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进程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2015-03-12 02:10戴晓鹂
当代经济 2015年34期
关键词:保险业务政策性现代农业

○戴晓鹂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河南工业大学粮食经济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1)

现代农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一方面是因为农业生产具有正的外部性,所以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等为农业生产和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因为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构建,现代农业的多样化、产业化、市场化和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提升以及农业科技的进步等诸多方面都离不开金融支持。

表1 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体系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界定

现代农业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其是指兼顾效率与环境的、广泛运用现代科技与管理思想,力图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现代化的综合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它更强调劳动、土地、资本等要素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效益的提升。通过表1中列出的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体系,可让现代农业内涵更加具体化。

从表1中可以看出,某种程度而言,现代农业进程就是农业综合质量的变革和提升。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仅仅列举了一部分指标,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中,需要达到的指标还有很多,甚至还需要不断发现和发展新的方向。

二、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金融支持的需求大于供给

(1)需求方面。当前,中国的现代农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对于金融支持的需求也非常旺盛,主要来自于以下三大方面的需求。第一,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生产要素投入对金融支持的需求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劳动投入的金融需求、实物资本投入的金融需求和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的金融需求。首先,劳动投入的金融需求。主要来自于现代农业对于农业劳动者素质、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劳动者也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传统农业劳动者的简单劳动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劳动者素质、技能的培育带来了强烈的资金需求。其次,实物资本投入的金融需求。主要来自于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农业生产资料、农业规模化生产等的要求。再次,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的金融需求。正如前文所述,现代农业要求效率和效益在诸多方面的提升,这些提升均离不开农业科技的进步与推广,因此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来助推农业科技。第二,现代农业风险管理对金融支持的需求。不同于其他产业,农业具有较长的生产周期、较小的供给弹性和天然的弱质性,因此农业面临着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双重威胁,这些均带来了农业产出、收入等的不稳定性。所以,就需要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期权、风险保障基金等金融工具转移风险和补充损失。第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构建的金融需求。长期以来,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就产生了对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信息通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额金融需求。同时,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属于公共物品,因此主要由政府提供,但是政府的财政资金的支持又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所以,就需要政策性金融等相关的金融工具予以辅助和补充。

(2)供给方面。与旺盛的金融需求相比,金融供给明显不足,而且资金来源发展不平衡。第一,金融供给不足。因为农业生产周期长且存在自然、市场等风险,导致投入的农业资金很难在短期内收回或者见效。这恰好与以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前提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金融机构的贷款和支持原则相悖,所以,就导致了很多金融机构不愿意选择对高风险、低回报的农业进行支持,最终导致现代农业的金融供给不足。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这些年农业贷款增长了不少,但是,近两年的增速却又有下降。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末,农业贷款、农户贷款和农村贷款余额分别为2.73万亿元、3.62万亿元和14.54万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1.6%、15.9%、19.7%。但与2012年三季度相比,三类涉农贷款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分别较上季度下降1个、0.5个和1.3个百分点。第二,农村金融供给结构不平衡。以农户信贷资金为例,农户信贷资金来源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数量远远多于来源于银行的数量。农户资金主要来源于亲戚朋友、民间金融组织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比例达到73.03%;其中,又以亲戚朋友借款为主,占到了67.4%。这说明农户对资金的需求还是有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没有成为金融支持的主体。因为,对于农业从业者而言,向金融机构借款存在较大困难。以河南省农村地区向金融机构借款情况调查为例,该地区存在借款困难的占到了八成以上,其中55.91%存在较大困难;另有12%的人不向金融机构借款。这说明,农业对资金是有需求的,但是若要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并不容易。

2、金融支持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现代农业进程中,金融支持的主体可以分为政府、银行、保险公司等,其中,在对现代农业进行支持的过程中,银行和保险公司中的涉农金融业务主要由农村金融机构予以承担。因此,这里着重分析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和其他一些民间金融机构。在助推现代农业的进程中,这几大类金融机构之间缺乏配合与协调,还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和机制。图1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分类。

