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灌区规模养猪杜长大、皮杜长大杂交猪生长发育性能测定及肉质评定

2015-03-12 09:20魏玉明魏炳成钱振波
畜牧兽医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胴体肉质杂交

魏玉明,魏炳成,钱振波,*,齐 明

(1.甘肃省张掖生态科学院,甘肃 张掖734000;2.张掖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甘肃高山细毛羊是70 世纪80 年代初在海拔2 600m 以上的祁连山高寒地区育成的毛肉兼用细毛羊,是甘肃育成的一个优良地方品种。为了使品种升级换代,先后10次从国内外引进外血。甘肃高山细毛羊育成后的发展和国内细毛羊业整体发展轨迹相同,经历了大规模的澳化(导入澳洲美利奴血液)改造,培育新类群、新品系等。为了适应世界细毛羊发展趋势和毛纺企业对超细羊毛的需求,从90年代中期开始,甘肃高山细毛羊核心育种区着手于超细品系的培育。笔者对2013年甘肃高山细毛羊超细品系、体大高产品系、甘肃高山细毛羊育成母羊、成年母羊、育成公羊、成年公羊主要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普遍提升,消费者不仅对猪肉的需求量增加,而且对猪肉的营养价值、保鲜能力、颜色、口感等肉质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穿全境,是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区。全市总面积40 874km2,人口131万,下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6县区。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热水土资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油菜、胡麻等农作物,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养猪业是全市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多年来,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开展杂交改良,猪的繁育水平和良种化程度有了极大的提高,以杜长大、皮杜长大为主的“三元”、“四元”杂交猪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从而使养猪生产向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背膘薄、肉质鲜美、经济效益明显的方向发展。2014年,全市生猪饲养量达165万头,其中良种率达95%以上,杜长大、皮杜长大“三元”、“四元”杂交猪占饲养量的35%以上。为了准确掌握杜长大、皮杜长大“三元”、“四元”杂交猪在绿洲灌区的生长发育情况及肉质品质,为今后在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本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2014 年4-8 月在甘州区金园种猪场进行。

1.2 试验猪选择与分组

试验选用猪种来自甘州区金园种猪场,分别为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杜洛克猪为父本,长白和大约克猪二元杂交猪为母本,D×LY)和皮杜长大四元杂交猪(皮特兰和杜洛克猪二元杂交猪为父本,长白和大约克猪二元杂交猪为母本,PD×LY)。选择以上2个杂交组合50日龄断奶仔猪各30 头,每个杂交组合公母各半,公猪去势,按同一组合分栏饲养。

1.3 饲养管理

试验猪分前期(30kg以前)、中期(30~60kg)和后期(60kg 以后)统一饲喂同一营养水平的饲料,统一管理。饲料配方与营养水平见表1。预试期10d,于60日龄进入育肥测定阶段,正试期100 d。试验猪均采用自动加料槽自由采食,自动饮水器自由饮水。圈舍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每天细心观察记录天气、耗料量及猪的采食和健康等情况,并及时进行疫病防治。

表1 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

1.4 测定指标

1.4.1 生长发育测定 分别在试验正式期开始(60日龄)和试验试验结束(160日龄),清晨对试验猪进行空腹称重。统计记录初试及期末体重,并计算试验期增重、平均日增重及料肉比。

1.4.2 胴体性能测定 试验至100d时,选取生长发育良好的2个试验组合猪各8头,禁食24h进行屠宰,按常规屠宰方法进行分割,去头、蹄和内脏;取左半胴体称重,测量胴体长、背膘厚、眼肌面积和后腿比例,分离皮、脂肪、肌肉和骨骼并称重,计算屠宰率、胴体瘦肉率等。胴体组织分离和测定等方法均按照“瘦肉型种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GB/T 8467-1987)”进行。

1.4.3 肉质性状测定 屠宰时取倒数第1~3肋骨处背最长肌,测定肉色、大理石纹、pH(宰后24h)、失水率、熟肉率、剪切力等指标;利用色差计(CR-140)测定L(亮度,数值越高表示肉的颜色苍白,品质差)、a(红度,数值越高表示肉的颜色越红)、b(黄度,数值越高表示肉的颜色越黄)值;按“猪肌肉品质测定技术规范(NY/T821-2004)”方法测定肌内脂肪;猪屠宰后2h内取左胴体背最长肌,沿肌纤维取0.2cm×0.5cm×3cm 样品1 块,固定于硬纸片上,并做好标记,置于20%的硝酸中固定2h后取出制片,在10×40倍显微镜下用测微尺量取100根肌纤维直径,再乘相应的系数,计算该样品的肌纤维直径。

