一般用于背带心的四角处;连续纹样常见于童帽的四周、背带心的边缘、围腰带、银饰上作为装饰纹样。

适合纹样既有以单独形式出现的,又有以组合形式出现的。其组合形态一般分为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动物、植物与器物、植物与文字和动物、动物与动物、植物与器物的组合等形式。图4示出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高山汉背带心。采用植物、动物、器物的组合形式构图,图案造型夸张,想象丰富,寓意吉祥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空间。

图4 剁绣背带心Fig.4 Center of a baby carrier

总体而言,从构图上看,高山汉服饰纹样不仅强调纹样的整体布局,而且追求图案的组合美感,强调纹样背后的情感寓意,形成抽象与具象、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完美结合。

2.3 高山汉服饰纹样的工艺手法

高山汉服饰纹样的工艺手法主要分为针线工艺和铸银工艺。铸银工艺主要在银饰作坊中通过熔银、锻打、下料、做铅托、雕花、焊接等工艺流程完成,而针线工艺在过去主要由当地妇女手工完成,基本属于自给自足,甚少进行买卖[6],其主要工艺手法有刺绣、贴布、镶/嵌等。

刺绣纹样中最常见的绣法为平针绣,并辅以套针、扎针、长短针、切针、挑花等针法,大多用棉线绣制。在多种刺绣手法的综合运用下,服饰上的刺绣纹样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挑花工艺本是流行于当地苗、壮等少数民族中的一种刺绣手法,然而由于其简单易学、纹理独特的特点也常被高山汉女性运用在底纹和边纹等的绣制中,不仅增加了服饰纹样的艺术感,同时也是民族艺术交流的体现。

除了传统的刺绣方法,盛行于20世纪约70年代的剁绣在当地也颇为流行,这主要是以医用针头为绣具的一种刺绣方法,主要方法是在针尖处钻一针孔,将绣花线从针尾部孔内穿入,直至穿出前面的针管,将穿出的线再穿过针尖处的针孔。刺绣时拇指和食指握住针的上部,与布面保持垂直,线在手上部,将画好图案的棉布用绣花撑撑好,一手拿花撑,一手拿针按照画好的绣图反复向下刺针即可绣出美丽的图案。图4示出的背带心是高山汉剁绣艺术中的典型代表。

贴布绣主要体现在背带柱上,由于背带柱不是背带纹样的主要位置,因此当地女性往往以工艺较简单的贴布替代,其制作方法为先在布料上剪好图案,然后将剪好的图案缝在底布上,底布与贴布的颜色多为撞色,纹样主要以当地人最喜爱的花朵纹为主。

镶和嵌的工艺主要体现在围腰上,高山汉女性穿着的围腰通常有3条高山纹,其中第1条是以约0.5cm的布条镶在围腰上,而第2、第3条高山纹是以嵌条工艺嵌在围腰上,因此整个围腰看似简单,但工艺却较为复杂。

总之,高山汉服饰纹样通过组织形式的变换、色彩的运用、工艺手法的交叉等手法表现出服饰纹样在视觉上的美感。

3 高山汉服饰纹样的装饰特色

民间服饰纹样艺术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出当地人的审美和民俗心理。高山汉服饰纹样通过模仿、转换、联想、组合、夸张、类比等手段[7]运用到服饰纹样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内涵。

3.1 写实与夸张的有机结合

高山汉生活在大山之间,当地人与大自然极为亲密,男女都要到山上砍柴、耕种[8],在耕种的过程中,他们与大自然有了更亲密的接触,加深了对自然界的认识,自然界的一切动植物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角色,并自然而然地映射到服饰纹样当中。人们在服饰上真实地反映他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以自然界动植物及生态景观为原形进行夸张、变形设计、过度概括和突出原形的典型特征并通过适当的装饰使形象形式感更加完美统一,整个形态趋向于艺术化和情趣化[3],于是达到了对自然界事物的描摹与艺术夸张的有机结合,使服饰纹样富于形态美与色彩美的审美价值。图5示出高山汉服饰上的喜鹊纹样和蝴蝶纹样。高山汉人抓住自然界事物的基本特征,在写实的基础上经过夸张、变形等手法将这些生物艺术化、抽象化,从而使服饰纹样得到了审美层次的提升。

3.2 平面与立体的相辅相成

高山汉服饰纹样在制作过程中不仅注重平面的展示,更加注重纹样的立体感与层次性。如在一顶童帽上,首先要完成刺绣的绣片,然后将绣片缝制在帽胎上,这样使绣工繁复的绣片有了视觉上的突出效果,当然这还远远不够,在帽檐上通过立体的包银小佛像、八仙和法轮等达到平面与立体的完美结合。同样,镶、嵌、剁绣等工艺的运用即在服饰的造型上增加了服饰的立体感,又在色彩上增加了服饰层次感,使服饰形象更为丰满。

图5 高山汉服饰上的动物纹样Fig.5 Animals on Gaoshan Han's Costumes.(a)Magpie pattern;(b)Butterfly pattern

3.3 传承与吸收的内在底蕴

虽然高山汉的生活长期与汉族主体隔绝,然而他们从未忘记自己的民族源流,在服饰纹样上依然承袭着汉族的传统习俗。如汉族传统纹样中体现的“祈富求名”“祈福益寿”情节、“趋吉避凶”情节、“生殖崇拜”情节[9]在高山汉服饰上的寿字纹、宗教纹、海水纹等纹样中都有所体现。另外如,高山汉虽然长期与主流汉族隔绝,但服饰纹样上仍然保留了龙、凤、麒麟、鸳鸯、蝴蝶等汉族服饰上常见的带有吉祥寓意纹样,以寄托对生活、爱情的美好期望,而将汉字绣于服饰上更是他们表达民族感情的直接表现。

