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忠孝节”三部曲对当下文化社会发展的启示

2015-03-11 10:41任增吉
艺术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程婴苏武豫剧

任增吉

豫剧“忠孝节”三部曲对当下文化社会发展的启示

任增吉

豫剧“忠、孝、节”三部曲,即以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为领衔主演的《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三部豫剧精品剧目。文章从对演员的表演风格的启示再到对当今戏曲剧目创作的借鉴意义对和谐社会主旋律的倡导等方面进行了自己的思考。

忠孝节 剧目创作 和谐社会

由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领衔主演的豫剧“忠孝节”三部曲已成为戏曲舞台上的精品剧目,在思想上、艺术上均取得了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了欢迎,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三部作品通过表现三位主人公的悲情人生,折射出中国优秀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最优秀的精华所在:《程婴救孤》歌颂正义战胜邪恶,舍生取义的精神;《清风亭上》讲的是知恩图报、孝道人伦;《苏武牧羊》表现了威武不屈、不辱使命的爱国精神。最终在表演上形成了李树建“以情造声,用情创程,重新体验,独树一帜”的特点。

一、李树建个人表演风格的启示

李树建从洛阳戏曲学校毕业后,他挖掘整理“豫西调”的传统声腔遗产,对豫剧豫西调的传统唱腔进行了认真钻研。学习“豫西调”名家王二顺的发声技巧、演唱方法,琢磨咬字、吐字和润腔的关键与诀窍,从开始的模仿到日趋熟练,从继承到发展创造,不仅具有了王二顺的嗓音洪亮、音域宽广、声韵醇厚声腔特点,又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如今已经是驾轻就熟,炉火纯青,逐渐形成了自己具有明显个性特征的独特唱法,又使原本就擅长表现剧情曲折、感情委婉的“豫西调”更加悲壮苍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他在三门峡剧团陆续排演了大量传统戏和现代戏,在这些戏中,他除了运用掌握的传统豫西调唱法去塑造每个角色外,还虚心地向其他老师、同行学习,使得所演的每部戏都获得了成功,角色深入人心,声誉日隆,并在此阶段首次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新世纪以来,李树建领衔的这三部剧目,在全国和国际上更是屡获殊荣,他在声腔艺术上的成功,使古老的豫西调唱法得到进一步发展,他让豫剧和豫西调唱腔得以发扬光大。

李树建虽然是豫剧演员,他以非常开放和包容的艺术理念,他吸纳其他姊妹艺术精髓,大胆借鉴“斯坦尼”和“布莱希特”等的表演的优点,在把握和创造人物方面,全身心投入和体验角色,把角色化为自己的血肉,融进自己的心里,用心理解角色,体验角色,然后满怀激情地去创造角色,力争达到形神兼备,无论是《程婴救孤》里的程婴,还是《清风亭上》的张元秀,抑或是《苏武牧羊》中的苏武,他总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戏曲美学的前提下,大胆创新。

唱腔设计紧贴人物,从演员自身条件出发。据作曲家赵国安说,他在为李树建设计唱腔,就是根据演员声腔的特殊性,量身定制。他和李树建在一块商量研究“程婴”的唱腔,并根据李树建的声腔特点,设计了一整套完整的带有李树建风格的豫西调唱法唱腔。使程婴的唱腔,古朴苍劲中不失柔美,悲烈哀伤中透出刚毅,板式变化丰富,字字珠玑,掷地有声,震撼人心。

李树建曾经说过:“作为一名演员,把德艺双馨作为毕生追求的奋斗目标,把思想道德修养作为立身创作之本。因为德是艺的灵魂,决定着艺的发展方向;艺为德提供支撑,是德发挥作用的基础。立艺先立德,人品决定艺品,这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好作品”。

二、对戏曲剧目创作的借鉴意义

三部剧目之所以能够成为舞台艺术精品,是与强调的精品意识和市场意识分不开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可以说,精品意识贯穿了三部剧作创作的始终,从创作开始就不是为参赛而排戏,而是看到了中国古典悲剧具有的经典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豫剧二团通过各种手段把经典剧目推向市场,使剧目在市场中受到检验和完善,然后把市场反应回馈到剧目的创作加工中去,形成了良性互动。2006年、2011年分别对《程婴救孤》、《苏武牧羊》召开了豫剧研讨会,为剧目把脉,为豫剧喝彩!《清风亭》这部戏更是经过了无数次的修改和打磨。李树建说:这部戏从1991年就开始排演,每演出一次,发现不足,下了台后就赶快琢磨如何改进。这个戏一共演出过2000多场,他就像一块玉石,越打磨越光亮。观众喜欢也在情理之中。

与在创作中强化剧种特色的自觉意识分不开。一个地方剧种的特点是这一剧种的生命,在这三部曲剧本的选择和修改上,创作者们追求的是既有历史厚重感,观赏又不失通俗性,扬浩然之正气,鼓时代之风帆。在音乐唱腔上保持豫剧的固有的“神韵”和激昂慷慨的“特质”,表演上有意识突出戏曲程式化、音乐的地域化、豫剧生活化的固有特点。除此之外,音乐创作还必须激发演员的创造性。演员与作曲家或唱腔设计合作时,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建议以及再创造,表现出演员对曲作的独特解读和独特体现。演员更要懂得音乐,要具备辨识和设计唱腔的能力,这样就可以在曲作者一度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有血有肉,赋予灵性的二度创作,这样才能让演员和角色融为一体,才能是演员和观众伴随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而悲笑狂喜。

