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果袋和疏果方式对桃品种赤月采前落果及品质的影响

2015-03-11 14:00金建芳熊彩珍张丽平贾惠娟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果袋落果疏果

金建芳,熊彩珍,余 意 ,张丽平,贾惠娟*

(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 10058;2.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浙江嘉兴 3 14007;3.嘉兴市南湖区林业与蚕桑站,浙江嘉兴 3 14051)

果实套袋并非无公害果品生产必需的技木要求,但在当前空气污染严重的现实下,是生产优质、高档果品的重要措施。目前,果实套袋已在苹果、梨、葡萄等果树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套袋改变了果实生长发育的微域环境,有助于提高果实品质,同时套袋降低了农药残留量,防止了部分病虫对果实的伤害和空气中尘埃的污染,大大提高了果实外观、品质和商品性。

赤月桃为日本品种,2002年引入浙江省,嘉兴地区自2008年引进种植,表现出良好的栽培适应性。该品种成熟期为7月上旬,填补了当地早中熟桃上市的空档期,且果肉为硬溶质,除保持溶质型桃的特性外,在流通环节更具优势,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在杭嘉湖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目前嘉兴市凤桥水蜜桃基地套袋率达90%以上,主要以报纸袋为主,约占总量的60%,其他单层水果专用袋有白色袋、黄色袋等。选择合适的果袋是提升果品的重要手段之一,生产上果袋种类选择不当,会造成采前落果,降低产量。为了使赤月果实套袋技术更加完善,本研究采用不同类型的果袋进行套袋试验,在研究其对果实外观和品质影响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不同类型果袋对果实采前落果的影响,为寻找适宜果袋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3年5-7月在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永红村果园进行。材料为6年生桃品种赤月,砧木为毛桃,树形为三主枝自然开心形,株行距为4.0 m×5.0 m,南北行向。试验园区面积为5.3 hm2,全园滴水灌溉,常规管理。采用当地常用的水蜜桃专用纸袋,黄色和白色2种,纸袋规格都为170 mm×143 mm。报纸袋为当地农户利用废旧报纸自行糊制套袋,规格为160 mm×135 mm。其中水蜜桃专用纸在两下角都有透气孔,报纸套袋无透气孔。白袋、黄袋、报纸袋对应的光照强度分别为全日照的59.29%,34.52%和17.05%[1]。

1.2 方法

2013年,嘉兴市南湖区赤月的盛花期为3月28日左右,末花期为4月3日左右。盛花期选择生长健壮、树势中庸一致的桃树挂牌定树。花后50 d(5月22日),即桃果实硬核期进行套袋。在套袋前按生产常规先喷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2.5%功夫乳油1 500倍防止病虫在袋内为害果实。果面光洁度、果面颜色、成熟度、果实口感品质等测定按照《果实种质资源描述符-记载项目与评价标准》进行[2]。

为减轻疏果次数对不同套袋落果试验的影响,按生产上不同疏果方式 (5月下旬套袋前1次性完成疏果;5月上旬和套袋前2次疏果;5月上旬、中旬和套袋前3次疏果)分别进行不同类型果袋处理并分别记录套袋数。以每一单株为一试验小区,各3次重复。疏果结束至采收时的落果为采前落果,果实8分熟时调查采收果实数,计算落果率。

对3种疏果方式果树进行调查。赤月的成熟期为7月上旬[3],各处理分别采摘果实100个,调查果实成熟度。取20个8分熟果实,用K-SS300-LC型水果无损糖度计 (日本)检测果实重量、糖度、酸度,果实硬度削皮后用GY-1硬度计 (日本)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果袋和疏果方式对采前落果的影响

调查中发现,赤月采前落果主要发生在果实第2次膨大后期,之前基本无落果现象。不同类型果袋、不同疏果次数落果率有显著不同 (图1)。

图1 不同类型果袋、不同疏果次数对采前果实落果的影响

从3种不同果袋类型来看,每一种疏果方式均表现为报纸套袋落果率最大,显著高于其他2种果袋;黄色袋落果率比白色袋略低,但二者无显著差异。钟彩虹等[4]研究发现,套袋可减轻猕猴桃采前落果,且透光性差的果袋落果严重;王少敏[5]研究发现,桃落果率与果袋透光率呈负相关性;与本试验结果略有不同,推测桃落果率不仅与果袋的透光率有关,还与果袋的透气性能有关,其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疏果能降低采前落果率,疏果时间越早,影响效果越显著,可能疏果减少了树体贮藏营养的消耗,相对地提高了结果部位的营养供应,从而提高了果实的发育质量。从3种不同疏果方式来看,每一种果袋均表现为采用1次疏果对降低采前落果率影响最为显著,这与聂佩显等[6]对苹果一次性疏花疏果试验和许晶明[7]对枇杷疏花疏果试验的结果一致。1次疏果采前落果率低,但从谢花到套袋前疏果约经1个月时间,浪费了树体有限的贮存营养,造成果实个体偏小,虽保证了产量,但商品率低,效益降低。2次和3次疏果方式对落果影响差异不显著,虽落果率略高,但单果重比1次疏果大,不影响产量,且提高了果实商品率,反而会增加效益。故生产上宜采用2,3次疏果方式,以3次疏果方式为佳,但要注意留果量适当高出目标采果量的5%左右。

