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农业园区人才集聚的思考

2015-03-12 18:04张一洲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张一洲等

摘要:农业园区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的支撑,人才是农业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淮安农业园区发展受到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的制约。通过分析淮安农业园区人才现状,指出淮安农业园区人才集聚存在的问题:农业园区大多处于规划和建设期,集聚人才的磁场效应尚未显现;农业园区缺少有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集聚自主研发人才的实力有待加强;农业园区入驻企业大多属于生产型企业,集聚高层次人才的动力尚显不足;农业园区所处区域优势不明显,集聚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有待改善。最后提出了淮安市农业园区人才集聚的对策建议: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导向,大力实施招才引智;营造人才成长氛围,优化农业园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农业园区校企人才科技联盟,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园区基础人才质量。

关键词:农业园区;人才集聚;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2-0430-02

收稿日期:2014-12-12

基金项目:江苏省委党校重点课题(编号:XT1424);江苏省淮安市产学研协会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203);淮阴工学院教改重点课题(编号:441311009)。

作者简介:张一洲(1981—),男,江苏淮安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E-mail:42777278@qq.com。现代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资本、资源、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正逐步降低,而知识和人才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正稳步提升。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确立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共识[1]。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是实施和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主要力量。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支撑。农业科技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正日益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引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而农业园区作为涉农最新科技成果组装、集成、展示、推广、应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政府破解“三农”问题的需要,近年来淮安市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建设,正在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一批在区域内具有重要示范带动效应的农业园区。目前,涉农科技人才的缺乏特别是高端人才的缺乏已成为淮安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制约瓶颈,应加快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集聚,为淮安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1淮安农业园区人力资源现状

1.1淮安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淮安地处苏北平原,总面积1.01万km2,总人口5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9.69万人,农民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比重约占40%。淮安是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拥有耕地约 40万hm2,水域30.4万hm2,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淡水产品生产基地和优质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淮安市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资源中,文盲15.7万人,占83%;小学文化程度61.96万人,占32.6%;初中文化程度89.91万人,占47.3%;高中文化程度20.44万人,占10.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07万人,占1.1%。由于淮安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内苏南、苏中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具有一定文化和技能的青年往往外出务工,据统计外出务工青年达140万人,导致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

1.2淮安农业园区科技人才资源现状

人才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目前,淮安市农业技术人员有4 845人,具有初级职称的人员3 377人,占69.7%;中级职称人员有1 296人,占26.7%;高级职称人员有172人,占36%。2013年,淮安市农委利用有限的行政事业编制引进人才11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5名。新增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新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1名;新入选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培养工程1名;新建江苏淮安院士工作站1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安排7名专家来淮安,在7个县区挂职;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2014年2月揭牌成立。但是,随着淮安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业园区的发展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特别是高素质、高能力、高学历、高职称的农业科技领军人才更是缺乏。

2淮安农业园区人才集聚存在的问题

2.1农业园区大多处于规划和建设期,集聚人才的磁场效应尚未显现

淮安国家级和省级等各级各类园区大多处于规划布局和建设期,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处于方案论证到规划设计期,国家农业科技园处于建设期。目前,各个园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市场竞争力不强。有的园区建设与当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等宏观经济规划不完全匹配,还处于磨合期。因此集“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农业高新企业集聚、农业创业人才集聚、农业创新载体集聚、创意农业模式集聚”的农业园区发展的效应尚未完全显现,现有的农业科技人才数量不多且高层次人才缺乏,难以适应农业园区快速发展的要求。

2.2农业园区缺少有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集聚自主研发人才的实力有待加强

受淮安经济发展基础较弱的影响,淮安各级各类农业园区的建设大多以政府为主导,技术展示功能强而社会化服务功能弱,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不够,以致园区内一些具有竞争力的自主创新产品、技术及其产业很难做强做大,园区内中小型企业多而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少。中小企业往往对研发投入不足,掌握农业生产前沿技术和专业技能的高科技人才不多,捕捉农业生产前沿技术发展变化信息的敏感性低,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内生创新驱动力不够,缺乏战略思维和全球化眼光,难以可持续推动农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endprint

2.3农业园区入驻企业大多属于生产型企业,集聚高层次人才的动力尚显不足

示范与推广是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功能之一。建设园区的主要目的就是做给农民看,引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富,促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在农村的推广与应用。国内现有的农业园区在建设时,由于引进和应用的生产设施档次过于超前,造成产品的单位成本过高,与当地生产和消费水平不相适应,造成农业园区运行亏损,导致政府不断投入、不断更新的恶性循环。淮安市不少农业园区对入驻的企业往往过于强调市场盈利能力和造血功能,导致企业对科技持续创新的愿景不高,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动力不足。

2.4农业园区所处区域优势不明显,集聚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有待改善

淮安农业园区内的产业发展总体规模较小,层次水平不高,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要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总量偏小且质量不高,吸纳人才的能力不足,能够提供的人才岗位不够丰富。近年来虽然淮安快速和跨越发展,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淮安的城市化水平还不够高,城市建设有待完善,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教育科技文化氛围不浓厚,生活环境、医疗保障、子女教育都面临很大差距,削弱了对人才的吸引力。

