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词对于李商隐诗的化用

2015-03-13 04:25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7
名作欣赏 2015年8期
关键词:化用李商隐柳絮

⊙凌 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 210097]

贺铸词对于李商隐诗的化用

⊙凌 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 210097]

《东山词》在艺术方面最引人注目者,即是善于从唐人诗句中吸取精华,以为己用。其中,尤以化用李商隐诗句为最多,分布在31首词中,或直接用李诗成句,或转换李诗字句,或借用李诗意象,或化用或反用李诗诗意,达到将词雅化,使词更具有文人气息,更具有含蓄的韵致,更具有凝练美的效果。

贺铸词 李商隐诗 化用手法 作用意义

化用唐诗是宋代一种习用的作诗、作词方法。宋代社会是一个崇尚风雅的社会,宋代推行的是一种在中央集权控制下的文官政治,大批文士通过科举途径进入政界,使宋代文化弥漫着浓郁的文人气息,宋人的审美趣味向负载着文化与智力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倾斜。唐代新兴的音乐文学——词,在其诞生之初本是适应流行音乐(宴乐)的歌词,供世俗社会消遣的,托体甚卑,故倚声填词被视为小道。词体这种卑下的文学地位在宋代并没有得到改变,宋代文人仍将词作为遣宾娱兴、闲居鼓吹和析酲解愠的工具。但在宋代文人染指于词的时候,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自身生活的上层文化的风雅环境氛围及个人审美趣味、知识文化的影响,改变了词原有的俚俗性质。欧阳修、晏几道、柳永、苏轼等已在作词过程中采用此种手法。苏轼主张诗词同源,而化用唐诗是宋人包括苏轼习用的手法,贺铸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过从甚密,自然间接地会受到苏轼创作思想的影响,当然,更是整个时代风气的影响。

贺铸是宋代“驱使”唐代诗人的一位重要倚声家,并使李商隐、温庭筠、杜牧等人“常奔命不暇”。作为北宋时期一位在个性、词风方面均十分独特的词人,其《东山词》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的文学境况,即构成了宋词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艺术方面,《东山词》最引人注目者,即是善于从唐人诗句中吸取精华,以为己用。在《增订注释全宋词》所收贺铸的283首词作中,共化用了唐代诗人的270首诗,其中31首词化用了李商隐的二十多首诗。叶梦得《贺铸传》云:“博学强记,工语言,深婉丽密,如比组绣。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遗弃,少加隐括,皆为新奇,尝云:‘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对此,夏敬观《东山词补》卷末题记亦曾言之:“(贺词)小令喜用前人成句,其造句亦恒类晚唐人诗。慢词命辞遣意,多自唐贤诗篇得来,不施破碎藻采,可谓无假脂粉,自然丽。”龙榆生在《论贺方回词质胡适之先生》一文中也对贺铸词的使事用典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其“使事而不为事所使”。

一、贺铸词化用李商隐诗的主要手法

化用前人诗句,作为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之一,黄庭坚曾发挥为“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之论。贺铸词中化用的李商隐诗句多集中在李商隐的爱情诗,特别是无题诗。化用《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3次,《锦瑟》《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碧城》《水天闲话旧事》等也被化用了2次。贺铸在词中对李商隐诗的化用,主要采用了下面几种手法:

1.直接引用李商隐诗句。例如《采桑子》(自怜楚客悲秋思)中“十二玉楼空更空”化用李诗《代应》(沟水分流西复东)成句;《鹧鸪天》(轰醉王孙玳瑁筵)中“已带斜阳又带蝉”化用李诗《柳》(曾逐东风拂舞筵)成句;《江城子》“麝熏微度绣芙蓉”用李诗《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成句;《吹柳絮·鹧鸪词》(月痕依约到西厢)中“闲倚绣帘吹柳絮”化用李诗《访人不遇留别馆》成句。

2.稍变李商隐诗句中的字词,转换或添加一二字。例如《唤春愁》中“天与多情不自由”转换了李商隐《即目》诗“多情岂自由”一句。李诗是反问语气,贺铸改成了陈述语气。《减字浣溪沙》(鼓动城头啼暮鸦)中“此时相望抵天涯”是来自《无题》(闻道阎门萼绿华)的“昔年相望抵天涯”。《江南曲·潇潇雨》“莫愁应自有愁时”源于李诗《莫愁》“莫愁还自有愁时”。《惜余春/踏莎行》“鸳鸯俱是白头时”变换了李诗《代赠》“鸳鸯可羡头俱白”。

3.借用李商隐诗中意象。如《于飞乐》“偏健羡、紫蝶黄蜂”用了李诗《闺情》“黄蜂紫蝶两参差”的意象,来代指闺房春梦中欢愉美好的景象。《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锦瑟华年”是李诗《锦瑟》名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意象。《辨弦声/迎春乐》(琼琼绝艺真无价)的“明月待欢来,久背面、秋千下”,“背面秋千”借用了李诗《无题·八岁偷照镜》“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回雪舞”“斗婵娟”“蓬山远”等意象也都源自李诗。

