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渝黔边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意开发案例研究
——基于土家族“高脚马”项目的实证考察

2015-03-13 03:31张小林李菊花吉首大学416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0期
关键词:高脚竹马体育项目

张小林 李菊花 (吉首大学 416000)

湘鄂渝黔边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意开发案例研究
——基于土家族“高脚马”项目的实证考察

张小林 李菊花 (吉首大学 416000)

论文采用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法,以土家族“高脚马”项目为例,对湘鄂渝黔边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意开发进行了案例剖析。具体包括该项目的背景与历史渊源、开发经验与存在问题等,以期为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创新开发提供借鉴。

湘鄂渝黔边;民族传统体育;创意开发

一、土家族“高脚马”项目背景及其历史渊源

1.“高脚马“项目创意开发背景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文化强国”,努力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创新往往体现在国内和世界,传统与现代,在交流和碰撞中实现并存。“高脚马”借助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由民间走向体育赛场最后走上表演舞台,实现了由民间娱乐向竞技体育项目的转变,最后回归到人们的生活。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竹马”渐渐与人民日常生活脱节,与现代城市生活脱轨。如若不加以创新,“竹马”可能会消亡。因此,在面对传统文化时,我们应找到其可利用的内在价值,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新的表现形式,以使其能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以便于传统文化能更好传承和传播。

2.“高脚马”项目的历史渊源

“高脚马”以前叫做“竹马”或“骑竹马”,追溯其来源可能来自采摘野生水果的原始人群,他们经常需要借助木叉枝芽高度来获取树上的野果。农闲时,人们把其当做娱乐放松的体育活动,通过慢慢演变最后成了大家都喜欢的表演节目。随着社会进步,这种原始的生活技能逐渐被现代工具所替代,以至于其淡出我们的生活。在《后汉书·郭级传》中记载的“司部到西河美稷,有儿童数百,道次迎拜……”是骑竹马最早的文字记载,这表明骑竹马不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也超出了儿童嬉戏的范畴。再如,杜牧写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说的是骑着竹马的孩子在四合院或床上来回奔跑,另一种说法是:春秋时期,宋国被称为兰子的人,在脚上绑了一根比自己长一倍木去拜见帝王,并为之踩跷而舞。战国时期,喜欢玩摇杆技术艺术家周游许多国家,发展成为一个高脚的杂技艺术。到了宋代,“高脚马”已大范围流行起来,逢年过节,各个表演队都会在各个巷口,街道,踩着高脚表演各种惊险动作。乾隆年间,著名花旦魏长生,把高跷引进戏曲艺术,实现高脚艺术化这一创举。因此,作为一种高技术性能和高脚杂技表演,都有自己的民族地方特色和活力。

据传,“高脚马”是湖南,重庆,贵州省相邻的边界中土家苗寨雨雪天气青少年外出的代步工具,人们脚踩在高脚上就越过山路,踏过小河,稻田。在闲暇时间利用“高脚马”进行竞速对抗、角斗对抗、竞艺、休闲娱乐等。

2001年6月, 在湖南省湘西地区吉首大学举行了全国高脚教练员、裁判员培训,获得了全国首届高脚竞速邀请赛。在2001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七届民运会筹备会上,通过国家民事委员会及少数民族体育协会技术文化会的一致投票表决高脚竞速被确定为全国民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并设置了高脚竞速4×100m接力,2×200m接力及200m项目。2003年9月,来自全国16个省市区代表队的64名男女运动员在银川举行的全国第七届民运会上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这表示,高脚运动最终打破了地域和国界,成为全国性的体育项目,从而实现此项目从民间娱乐活动到现代化转型,及体育竞技的标准化。

二、“高脚马”项目创意开发经验

1.“高脚马”项目在理念上的创新

在“外来文化”侵袭传统文化的今天,传统体育文化能有效的融入到社会发展时尚潮流,内在原因是我们能从古老文化中找到归属感。原生态的民族传统体育,让更多的国人产生认同感,如韩红所唱 “天路”,我们脑海里就会浮现一个宏伟的青藏高原的形象,这是传统体育文化可以被认可和接受的重要原因。但从 “外来文化”,中却找不到身份,找不到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作为原生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必须进行一定的包装甚至改变及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高脚马”是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四省(市)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起初是土家族大部分村落 “居住的地方水,泥多,为了出行不打湿鞋裤就有了雨踏竹竿出行的情况,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高脚马”运动。随着国家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扶持,乡村交通环境大有改善,踩“竹马”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圈。如若不加以创新,竹马可能会消亡。”因此为了迎合现代生活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表演的需要,与时俱进,土家族对高脚马做了改进,由原来单纯踩高脚到现在的“高脚上跳茅古斯”“高脚上踢足球”“高脚韵律操”“高脚马团体操”,踩上高脚表演项目大大增强了高脚运动的趣味性,创新后的项目不仅具有浓厚民族特色,而且具有很强的参与性,深受土家族民众和世界人们的喜爱。

2.“高脚马”项目在其内容、道具上的创新

“高脚马”在内容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从民间文化到公共文化活动方式上的拓展,强调民族元素。高脚马在道具上的创新,第一,“高脚马”起源于湘西民族地区的日常生活,最初是用于防止泥湿袜子的代步工具,器材生产相对简单,最开始是由与肩齐长的两根竹子或木块,主要取材于有一个小树杈的木棍,底部50厘米处以桂枝脚自然形成,经过不断的发展,材料的使用已经改变了,高脚杆可以是竹子、木块也可以是其它硬质材料制成的杆子。第二,高脚杆高度不限,从杆底部30至40厘米处设置踏橙,用绳子绑起来,编成网兜形状,方便脚踩。高脚马可以用铁制的水管铸造。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已有由碳素材料制成的高脚马。第三,随着高脚项目发展的成熟,满足文化市场的不同需求,高脚马上的表演动作愈演愈烈,一个完整的高脚表演,不仅取决于表演者表演动作的难度及水平,还取决于表演者用于表演的器材外观是否美观、表演时表演者的着装色彩是否符合观众审美、表演时的背景音乐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主要是为了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能走上舞台,面向世界。