2.2 不同类型果袋对果实外观的影响

如表1所示,3种果袋都没有出现裂果,可能是套袋后果实所处的微域环境相对稳定,湿度相对较大,果皮发育良好[8]。在果实色泽方面,白色套袋果实红色着色最多,黄色套袋果实颜色乳白带红、果面光亮度好,报纸套袋果实着色最差。同期采收的黄色套袋果实果肉微红,最受消费者青睐。

表1 不同处理对果实外观的影响

2.3 不同类型果袋对果实成熟度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同期采摘的白袋、黄袋、报纸袋3种套袋处理中达到7分熟果实分别为14%,16%和0;8分熟果实分别为20%,24%和30%;9分熟果实分别为66%,60%和70%。可见黄色果袋果实成熟最早,其次为白袋,报纸袋成熟最晚。由此可见,黄色果袋更利于果实提早成熟且色泽适宜。

2.4 不同类型果袋对果实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图2 不同类型果袋对果实成熟度的影响

由表2可知,套袋的透光性与单果重呈负相关,套报纸袋的单果重最大,其次是黄袋,白色套袋最小。从8分熟果实相对应的果肉硬度指标来看,套黄色袋果实最软,说明黄色袋更利于果实成熟,这与不同类型纸袋套袋处理对梨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一致[9]。果袋的透光性与可溶性固形物呈正相关,同期采摘不同套袋的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在12%以上,黄色和白色套袋最高且二者无显著差异,报纸袋最低,与黄色和白色果袋差异显著;可滴定酸含量都在0.3%以下,3种果袋无显著差异。赵剑波等[10]关于桃果实风味品质指标测定与品种筛选试验表明,果实的酸含量与果实的风味有密切关系,酸含量在0.5%以下的桃比较甜。3种套袋赤月桃在风味口感上差异性不显著,都表现为较甜。

表2 不同类型果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3 小结

3种不同类型果袋对赤月采前落果、成熟期和品质影响显著。白袋能提高糖含量的积累,但单果重最小;报纸袋果实单果重大,但含可溶性固形物低、成熟相对较晚,落果率高;黄袋落果率最低,且果实综合品质优于报纸袋和白袋,能改善果实果皮色泽,使果实外观美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较高,单果重较大,成熟相对较早。因此,赤月生产上推荐使用黄色果袋、3次分批疏果技术。

[1] 沈玉英,李斌,贾惠娟.不同纸质果袋对湖景蜜露桃果实品质的影响[J].果树学报,2006,23(2):182-185.

[2] 蒲富慎.果树种质资源描述符:记载项目及评价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64-77.

[3] 吴大军,陈克明,贾惠娟,等.4个日本水蜜桃品种引种浙江奉化的研究 [J].中国南方果树,2009,38(1):11-13.

[4] 钟彩虹,曾秋涛,王中炎.果实套袋对猕猴桃采前落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2(4):34-35.

[5] 王少敏.果树套袋栽培配套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27.

[6] 聂佩显,路超,薛晓敏,等.不同时期一次性疏花疏果对苹果花序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3(2):27-29.

[7] 许晶明.枇杷优化管理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研究 [J].中国热带农业,2009(4):42-45.

[8] 郝燕燕,李妙玲,张惠荣,等.套袋微环境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3):238-241.

[9] 李先明,秦仲麒,涂俊凡,等.不同类型纸袋套袋处理对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J].浙江农业学报,2012,24(6):998-1003.

[10] 赵剑波,姜全,郭继英,等.桃果实风味品质指标测定与品种筛选 [J].江苏农业科学,2007(6):165-168.

猜你喜欢
果袋落果疏果
无花果落果是怎么回事
不同化学疏果剂对富士苹果疏除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不同透光率果袋对黄冠梨鸡爪病发生的影响
不同疏花疏果剂处理对蜜脆苹果的疏花效果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科学疏果 葡萄高产
营养物质不足是麻核桃生理落果的主要原因
不同果袋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桃子如何防范采摘前落果
新型便携式果实套袋器的结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