4.化用李商隐诗意。贺铸有一首《菩萨蛮》,系通篇衍化李商隐七绝《为有》而成,《皱水轩词筌》曰:“贺方回用义山‘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为‘不待宿酲销,马嘶催早朝’,亦稍有翻换。”试看这两篇作品:“章台游冶金龟婿,归来犹带醺醺醉。花漏怯春宵,云屏无限娇。绛纱灯影背,玉枕钗声碎。不待宿酲销,马嘶催早朝。”“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贺词对于李商隐诗,或剪用其句,或推衍其意,或设想其景,一首七绝就被改造为一支令词,二者所要传达的情感也当然不会有什么不同。尽管这只是一个极端的特例,却足可见贺铸对于温李诗化用的原因正在于风格意趣相近。“深婉丽密,如比组绣”是贺铸诗词的特点,温李诗亦然,而贺铸诗作也有学习温李之处,“有一部分受唐人李商隐、温庭筠等影响的诗常教人想起晏殊的诗来,跟他自己的词境也很相近”。这说明宋代诗词虽分野不同,但内在关联依然不可忽视。

5.反用李商隐诗意。贺铸《吹柳絮·鹧鸪词》下阕:“歌逢袅处眉先妩,酒半酣时眼更狂。闲倚绣帘吹柳絮,问何人似冶游郎。”借用了李诗《访人不遇留别馆》“卿卿不惜锁窗春,去作长楸走马身。闲倚绣帘吹柳絮,日高深院断无人”的“闲倚绣帘吹柳絮”一句,但在两首作品中却是不一样的诗意。李诗是写访友未成的寂寞感,贺词是写女子醉酒的风情。再如《南乡子》下阕:“眉宇有余妍,初破瓜时正妙年。玉局弹棋无限意,缠绵。肠断吴蚕两处眠。”用了李诗《柳枝五首》其二“:本是丁香树,春绦结始生。玉作弹局,中心亦不平。”李商隐以弹棋的不平来表示对恋人爱而不得的无奈与痛苦。贺铸词中则用作了恋人之间的游戏和游戏间的欢乐缠绵。

二、贺铸词化用李商隐诗的作用与意义

“词不同乎诗而后佳,然词不离乎诗方能雅。”(清查礼《铜鼓书堂词话》)化用唐诗绝不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而是为了给词这种偏于俚俗的文学样式注入高雅的气格,也就是常说的将词雅化,使词更具有文人气息,更具有含蓄的韵致,更具有凝练美。

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记载了这样一则趣事:“贺方回眷一姝,别久,姝寄诗云:‘独倚危栏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贺得诗,初叙分别之景色,后用所寄诗成《石州引》。”贺铸《石州引》中确有“芭蕉不展丁香结”这样的词句,但这并非隐括那位女子诗中“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两句而成,而是他们在此处都用到了李商隐的诗,李商隐《代赠》云:“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贺铸所恋的女子诗中化用其语,而贺词则径采其成句。二人均知对方所作之出处,而诗词中未曾说完的思念,也都包含在李商隐的这首赠别绝句中了。这三首作品因此具有了某种互文性的关联,从中也可看出贺铸和这位女子对李商隐诗的熟悉和喜好。

贺铸词中化用李商隐诗句,未必处处都好,有的只是简单借用了李诗中的意象,并无特别的含义。如《爱孤云/添声杨柳枝》“闲爱孤云静爱僧。得良朋”,“得良朋”是化用了李诗《漫成五章》之一的“王杨落笔得良朋”,王勃、杨炯因文章有四杰之友,作者也因“爱孤云”得到兴致相投的朋友。如果不知道李商隐的诗,单单读贺词亦能理解他要表达的意思。或许是借用前人好的诗句,自己作起词来可以省力不少。再如《木兰花》“佩环声认腰肢软”一句,化用了李诗《水天闲话旧事》中的“已闻佩响知腰细”,作品内涵并无关联,应是喜欢李诗此句的表达,就借用了吧。

但大多情况下,化用李诗具有一定的作用。如贺铸词《绮筵张》“认情通、色受缠绵处,似灵犀一点,吴蚕入茧,汉柳三眠”,《定情曲·春愁》“拥膝浑忘羞,回身就郎抱。两点灵犀心颠倒”,都化用了李诗的“心有灵犀一点通”,两个恋人心灵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就可以相通,早已契合。灵犀一点、两点灵犀,无须多言,读者就能体会到词人要表达的意思。诗词由于字数句式的限制,常常难以理解。而化用前人诗句,既可以使诗词凝练,又带有了原本的内涵,便于理解。

还有化用比较成功的,如《吹柳絮·鹧鸪词》“月痕依约到西厢”,“月痕”虽极富美感,却无法理解,月色如何有痕迹?其实这是化用了李诗《杏花》中的一句“墙高月有痕”,月亮越过高墙自然会留下痕迹。李诗本已想象奇特了,贺铸简化为“月痕”二字,奇特之处更深一层。《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的“锦瑟华年”化用李诗,简洁又有丰富的内涵。叶梦得在《贺铸传》中评价贺铸融化前人诗句是“掇抬人所遗弃,少加隐括,皆为新奇”,总体来说是中肯的。

[1] 朱德才主编.增订注释全宋词[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2](宋)贺铸著,钟振振校注.东山词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 郑在瀛编著.李商隐诗全集:汇编今注简释[M].武汉:崇文书局,2011.

[4] 钟振振.北宋词人贺铸研究[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5] 王辉斌.论周邦彦与北宋词坛[J].襄樊学院学报,2009(4).

[6] 马丁良.“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 浅析苏轼词对唐诗的采融[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3).

作 者:凌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 辑: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化用李商隐柳絮
柳絮
柳絮娃娃
石榴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史识与史胆——李商隐《梦泽》
爆燃的柳絮
“化”备用素材为写作内容
同样的柳絮,不同的表达
浅谈楹联创作中的抄袭与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