(1)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面临的突出难题就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权衡取舍。它们在支农过程中难以平衡企业的盈利、风险与现代农业发展大局、国家支农政策的关系。从经济学角度而言,作为微观个体的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既需要遵循市场规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又要兼顾国家支农政策的指引与要求,从而导致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被部分地限定了。加之,农业自身的长周期、高投入、低收益等特性,更是增加了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选择矛盾。这就使得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大打折扣。中国农业银行改革之后,在追求最大商业利润的进程中开始缩减其在农村经营的网点,而且其分支机构和信贷中心逐渐扩散和转移到城市,大大消减了涉农资金的供给。此外,资本结构不尽合理,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最低的。

(2)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只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创立之初就以农业支持为主要目的的,而国家开发银行只有部分涉农业务,农业保险公司也没有充分展开相关业务。因此,我们着重分析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以政策性信贷为主要业务,缺乏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之初主要承担棉、粮、油收购贷款的发放业务,后来逐渐扩展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中小企业扶持等领域。但是,却缺乏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业担保业务,从而导致农业发展银行存在严重的功能缺位。高赔付、高风险的农产品生产保险业务本来就不受商业性保险公司的青睐,再加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缺位,更使得农业生产保险无从落实。目前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抵押品而面临融资困难,如果能有效发挥农业政策性担保功能,则有利于解决次融资困难。第二,不良贷款占比较大。在几大银行中,农业发展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最高的。

(3)农村合作性金融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农村合作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农村合作银行,由于其分支机构在农村兑取覆盖较广,因而成为直接与农业农户开展信贷业务最广泛的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然而,近些年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等在业务经营上有比较重的商业化倾向,业务投向比较偏向于投资收益率较高的非农业产业生产领域或者是城市产业,从而导致农户和农业项目的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甚至,为了追逐更高的商业回报还有大量的农信社将资金从农村转移、流出,据统计,近十年从农村转移出的资金年均4000亿元左右。

(4)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相对缓慢。对现代农业而言,农业保险业务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中国的农业保险业务是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短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试办农业保险业务,随后农业保险业务步入平稳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农业保险回报率低、政策支持不足、法律不健全等问题,农业保险业务的发展相对于现代农业而言较缓慢。

图1 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图

三、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

1、增加金融供给,注重金融产品创新

一是增加农业金融供给,引导资金流向,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二是注重信贷管理方式的创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农业进行支持,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三是根据不同需求主体进行农业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2、健全农村金融服务设施

应大力开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增设农村营业网点,扩大服务网点的覆盖率。要积极引导农民对新兴金融产品和工具的了解和使用,并在此基础上推广POS机、ATM机等。同时向农民适度推广信用卡,对农民进行金融知识的普及,使更多金融产品进入农村市场。

3、加快发展农业保险业务

一是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可以通过实行农业保险再保险制度和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等措施,推进现代农业保险的发展。二是改革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优化补贴路径,提高补贴效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具体的,调整保险金额和补贴水平、提高农户的农业风险管理意识、丰富补贴产品种类等。三是建立多层次的农业风险分散制度。

4、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中国当前的农村金融组织具有明显的二元格局特征,即正式和非正式金融机构并存;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兼有;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机构均沾。由于农村经济主体多元化、生产力多层次、人文环境差别较大、服务对象零星分散,我国的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多维”的特点,所以,需要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金融机构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同时,从法律上认可民间金融机构的合法地位,用法律和经济方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

(注:本文是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十三五”时期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主持人:李进霞;立项批准号:2015JC21)的阶段性成果。)

[1]刘海华:农业现代化与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初探[J].时代金融,2013(10).

[2]刘宁伟:金融支持现代化发展问题的思考[J].商,2013(17).

[3]蒋和平: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11(12).

[4]周彦君:金融支持农业科技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知识经济,2010(8).

[5]梁岩、戴强:金融支持下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3(15).

猜你喜欢
保险业务政策性现代农业
山西首个政策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入保险落地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政策性担保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的策略分析
2022-2024 年广东省政策性渔业保险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罗克辛刑事政策性刑法体系批判
现代农业
上海市再保险公司业务统计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