三部作品在创作中,做到了既尊重传统,又让观众看到中国戏曲的艺术精髓,既有现代意识,较好的实现了传统名剧的现代转换。《程婴救孤》的创作者们设置“为孤儿多人丧命”的情节,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同,并努力强化了具有永久价值的“舍生取义”的传统思想,用这一思想作为全剧的灵魂。再用“情”的表现来实现悲剧的效果,所以,创作者在创作中就把强化情感传达作为了中心任务,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不单单是知恩图报,而是为了正义的事业,宁可使自己和妻儿毁灭,使其民族气节得以弘扬,民族精神得以回归。《清风亭上》对老戏《清风亭》做了大段删减,使故事脉络更加清晰,突出了张继保在认亲(亲生母亲和养父母)和荣华富贵之间的艰难抉择,使剧情更加合理。主题立意超越传统道德层面,抛弃脸谱化人物刻画,而是立足人物命运情感,剖析深入,直指人性深处,传达一种具有普遍价值的人类情感。《苏武牧羊》不仅展现了苏武的伟大人格,还表现了对儿子的爱和对家人的爱,人物有血有肉,使观众感到很亲切。

剧目首先要与尊重观众、敬畏观众分不开,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市长局长不如老百姓鼓掌面向观众,说的就是艺术创作必须接地气。二团在作品表现上坚持做到古典、现实、浪漫“三结合”。剧目首先要面向观众,专家、评委只不过是比较特殊的观众而已。豫剧二团除了在全国大中城市演出外,还经常下乡,将戏送进老百姓中间。

转变观念,继承艺术遗产,用现代艺术理念让传统老戏再放光辉。传统剧目是一份宝贵、丰富的戏曲文化资源。每一个省份、每一个剧种都有自己为数众多的传统剧目。这些传统剧目,在演出实践中与观众反复磨合,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基因,使得今天的观众在潜意识中很容易产生文化认同感。三部剧作中有两部来源于传统老戏,创作者们在思想阐释方面展示出改变传统题材的现代理念和当代思维,而且在舞台呈现上也显示出创作者继承艺术遗产而又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三、对和谐社会主旋律的倡导

豫剧三部曲站在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合点上,“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充分发挥传统戏剧的表现性和故事性的特长。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编创者借助于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把对社会进行的思考揉掺于其中,将追求的真善美传递到人们的心中。三部剧作中通过对程婴、张元秀、苏武三为主人公充满悲剧一生的演绎,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剖析给人看,展示了忠、孝、节、义的丰富内涵,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向世人传达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不可缺失性。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豫剧三部曲的创作和演出,传播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华文化精神、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问题:诚信的缺失、精神的空虚以及情感的迷惘等,三部曲正是对这些问题做出了自己的一些拷问和思考。

《程婴救孤》中的诸位义士的赴死的慷慨从容、信守承诺的一诺千金,就是新时代诚信的具体生动的阐释。借古人之口,切近现代生活实际。用小人物的泪水和哀伤,给大家以某种惊醒和劝慰。让这种高大的艺术形象感染着千千万万观众,让大家在心灵深处触摸着某种价值,某种内涵。切近观察,小人物的口中,不是大声颂扬忠义,而是在以忠义思想为底蕴,以小人物的所做所说来诠释着诚信。

《清风亭上》这部戏主要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一部民间故事,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具有现实意义“道”、“德”两难问题。不论古今,在金钱和权势面前,人的价值观很容易被扭曲,除恶扬善的《清风亭上》对当代社会仍有启示意义。在利益的驱使下,人性的“善”就会显得软弱而惶惑,“欲望”和“利益”的膨胀象一张巨大有力的网,而深陷网中的人们,往往是无力抵御它强悍的诱惑。于是,在实现利益的选择过程中,“善”往往被“恶”所征服,“恶”以势不可挡的贪婪毁灭着“善”!这种例子在当今社会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苏武的故事感天动地,历久弥新;历史的精神光焰四射,光照后人。苏武面对昔日的好友、降将李陵的劝降和“姑娘”的诱降。苏武正气凛然,情感不但没有迷惘,将国家情感置于个人情感之上,为国家人民而舍弃自己的儿女情长。通过这出戏,更能知道苏武牧羊的伟大,必将激励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和平,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于创新,勇于拼搏,努力谱写振兴中华的壮丽篇章!

[1]赵锡淮.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戏曲精品剧目研究[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2]许金榜.中国戏曲文学史[M].中国文学出版社,1995.

[3]焦尚志.中国现代戏剧美学思想发展史[M].东方出版社,1997.

[4]李树建.为振兴戏剧事业尽心尽力[N].河南日报.2012-11-29.

[5]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N].2014-10-15.

[6]刘景亮.程婴救孤的启示[N].文艺报,2006-2-25.

[7]刘景亮.关于程婴救孤的思考[M].中国戏剧,2006.

[8]张伟芳.论豫剧程婴救孤的文化价值[M].北方音乐,2012.

[9]张锡荣.感天动地光照后人[N].光明日报,2011-11-24.

[10]苏丽萍.李树建欲树豫剧“李派”[N].光明日报,2007-9-21.

10.13944/j.cnki.ysyj.2015.0226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程婴苏武豫剧
苏武庙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恢弘震撼的北昆《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苏武守节
不同程婴的不同主题——由程婴看豫剧《程婴救孤》,以及话剧、电影《赵氏孤儿》的主题
《苏武传》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