3.“高脚马”项目在其表现形式上的创新

随着传统体育的不断演化,融合,创新,“高脚马”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原生态的传统体育也与时俱进。创新后的高脚马由原来单纯的高脚涉水、高脚娱乐、高脚竞速、高脚对抗等到现在的“高脚上跳茅古斯”“高脚团体操”“高脚韵律操”“高脚上踢足球”等这种改进融入了更多的民族元素,这种创新打破文化是文化、艺术是艺术,它在传统文化里面融入了舞蹈、艺术、杂技、音乐等几种不同形式的元素,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性(如表1)。

三、“高脚马”项目实施成效

首先,自2001年8月国家民族失误委员会委及国家体育总局在第七届民运会作出决定至今,高脚马项目就得到迅速推广,有些已经打入世界市场。如湖北省民族学院的《山乡春来早》在中央电视台春晚一经播出就得到观众的热烈反响。通过文化市场运作,使相关项目开发单位获得有偿电视转播效益,带动了无形资产的开发。其次,在广东广州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举行竹马球表演,龚勋在竹马中引入足球规则,使竹马在学校得传播和流行,人们对“竹马”运动的激情开始反弹,农闲季节,大量的土家族村寨进行竹马球运动的场景随处可见。最后,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已经打破过去单一渠道的发展模式,不再只依靠单一体育赛事或体育表演,随着各种类型的比赛不断推陈新出,各种赞助商、赛事冠名也与日俱增。通过场地租用企业获得冠名权和产品广告宣传等的出售获得利润。由此可见,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开发具有极大的现实可行性。

四、“高脚马”项目创意开发存在的问题

1.“高脚马”项目竞技体系不规范

“高脚马”项目创意开发应基于少数民族地域性和民族性,通过走访调查得知:“高脚马”项目存在竞赛规程简单、不规范、不科学、不合理、裁判员不专业等缺点,大多数的“高脚马”比赛及节庆活动仅用于群众的娱乐生活,竞赛规程、裁判可有可无。因此,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必须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竞赛规程,规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通过对传统体育项目的运动技术、表演形式等进行规范化,使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大众化道路。

2.“高脚马”项目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度不够

传统的“高脚马”项目只是土家群众作为雨天出行的交通工具,没有音乐,没有高度限制,没有服装要求,没有表演动作,整个前期的发展过程中缺乏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因此,当前对“高脚马”项目的创意开发,我们可以借鉴土家族摆手舞在队列队形、音乐、服装、动作上的创新对高脚马作出适当改进,首先,在高脚马高度上,我们可以针对不同人群降低或增加其高度;使其适应大众需求,其次,我们可以在“高脚马”竞赛中加入背景音乐,激发运动员比赛斗志;最后,我们可以在“高脚马”表演上加入舞蹈元素使其与现代舞蹈进行融合。

3.“高脚马”项目对当前国内文化产业成果借鉴不够

从当前“高脚马”项目的发展看来,多数的“高脚马”项目表演、竞赛等只限于少数民族地区派出代表队参加各项体育文化活动,与发达地区的体育项目开发模式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应借鉴上海、深圳等沿海城市体育项目开发的先进思想及开发模式,把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学校体育活动、全民健身活动、体育生态旅游、体验旅游等结合,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五、高脚马”项目创意开发的推广方法

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创意开发不仅仅是让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相关项目的产生,更要使项目的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这就要求创造性工作者对创意开发后的体育项目既要保留特色,又要做到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在继承中创新,传统体育项目创意开发推广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在民族及发展城市举办各种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活动,扩大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知名度,鼓励群众参与到各项活动的策划和比赛当中,亲自体验传统体育活动的乐趣,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快速传播。第二,邀请文化传承人在社区、学校及企业开展各类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宣传讲座,有利于面对面解决现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亵渎,及时纠正人们群众的误区,以便形成更为准确的民族文化理念。第三,利用现代网络媒体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覆盖面积越来越广,因此,我们可以设计相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游戏软件,小视频,与各大网站合作,把创意项目放在各个网站页面进行宣传,当浏览者打开页面进入到主界面时,可以显示各传统项目的相关内容简介等。第四,利用各个报刊杂志进行传统文化传播,人民可以通过阅览报纸、杂志、书籍等了解到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的创意开,形成长时间的大脑记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深度传播。第五,鼓励在湘西州各县区的学校和企业、社区举办各种传统体育项目培训班,广收慕名而来的学者及体育活动爱好者,鼓励县、市级单位积极承办各种传统体育运动会。因此,在积极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创意开发上既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自然性,也要培养与时俱进的能力,吸取现代体育的精华,以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为活动内容,借鉴现代体育的比赛方法与活动方法,将两者予以融合,达到“和而不同”的理想状态,形成具有融合特征的体育项目。

[1]白晋湘.从高脚运动的演变历程看传统体育的现代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6).

[2]龙佩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选择—以高脚马走进全国民运会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

张小林(1978.11-),男,汉族,湖南邵阳人,副教授。

李菊花(1989-),女,汉族,湖南衡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TY032)阶段成果,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吉首大学校级教改项目。

猜你喜欢
高脚竹马体育项目
郎骑竹马何处来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美的历程
啜饮
成语魔方
高脚竞速运动员身体形态及专项素质指标与运动成绩的多元回归分析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树是高脚酒杯
NO.5竹马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