1.4.4 肌肉成分测定 肌肉氨基酸测定利用酸水解法处理,并用液相色谱测定;肌肉脂肪酸组成参照“肉与肉制品脂肪酸测定(GB9695.2-1988)”,用气相色谱测定。

1.5 数据统计

采用SPSS15.0 统计软件中的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程序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发育性能

生长发育情况见表2。两个不同杂交组合的猪各育肥100d,D×LY 猪平均日增重829.6g,料肉比2.83;PD×LY 猪平均日增重890.9g,料肉比2.62;PD×LY 猪平均日增重极显著的高于D×LY猪(P<0.01),而且料肉比较低,每增加1kg体重,比D×LY 猪少消耗0.21kg饲料,差异极显著(P<0.01)。

表2 两种杂交组合猪生长发育性能测定结果

2.2 胴体性能测定

从屠宰性能测定结果可看出,PD×LY 猪的屠宰率比D×LY 猪高1.61%,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而眼肌面积、后腿比例和瘦肉率分别比D×LY 猪高22.7%、11.02%、8.03%,差异均显著(P<0.05),背膘厚比D×LY 三元杂交猪低6.50%,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种杂交组合猪胴体性能测定结果

2.3 肉质性状测定

由表4可见,虽然两组合猪肉色评分、L、a、b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两组合之间存在差异。PD×LY 猪肉色评分较高,达3.52,D×LY 猪较低,为3.27,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PD×LY 猪肉色较红,a值较高,比D×LY 猪高1.67%,差异不显著(P>0.05),L、b 值 较 低,分 别 比D×LY 猪 低5.86%、5.77%,差异均不显著(P>0.05);肉色评分、L、a、b值说明PD×LY 猪肌肉色泽较为D×LY猪更为鲜红。在两组合中,D×LY 猪的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较高,分别比PD×LY 猪高14.15%、21.50%,差异均显著(P<0.05)。D×LY猪pH 为5.58,PD×LY 猪为5.42,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不显著(P>0.05);PD×LY 猪失水率、肌纤维直径、剪切力分别比D×LY 猪高21.38%、11.16%、13.69%,差异均显著(P<0.05);D×LY猪熟肉率比PD×LY 猪高5.77%,差异显著(P<0.05)。

表4 两种杂交组合猪肉质性状测定结果

2.4 肌肉氨基酸含量测定

对两组合猪每100g背最长肌进行17种氨基酸含量检测,两组合猪背最长肌所含17 种氨基酸中,同一种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半胱氨酸含量最低,均为0.04g,谷氨酸含量最高,D×LY 为3.81g,PD×LY 为3.73g;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Asp、Ser、Glu、Gly、Ala、Val、Ile、Leu、Lys、Arg、Pro)含量和必需氨基酸(Thr、Val、Met、Ile、Leu、Phe、Lys)含量在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5所列的22项指标。

2.5 肌肉脂肪酸含量测定

通过对两组合猪每100g背最长肌中脂肪酸含量测定,D×LY 猪肌肉中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蛋白质、干物质含量较高,其中油酸显著高于PD×LY 猪(P<0.05),其它指标在两组合猪中差异不显著(P>0.05);而PD×LY 猪肌肉中的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D×LY(P<0.05)。见表6。

表5 两种杂交组合猪每100g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

表6 两种杂交组合猪背最长肌脂肪酸等的含量

3 小结与讨论

3.1 通过本次试验可看出,D×LY 猪和PD×LY猪均集中外引猪种优势于一体,生长发育速度快、饲料报酬高。在60~160日龄生长阶段,平均日增重分别达到829.6g、890.9g,料肉比分别为2.83、2.62。而在两组合猪中,PD×LY 猪全期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的高于D×LY 猪(P<0.01),料肉比极显著的低于D×LY 猪(P<0.01);在胴体性状中,PD×LY 猪屠宰率比D×LY 高,差异不显著(P>0.05);而眼肌面积、后腿比例和瘦肉率分别均显著高于D×LY 猪(P<0.05),背膘厚比D×LY猪低,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PD×LY 四元杂交猪克服了皮特兰猪生长慢、容易产生应激的缺点,相对于D×LY 三元杂交猪表现出了更好的生长发育优势和胴体性能。

