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5-03-11 14:03蒯昊
商场现代化 2015年2期
关键词:安徽

摘 要:本文利用安徽省1994年-2013年的农村居民消费金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安徽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模型,并用EViews3.1计量经济学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性检验和序列相关检验,最后对提高安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安徽;农村居民消费;异方差;序列相关

一、消费问题的基本理论

1.绝对收入消费理论

关于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短期内当期的居民消费水平取决于当期的收入水平。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量小于收入的增加量,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可以建立如下消费模型:C=a+βy,其中a为自发消费部分,即当收入为0时,通过借债或动用前期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自发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无关;β是边际消费倾向,即收入增加一单位时消费的增加量;βy即为由收入增加所导致的消费增加额。因此C=a+βy的经济意义就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加引致消费。

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于1949年提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他认为当期的消费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和周围消费水平影响。在长期内,根据杜森贝利对居民消费习惯的研究,他认为居民增加消费容易,而减少消费却比较难,因此消费量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却很少随着收入的降低而减少。因此长期消费函数如下:C=βy。在短期内,随着经济的波动,当收入增加时,低收入者的消费水平会赶上高收入者的消费水平,当收入减少时,消费水平的降低程度有限,因此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不同,短期消费函数为:C=C0+Cy。

3.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于1954年提出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该理论认为:居民会在现期消费与延期消费之间做出最优选择,计划消费支出,以此达到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效用最大化。根据该理论可以建立如下模型:C=aWR+cYL,其中WR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财富比例;YL为工作收入;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工作收入的比例。

4.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于1957年提出永久收入消费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永久收入,而不是由现期收入决定。永久收入是消费者在长期内可以预见的收入,因此居民的消费等于持久消费与现期消费之和。

二、消费模型的建立

1.数据的来源

本文主要研究从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模型。由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经历高通货膨胀,所以选取了1994年-2013年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金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样本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数据库。本文对一年期居民定期存款利率进行算术加权平均,以此得到最终所用数据。

2.多重共线性检验

多重共线性是指模型中的各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精确的线性关系或者近似的线性关系,多重共线性的产生会无法正确反映每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单独影响,同时使得参数估计值的方差变成无限大。

3.异方差性检验

同方差假定是简单线性回归的基本假定,即是对于每一个给定的解释变量,其随机扰动项的条件方差都为某一个常数,公式为=E()=2同方差性指的是相对于回归线来说,被解释变量的观测值的分散程度相同,而异方差性则是指被解释变量的观测值的分散程度随解释变量变化而变化。异方差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模型中忽略了某些重要的解释变量、数据测量误差、模型设定误差等,异方差的产生会增大模型的预测误差,降低预测精度。异方差的检验方法有:图示检验法、Goldfeld-Quanadt检验法、White检验法、ARCH检验法、Glejser检验法等。本文采取White检验法,White检验法认为模型中如果存在异方差,则其方差和解释变量有关系。对安徽农村居民消费模型进行White检验后,可以得出其伴随概率p=0.060953,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由于p=0.060953>a=0.05,所以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

4.序列相关检验

序列相关又称自相关,是指总体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序列相关性产生的原因有模型设定偏误、经济活动的滞后效应、随机因素的影响等。

四、提高安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分析

1.有效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本文在实证分析部分,已经证明农村居民消费金额与人均纯收入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收入水平是消费金额的根本影响因素。因此增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直接途径,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安徽经济,有效提高安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2.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制定合理的利率水平。在我国当前金融市场还不太发达和农村居民金融理念相对保守的情况下,利率的变动对农村居民储蓄金额有较大的影响,这进一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消费金额。利率的下调具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一方面利率下调会导致利息收入减少,而使得居民减少储蓄增加消费,另一方面利率的下降又会使得居民实际收入减少而减少消费支出。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根据上文实证检验的结果可以得出这会导致安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金额减少16.856445元。因此应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制定合理的利率水平,既使得居民的储蓄金额能够满足未来所需,也使得农村居民提高当前消费水平,实现效用最大化。

3.维持物价稳定,提高农村居民实际消费能力。本文在实证部分证明了CPI每提高1个百分点,在居民原有消费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来说消费金额将提高31.84743元。因此要提高安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仅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而且还要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特别是在与农民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上。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安徽省各级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支出,健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应该逐步完善医疗、养老、住房、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预期,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树立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

5.发展居民消费贷款,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消费信贷体系,消费信贷规模较小,这导致了居民消费支出的流动性约束增加。因此政府应借鉴国内外关于消费信贷的发展经验,健全消费贷款制度,改善消费贷款环境,丰富消费贷款品种,为农村居民申请消费贷款提供便利。

6.制定相关消费政策,转变居民消费观念。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同时各级政府应当针对农村居民长期形成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加强对居民的在消费理念方面的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居民转变消费理念,养成科学的消费习惯,提高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海凤.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探析[J].现代营销,2014(09).

[2]肖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11).

[3]韩星焕.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吉林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2(11).

[4]柯瑞芬.对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进出口经理人,2014(5).

[5]曹文方.基于消费模型的城乡居民消费的计量经济分析-以绍兴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4(4).

[6]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庞皓.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科学出版社,2014.

[8]郑玲玲.安徽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工商大学,2011.

[9]胡宝娣.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0.

[10]刘缉川.江西农村居民消费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3(4).

作者简介:蒯昊(1995- ),男,汉族,安徽六安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生,经济学专业

猜你喜欢
安徽
顶流安徽
小小书画廊
任家松作品
有关无穷小的极限求解方法
what should overseas company do to survive in China?
小小书画廊
小小书画廊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
看中国·在安徽
水乡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