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饰专业造型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2015-03-11 02:39邱海燕
建材与装饰 2015年52期
关键词:立体装饰教材

邱海燕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造型设计基础》其实是从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延伸而来的课程,其内容是将三大构成的内容融在一本教材里。这是艺术设计类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开启设计之门的关键,广泛的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领域运用,并被我国各大艺术院校所采用。可以说这门课程是学生走向专业设计的一条必经之路,它将艺术上的感性美通过相应的训练转化为设计上的理性美,是连接设计和绘画的一个有效桥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来锻炼我们今后在设计工作中必须具有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立体思维能力、色彩的构成思维、工艺手工制作能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灵活应用能力、色彩综合运用能力、对点线面的综合运用能力。

作为专业基础课以前上课的时候经常有学生问:老师这门课和建筑装饰专业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要画这些令人眼发花的黑白块?这应该是广告专业学的吧?……面对这样的问题总让人比较尴尬,每次花好多时间进行解释,经过多年的研究摸索,我发现这是由于现有的教材模式和老师固有的习惯约束了大家的创新思维。那么如何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适时的进行教学改革是摆在我们眼前的关键问题。

1 建筑装饰专业《造型设计基础》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涵针对性不明确

目前市面上的平面构成教材突出的是二维空间,教材中的参考图例更多的是以平面的广告、海报、包装为主,对于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建筑装饰设计内容涉及甚少,有的甚至一带而过,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和对课程的了解,而立体构成虽然在形式上与建筑装饰专业比较接近,但它过于强调材料的组合而忽略的专业特征。

1.2 传统教学模式不符合高职教育特点

自三大构成传入我国以后,几十年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与发展,从当前发行的大部分教材来看,内容基本都是在重复早期教材,教学模式上也只是照本宣科,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作业形式单一,比如在学生在卡纸上绘制不同规律的黑白或色彩的图形组合,手工折叠不同形状的折纸、组拼不同的材料,其评分标准就是看谁画的更工整,颜色图的更均匀,造型折叠的更规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模仿能力的训练,缺乏创新精神(如图1)。

图1 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作业

2 如何进行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1 课程改革的思路

《造型设计基础》课程既然定位为建筑装饰专业的基础课程,那么就要以该专业的专业定位为目标,教授的内容以企业需要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达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目的。

2.2 教学内涵体现建筑装饰专业特点

建筑装饰指的是采用装饰装修材料或饰物对建筑物的内外表面及空间进行的各种处理过程,主要体现的是三维空间,我认为将平面构成中常用的各种设计手法与立体构成的材料制作的内容相结合,将其合二为一,作业内容不再一单纯的在画纸上勾画各种工整干净的平面图形为主,而是以与建筑、室内相关的内容为命题进行立体造型制作。

2.3 教学内容突出项目式教学法

建筑装饰专业的特点既然体现在三维立体的空间里,那么我们的教学模式也要随着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家居空间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之一,在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室内设计的各种原理之前,做完整空间的设计必然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我们可以将室内空间拆分为若干个小的任务,在实践内容的选择上,突出操作步骤,工作任务是以学生熟悉的室内外相关内容为命题,任务1:电视背景墙设计与制作;任务2:餐厅的主墙面设计与制作;任务3:屏风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实训主题将室内空间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老师每讲完一种设计方法,要求学生将它合理的运用到其中一个任务中,工作过程反映工学结合的实际问题,做到有创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强调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启发创新思维,突出实践性。

2.4 教学组织过程灵活多变

如果老师总是用一种模式来教学,即使方法很好,学生难免会产生疲惫感,所以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可以把独立完成与学生分组完成相结合,立体模型制作和平面图、立面图绘制相结合等方法,使教学过程更有趣、更生动。作品完成以后让学生自我点评、展示,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与交流,再由老师进行最后的点评。由于这些任务是学生经常看到和接触到的,学习起来动力更大些,并且在学生设计与自评的过程中也会惊喜连连,你会发现有的学生的设计和口才如此之好,令人刮目相看。

2.5 知识拓展

在艺术的领域,设计方法是想通的,只是表现方式、材料等有所变化,所以每一种设计手法除了让学生了解它在本专业当中的运用,也需要相应了解它在其他相关专业中的表现方式。

图2 教学改革后学生作品:橱窗设计与制作

图3 教学改革后学生作品:城市建筑印象

图4 学生展示设计作品,讲解设计理念、设计方法

3 课程特色与创新

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最大的收获就是再没有学生提出“这门课程与我们专业有什么关系”这样的问题了,学生们设计与制作时更多的关注与专业有关的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上,进一步加深了对专业的了解。

3.1 课程特色

在教学方法上,由以往的说教式教学方式改革为项目教学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

3.2 课程创新

在课程内涵方面,由传统的所有艺术类专业共用的专业基础课教材转为建筑装饰专业单独使用的教材,专业针对性更强,学生接受起来更轻松、合适。

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传统的三大构成分散成三门课程改为将三门整合为一门课程,在教学的组织和安排上更为整体合一。

总之,该课程在教学更注重其专业特征,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既能与前面学过的制图等专业基础课程相互渗透,也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加强学生自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能较好的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更多的运用现在正在推行的翻转式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1]王姝莉.浅谈平面构成教学改革及创新思考.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12).

[2]陈 平.三大构成教学改革初探.大众文艺,2012(11).

[3]章波.构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美术教育研究,2012(12).

[4]李清溪.对现代立体构成教学改革的新思考.青春岁月,2011(10).

猜你喜欢
立体装饰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鲤鱼旗装饰坠
教材精读
念个立体咒
装饰圣诞树
立体登陆
炫酷立体卡
DIY节日装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