3.2 在肉质性状中,大理石纹反映肌肉脂肪的含量和分布情况,与猪肉的风味、多汁性、及嫩度有直接关系;pH 是反映肌肉代谢和糖原酵解的速度和强度的重要指标,剪切力是反映肌肉嫩度的重要指标,数值越大,嫩度越差。根据试验结果:PD×LY 猪肉色评分和a值较D×LY 猪高,差异均不显著(P>0.05);L、b值较D×LY 猪低,差异也均不显著(P>0.05);D×LY 猪的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均分别显著高于PD×LY 猪(P<0.05);pH 值高于PD×LY 猪,差异不显著(p>0.05);PD×LY猪失水率、肌纤维直径、剪切力分别显著高于D×LY 猪(P<0.05);熟肉率显著低于D×LY 猪(P<0.05)。说明和PD×LY 猪比较,D×LY 猪肌肉更具有感官品质好、风味优美、保水性好、肉质鲜嫩等肉质特性。这是由于皮特兰猪肌纤维较粗,导入皮特兰猪血液后,商品猪肌纤维变粗,嫩度变差,肌束间的含水量增加,失水率增加,熟肉率降低所致。

3.3 氨基酸是肉类鲜味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重要指标。蛋白质若缺少某种必需氨基酸或必需氨基酸含量低,其他氨基酸就不能被充分利用,从而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而肌肉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决定肌肉的鲜美程度。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与其食用品质密切相关,在总游离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主要取决于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含量最高,其次是亚油酸。本试验测得两组合猪之间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以D×LY 猪较高,但组合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例和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例均以PD×LY 猪较高,组合间差异也均不显著(P>0.05)。棕榈酸、硬脂酸、油酸、蛋白质、干物质的含量均以D×LY 猪较高,其中油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它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而亚油酸含量PD×LY 猪显著高于D×LY 猪(P<0.05)。因此,根据以上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分析,D×LY 猪背最长肌的鲜味、口感和营养价值较PD×LY 猪稍高。

3.4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在绿洲灌区饲养的D×LY 和PD×LY 商品猪均表现出适应性好、抗逆性强、无应激、体型优美、身体健壮、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胴体品质好、眼肌面积大、后躯丰满、瘦肉率高等优良的生长育肥性能,说明两种配套杂交组合均是生产优质肉猪的优秀组合,适合在绿洲灌区规模养猪场、户中大规模推广饲养。但比较两个杂交组合,D×LY 猪的肉质性状和氨基酸、脂肪酸的含量情况均优于PD×LY 猪,在感官品质、肉质鲜嫩、口感风味、保水性和营养价值等肉质特性方面更为优良;而PD×LY 猪的生长发育和胴体性状优于D×LY 猪,在日增重、料肉比、屠宰率、后腿比例、瘦肉率等方面更为突出。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综合各种因素加以考虑,不应盲目追捧。

[1] 刘孟洲.猪的配套系育种与甘肃猪种资源[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郭建凤,沈彦锋,刘畅等.大莱猪与长白猪杂交后代肥育性能、胴体及肉质研究[J].养猪,2011(4):41-42.

[3] 郭建凤,刘畅,王诚,等.杜洛克、长白与大蒲猪杂交商品猪生长育肥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研究[J].养猪,2011(2):26-28.

[4] 刘利刚,张树敏,李兆华,等.不同杂交组合猪生长肥育性能及 肉 质 品质 的 比 较 研 究[J].养 猪,2009(4):25-26.

[5] 欧秀琼,刘作华,钟正泽等.不同杂交组合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J].养猪,2005(3):23-24.

[6] 齐晨,梁晓兵,郭远玉等.不同杂交组合三元商品猪生长性能与经济效益对比[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3):155-156.

[7] 王杰.青海农牧交接地带杜长大三元猪的生产性能[J].当代畜牧,2012(9):37-38.

[8] 刘智,孙文星,徐椿瑛等.洋三元杂交猪屠宰性能及肉质指标的测定[J].猪业科学,2014(10):104-105.

[9] 万明春,谢金防,霍俊宏,等.两个玉山黑猪不同三元杂交组合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特性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3):153-155.

猜你喜欢
胴体肉质杂交
“绿嘉黑”肉质风味与生长性能双丰收
春日水中鲜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育肥肉牛屠宰率与活体、胴体价格之间的关系分析
“香煎”出好味
湘沙猪配套系杂交组合肥育、胴体及肉质性状配合力测定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胴体原本没那么美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杂交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