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ath疗法结合针刺对脑卒中弛缓期下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2015-03-14 01:27杨爱国闫新华任秀云毛进兴刘立成刘子芳
中国康复 2015年2期
关键词:患侧疗程针刺

杨爱国,闫新华,任秀云,毛进兴,刘立成,刘子芳

研究发现,脑卒中后弛缓期时间越长预后越差[1]。Bobath理论是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开发的治疗与康复技术[2]。针刺是我国传统的康复治疗手段,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已被大量的临床实践所证明。本研究旨在探讨Bobath疗法结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弛缓期下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44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144例随机分为3组各48例,①A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55.17±10.68)岁;病程( 8.26±3.77)d。②B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53.98±9.92)岁;病程(7.37±5.10)d。③C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54.29±7.30)岁;病程(9.06±5.35)d。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A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组加用针刺治疗,C组加用Bobath手法结合针刺治疗。①针刺:体针,上肢选取患侧的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池、合谷、后溪穴,下肢选取患侧的风市、血海、膝阳关、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丰隆、承山、照海、绝骨、解溪、侠溪穴,腹部选穴根据薄智云[4]腹针疗法选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左右滑肉门、左右外陵穴,体针直刺或斜刺1~1.5寸,腹针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直刺1~2寸,左右滑肉门、左右外陵直刺0.5~0.8寸;头针,选取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及平衡区,按上述穴区向前或后透刺,针体与皮肤呈15°角至帽状腱膜下0.5~1.5寸,快速捻转1min,体针、头针均留针30min,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疗程间歇3d,共治疗2个疗程。②Bobath手法治疗:指导患者良肢位摆放,采用各种兴奋性促进手法,利用各种感觉输入以促进弛缓的肌肉产生收缩、运动,对下肢关节、肌肉、韧带进行挤压、牵伸,以增加本体感觉刺激,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收缩;患侧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对健侧下肢进行抗阻运动的同时嘱患者患侧下肢做相应的内收或外展运动,如患者出现随意运动后尽量减少应用原始反射和联合反应;治疗师辅助下的双桥训练,调整患者双膝屈曲角度,以提高患侧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肌力和肌张力;患侧下肢屈伸控制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腹部核心肌肉弛缓者进行辅助下骨盆后倾训练,辅助下仰卧起坐及向侧方体轴旋转训练;在核心控制的前提下做四肢的同时屈或同时伸运动训练,在核心控制的前提下做下肢的交替屈伸运动训练;坐位下进行患侧躯干的辅助-主动伸展运动,在核心控制的前提下做患下肢屈曲训练;在立位下进行双脚并拢无支持站立训练,站立位转身向后看训练;无支持站立时将一只脚放在台阶上的训练,以及反复进行非瘫痪侧下肢交叉迈步。Bobath手法治疗每次45min,每日1次, 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歇3d,共治疗2个疗程。

1.3 评定标准 ①运动功能:采用简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下肢部分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总分34分,分值越高下肢运动功能越好。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包括修饰、洗澡、进食、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用厕、上下楼梯、床椅转移、平地行走等10个评定项目,将每个项目细分为1~5级。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独立能力越好。

2 结果

治疗后14及28d,3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MBI评分均呈逐渐提高(P<0.05),且B、 C组明显高于A组(P<0.05), 但C组更高于B组(P<0.05)。见表1,2。

表1 3组治疗前后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aP<0.05; 与治疗后14d比较,bP<0.05; 与A组比较,cP<0.05; 与B组比较,dP<0.05

表2 3组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aP<0.05; 与治疗后14d比较,bP<0.05; 与A组比较,cP<0.05; 与B组比较,dP<0.05

3 讨论

脑卒中后弛缓阶段是由于脑卒中造成脑皮质下中枢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控制,而其自身对运动的控制能力尚未建立所致,主要表现为肌肉柔软、松弛,邻近关节周围肌肉共同收缩能力减弱,导致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扩大,及腱反射消失或减弱[5-6]。相关研究发现脑卒中后弛缓期时间越长预后越差[1]。

Bobath理论是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功能、运动和姿势控制障碍的患者进行逐案评价与治疗的一种问题解决方法[7]。Bobath理论把脑卒中后恢复分为3个阶段,即弛缓阶段、痉挛阶段和相对恢复阶段。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采用Bobath疗法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弛缓的肌张力,提高下肢的运动功能水平[8-9]。Bobath疗法针对弛缓期的患者从良肢位的设计开始,从仰卧位向侧卧位翻身训练,患侧下肢屈伸控制训练,下肢负重准备训练及坐位平衡反应诱发等内容[5]。Bobath疗法特别重视患者的姿势控制,不管是肌张力过低,还是过高,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姿势控制。而姿势控制是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任何随意运动赖以进行的必要条件[10]。

针刺是我国传统的康复治疗手段,可应用于脑卒中的不同阶段,尤其适用于脑卒中的弛缓阶段。针刺治疗脑卒中的可能机制包括: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瘫痪部位功能的恢复[11];改善脑供血,减轻脑组织损害;针刺有改善血液粘稠、凝聚状态作用,从而利于瘫痪部位的恢复。有学者实验证明,针刺可增加脑组织血液供应[12],调节缺血区脑组织能量代谢[13],增强脑组织的修复能力[14],从而促进瘫痪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发现,采用Bobath疗法结合针刺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弛缓期下肢功能,促进患者尽早的康复。

[1] 林滨,丁德谦,杨芳.对脑卒中偏瘫本质的认识及其在针灸治疗中的指导作用[J]. 上海针灸杂志, 2003, 22(2):36-37.

[2] 纪伊克昌.ボバース概念治疗[M].东京:协同医书出版社, 2009,32-33.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2(6):379-380.

[4] 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11.

[5] 于兑生,恽晓平.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41-342.

[6] 姚舜,郝玉鹏,康洪,等.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软瘫期上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3,37(7):596-598.

[7] 纪伊克昌著.刘畅,常冬梅,译. Bobath理论与历史的变迁[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9):801-804.

[8] 于君.Bobath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J].中国康复,2006,21(4):271-272.

[9] 寺澤健著.常冬梅,李德盛,译.脑卒中后遗症的步行功能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9):813-817.

[10] 张芷,王健,冯金升.认知与姿势控制的神经心理学研究进展[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3,26(4):333-337.

[11] 赵钛.现代偏瘫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00-100.

[12] 吴童,程为平.针刺对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脑保护作用的电镜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2,30(1):44-45.

[13] 杜元灏,翟娜.针刺对急性脑梗死鼠微血管壁ATP酶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0,10(10):621-622.

[14] 陶兰薇,鲁斌.热休克蛋白HSP70在MCAO大鼠脑中的表达[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1,7(3):366-368.

猜你喜欢
患侧疗程针刺
清明的雨
更 正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治前列腺增生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