3淮安市农业园区人才集聚的对策建议

3.1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导向,大力实施招才引智

加大对农业园区人才发展的考核推动力度,推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真正实现园区经济工作与人才工作融为一体,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同频共振,确保园区人才发展引领产业发展。引导园区和企业切实加大财政和资金对人才的投入力度,按照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确保财政性人才投入不低于一般预算收入的3%。以《淮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淮安市高层次学术技术人才选拔培养工作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十八条意见》《关于加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若干政策》为基础,制定和完善农业园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政策,大力实施招才引智,用好用足政策,使人才安心于农业园区工作。

3.2营造人才成长氛围,优化农业园区创新创业环境

人才缺乏特别是农业科技领军人才是制约淮安市农业园区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有57%的农业科技企业认为缺乏技术领军人物是制约农业科技产业化最重要的因素。一名好的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可以带动一支创新创业团队,能辐射带动科技园区科研能力和技术含量。当前,淮安市农业园区的农业科技人才的数量偏少、技术结构和人才梯队不合理,表现在缺少农业装备、农业生物能源、园林、果蔬、畜牧、水产和农产品加工的专业人才;缺乏农业高科技人才,如植物组培快繁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植物工厂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等;缺乏善于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人才;更缺乏既懂科技又懂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淮安农业园区要积极营造人才成长氛围,用事业发展留人,用政策环境留人,用真情实意留人。园区要在以下6个方面积极开展人才工作:(1)营造浓厚的人才政策和人才工作宣传舆论氛围。利用新闻媒介、座谈会、宣传海报等形式,向人才宣传省双创人才、省双创博士计划、省苏北急需人才引进计划、淮上英才计划等人才政策,激发人才成长的意愿和积极性;向园区企业宣传《关于淮安市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人才工作“五项行动”的意见》《淮安市服务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15个暂行办法(说明)》《淮安市社会引才奖励暂行办法》《淮安市“蜜蜂引才”工作暂行办法》等政策,营造出全社会关心、理解与支持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氛围。(2)鼓励和支持农业园区打造农业人才发展的孵化器。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信贷优惠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农业人才创新创业力度,设立风投资金,引导农业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3)优化农业人才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树立101%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跟踪了解农业科技人才的实际需求,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高层次人才家属随调和安排工作、子女入学等方面做好服务保障工作。(4)对科研能力较强的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可以与其领办、合办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科技型企业,提高其社会地位,吸引高层次人才入园。(5)对于园区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可向社会公开招聘,可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法,积极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到园区兼职从事技术开发和研究工作。(6)灵活农业科技园区产权体制,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以技术成果入股,吸引科技成果入驻园区转化。

3.3建设农业园区校企人才科技联盟,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人才

目前,淮安市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还不完善,现有农业科技人才资源配置还不尽合理,未能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潜力与作用,因此建立新型的人才制度显得尤其迫切。(1)不断加大农业园区创新载体建设的力度。要求规模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扩大企业省、市级研发平台的数量,努力构建企业国家级创新平台,并不断提升运行质量。支持农业园区结合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特色,按照市场化机制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采购关键技术设备,引进紧缺技术人才,切实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降低企业自主创新成本。(2)农业园区

积极构建校企人才与科技联盟。支持园区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享技术人才、实验设备等资源,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到园区创新创业,实现园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2]。目前,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已经与淮阴师范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整体框架合作协议,正在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淮阴工学院等单位洽谈整体框架合作协议,还与淮阴工学院商谈将园区作为其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实践实训基地。(3)引进大院大所到园区设立分支机构。淮安已经吸引并建立了南京大学淮安高新技术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河海大学淮安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淮安研究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淮安中心、中科院武汉水生所淮安中心等研发机构,极大改善了淮安地区的创新条件和平台。(4)依托淮安市现有农业、生物高等院校为农业科技园区代培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设施农业、农业工程等方面的技术人才。(5)搭建教育培训平台,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农业科技人才专业知识与能力培训,邀请农业科技专家、学者来园区开设讲座,拓宽农业科技人才的视野,提升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6)建立“柔性”培训机制,定期和不定期选派农业科技人才参加国内外知名农业高校和科技专业培训机构举办学习班,提升农业科技园区的专业人才科技素养。

3.4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园区基础人才质量

农民是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体,是园区农业企业的生力军,要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1)加大社会公共投入向农村倾斜的力度,加快发展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2)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构建以市、县农广校为纽带,以科技入户工程为抓手,覆盖县乡的多层次农村人才教育培训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大量的专业人才。(3)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依靠农村的内生力量,在园区示范带动下,促进园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贾利. 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维度分析及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2):399-402.

[2]张国良.“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理论与实践[J]. 现代企业教育,2013(18):103-104.纪亚洲,臧永宜,顾和和. 基于GIS技术与AHP方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以江苏省新沂市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2):432-437.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