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

2015-03-14 00:25河北省昌黎县新集镇崖上初级中学066600
学周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政治探究思想

孙 越 (河北省昌黎县新集镇崖上初级中学 066600)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育是科学,因为人类的成长有规律,人类的认知有规律;教育是艺术,因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时刻进行着思维层次的交流。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既要探究教学的科学规律,又要怀着“艺术在于创新”这样的思想去变化教学方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材组织形式、教学结果评价方式的变化层出不穷,叹为观止。在这样一个变革的年代,我们政治教师怎样才能紧跟改革的步伐,在思想政治教学上有所提高呢?对此,我有以下认识。

随着中学生的活动范围从家庭、学校、社区走向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学生作为认识社会和生活的主体,会逐渐涉及“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矛盾问题。因此,中学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澄清这三个矛盾的困惑,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初中生活阶段,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另外,进行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是实现社会对中学生这个阶段健全人格培养的需要,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要想紧跟时代步伐,就要创新。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实施创新教育,要从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开始,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一、单向灌输转变为共同参与

教师不能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应该作为与学生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学中应该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学生经验的回归,注意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

在思想政治课程的心理教育部分中,要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情景体验就是通过媒体、故事、活动等设置情景来引起学生心理活动和心理体验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分析,通过有效的活动方式,例如角色扮演、心理短剧等,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在情景体验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并将体验与认识迁移到更深、更广的实际生活中。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对知识获得更深刻的记忆。

二、以教师为本转变为以学生为本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联系的、动态的、发展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应建立在彼此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教师不应是独裁者和统治者,而应是学生的对话者和成长的关切者,所以教育的过程既不是教师的单向灌输,又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是在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共同学习成长的过程。对话和关切是真正的待人方式,体现了新时期所需要的最起码的人道精神,同时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在思想政治课程的道德教育部分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作为主体展开对现实生活的“道德冲突”问题的讨论,各抒己见,学生不仅可以直接获得某些新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推理方式,而且可以洞察各种观点的优点与不足,从多个侧面认识个人未能察觉的事实。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实质上是强迫灌输的方法,由于训练的内容或与学生的经验无关,或为学生的能力所不及,他认为理想的道德训练方式乃是“民主”的方法。因为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疑难问题,人与环境的作用就在于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所以需要学生自主地思考与探究。

三、实现教育的学以致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统教育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满足于为学生提供确定的、客观的显性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以保持和记忆确定的知识结果为标准,至于学生个体是否理解及理解程度如何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建设的过程。如果学生不能自己筹划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教师将知识都灌输给学生,学生也不会应用它们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现在的教育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育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以致用。

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法律教育部分中,学生普遍会有一种认识误区——“自己不犯法,法律就与自己无关”,觉得书本上的案例离自己太远,甚至觉得有些案例是危言耸听。因此,在法律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开展社会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作为社会一员融入整个社会生活中,真正体会到法律与青少年的密切关系,更好地接受和认同这些法律规范,增强在行动中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监狱等方式,真实感觉到法就在身边。也可以进行法庭模拟等活动,教师选择一系列真实的、典型的案例素材,让学生以法官的身份进行案例分析以及惩处判决。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和创新除了要转变传统教学弊端,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而探究教学方法就是一种集创新和科学于一身的实用型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堂探究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依据教材和教学目标合理地创设一些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个体或小组充分发挥他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地去发现问题,亲历探究的过程。这种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法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相符,充分展现了对传统教育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它主要有四个特点。第一,教师指导性强:无论从问题的选择,还是从探究方案的制定实施上,教师都可以进行全程观察和指导,并适时给予学生建议和支持;第二,探究的时效性高:探究方案的实施以及问题的解决、评价一般都在当节课堂完成,学生在当堂课就能得到答案,并能及时地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有助于经验的积累和时间观念的培养;第三,更贴近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教学内容逐步展开探究,并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及时用到探究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教材上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更加系统的知识体系结构;第四,互动性高:由于活动范围仅限教室内,所以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就更加频繁,更加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指导,同时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

以上是我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见解。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相信广大教育工作者会通过相互交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政治探究思想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