高山汉与周围的壮族、苗族、彝族、仡佬族长期杂居,各民族在共同开发建设家园的过程中建立起团结协作的关系,在文化和生活上也产生了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关系,而他们的服饰纹样也对周围少数民族的纹样艺术有所吸收。比如,高山汉对花朵纹的特殊喜爱是“受到了壮族花神崇拜的影响,……背带绣花也是这种精神表达的方式之一”[10]。图4示出的背带心体现了壮族背带的这个特点。而高山汉的银饰也颇具苗族风格,如高山汉的银质围腰链就与苗族的围腰链非常相似。这些都体现了高山汉服饰对汉族纹饰传统的传承和对少数民族装饰艺术的吸收与借鉴,可视为长期民族融合的结果。

4 结语

服饰纹样的产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审美观念、精神面貌、地理环境、历史特点和文化技术等息息相关。高山汉服装上的装饰不仅使原本朴素的服装增加了协调且富有情趣化的点缀,提升了服饰的整体效果,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整体风格体现出写实与夸张的有机结合、平面与立体的相辅相成以及传承汉族传统和吸收其他民族装饰艺术的内在底蕴。

[1] 刘秋霖.中华吉祥纹样图典[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2.LIU Qiulin.The Dictiona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atterns[M].Tianjin:Baihua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2004:2.

[2] 吴和培,罗志发,黄家信.族群岛:浪平高山汉探秘[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192.WU Hepei,LUO Zhifa,HUANG Jiaxin. Island of Ethnic Groups:Mystery of Lang ping Gaoshan Han[M].Nanning:Guangxi Nationalities Publishing House,1999:192.

[3] 牛犁,高卫东,梁惠娥,等.高山汉服饰艺术探析[J].纺织学报,2013,34(11):136 -140.NIU Li, GAO Weidong, LIANG Huie, et al.Morphological study of Gaoshan Han's clothing art[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3,34(11):136 -140.

[4] 李非非,崔荣荣.近代民间服饰中“文字”的艺术解析[J].纺织学报,2013,34(9):120 -124.LI Feifei,CUI Rongrong.Characters'artistic exploration of folk costume in neoteric China[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3,34(9):120 -124.

[5] 亓延,范雪荣,崔荣荣.解析近代齐鲁民间服饰刺绣纹样中的民俗内涵[J].纺织学报,2011,32(3):110-115.QI Yan,FAN Xuerong,CUI Rongrong.Analysis of folk custom contents implied in embroidered patterns of folk costumes in Modern Qilu[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1,32(3):110 -115.

[6] 隆林各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隆林各族自治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863.Annals Multinational Autonomous County of Longlin's Compiling Committee.Annals Multinational Autonomous County of Longlin[M].Nanning:Guangx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2:863.

[7] 崔荣荣、高卫东.解读民间服饰绣花图案中的民俗寓意[J].纺织学报,2006,27(5):101 -103.CUI Rongrong,GAO Weidong.Analyzing the implied meaning in embroidered patterns on the folk garment in the viewpoint of a folklorist[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06,27(5):101 -103.

[8] 丛叶,陆辉.“高山汉族”多民族聚居地区里的少数民族[J].广西民族研究,1994(1):92-95.CONG Ye,LU Hui.Gaoshan Han:A minority in area of multiracial inhabit[J].Study of Ethnics in Guangxi,1994(1):92-95.

[9] 崔荣荣.近代齐鲁与江南汉族民间衣装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40-148.CUI Rongrong.Folk Clothing Culture of Han Nationality in Qilu Area and Jiangnan Area in Modem Times[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12:140 -148.

[10] 罗起联.广西壮族背带工艺的民族文化与艺术特征[J].艺海,2009(3):102 -103.LUO Qilian.Carrying-baby straps'national culture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in Guangxi[J].Arts Magazine,2009(3):102-103.

Study of patterns on Gaoshan Han's costumes

ZHANG Lu,NIU Li
(College of Textile and Clothing,Jiangnan University,Wuxi,Jiangsu 214122,China)

Gaoshan Han is a special group of Han people who came from all over of China and now are surrounded by minorities.Gaoshan Han's costumes follow the Han's traditional style and have unique patterns.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folk garments and ornaments from modern Gaoshan Han areas in the Folk Costumes Museum of Jiangnan University,it can be found that patterns mainly appear on baby carriers,bonnets,embroidered shoes,aprons,silvers and so on,patterns on garments and ornaments are mainly combined with natural things,religions,birds,texts and others.It is also found that according to the organizational form,the patterns can be grouped into individual patterns,suitable patterns,corner patterns and continuous patterns.The techniques used to form patterns including embroidery,patch and inlay.The costume culture is a heritage of the Confucian culture and also absorb the essence of surrounding minorities.

pattern;costume;Gaoshan Han;decorative art

TS 941.1

A

10.13475/j.fzxb.20140304705

2014-03-21

2015-02-04

张露(1970—),女,讲师。主要从事服装文化及服饰设计研究。E-mail:549143172@qq.com。

猜你喜欢
背带高山纹样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高山从何而来?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相机背带
婴幼儿软背带和牵引保护带产品 标准缺失 谨慎购买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袁飞纹样设计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50例临床观察
高山台防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