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2015-03-15 01:36孙保平方思超
水土保持通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儋州市经济价值退耕还林

果 超, 孙保平, 方思超, 赵 瑞

(北京林业大学 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 100083)

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果 超, 孙保平, 方思超, 赵 瑞

(北京林业大学 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 100083)

摘要:[目的] 对海南省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进行评价,为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以截止2012年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绩为基础,对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林草植被的涵养水源、保育水土、固碳制氧、净化环境、改善小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这6个方面效益进行评价,采用影子工程法、市场价格法进行物质量、价值量的测评,对该地区近9 a来的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合恩格尔系数与皮尔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修正。 [结果] 截止2012年,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达22.18亿元,保护水资源价值最大,为17.64亿元,占生态总价值的79.5%;固碳制氧价值次之,为2.38亿元,占生态总价值的10.7%。 [结论] 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在水土保持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有效地遏制了当地的水土流失。

关键词:退耕还林; 生态效益; 经济价值; 儋州市

退耕还林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生态工程,其目的是为了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防沙治沙,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实施,对于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评价成为了热点课题。杨会侠等[1]在辽东地区研究了退耕还林对于水土流失的影响;郭建英等[2]对黄土高原区退耕还林的效益进行了评价;李生等[3]研究了石质山区退耕还林后土壤效应,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退耕还林对涵养水源,减少土壤侵蚀产生了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对南方海岛季风气候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之后的生态效益评价研究仍有欠缺。本研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海南省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为例,分析退耕林生长状况,建立适合儋州市的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体系,科学估算其发挥生态效益总价值,以期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效益评价与成果巩固提供科学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儋州市位于海南省的西北部,濒临北部湾,地处北纬19°11′—19°52′,东经108°56′—109°46′,属典型热带海岛季风气候区,年均温21.5~28.5 ℃,全年日平均气温≥10 ℃的积温为8 500~9 100 ℃;太阳辐射485.7 kJ/cm2,年日照2 100 h;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815 mm,且主要分布在7—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83%,常风年均风速2~2.5 m/s。当地土壤多为花岗岩砖红壤,土层厚度约100 cm,pH值4.5~5.5,有机质含量中等,富钾缺磷。

儋州市于2002—2010年实施了退耕还林计划,共完成造林19 920 hm2,将该区森林覆盖率由38.1%提高到52.4%。其中2002—2010年按项目分退耕还林面积为2 387 hm2,荒山荒地造林17 533 hm2。在退耕还林2 387 hm2的任务中,完成营造生态林2 173 hm2,占总退耕还林面积的89.7%,经济林完成213 hm2,占总造林面积的10.3%;荒山荒地造林17 533 hm2中营造生态林16 527 hm2,占94.3%,营造经济林1 006 hm2,占总造林面积的5.7%。

1.2 研究方法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退耕还林效益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在大量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郎奎建等[4]在界定森林涵养水源等10种生态效益的概念、性质及相关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它们独立的自变量集和标准化因变量集,并构造它们的整体扩散模型,可实现对中国林业生态工程的10种森林生态效益的总体初步估计。侯元兆等[5-6]对中国退耕林地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等效益进行了研究。米锋、李吉跃[7]针对森林生态效益的内涵、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及理论基础作了论述。杨建波等[8]从坡耕地退耕还林后的涵养水源、固土保肥、纳碳吐氧、减免灾害、改善生活等5个方面着手,对其生态效益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根据这些研究方法的选择依据、筛选原则,结合退耕还林植被恢复生态系统的背景特征,采用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最后从退耕还林后保护水资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净化环境、改善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6个方面入手,构建了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体系。

2结果与分析

2.1 效益面积的确定

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树种主要以桉树、橡胶、相思、木麻黄等灌乔木树种为主,通过调查,2002年造林树种在2005年已基本郁闭,可发挥各种生态效益。2003—2004年退耕还林工程新造林地在2005年未郁闭属未成林造林地,不能充分发挥各种生态效益。因此,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面积从退耕还林后第4 a开始算起。由表1可以看出,2002—2010年退耕还林累计新增面积为19 920 hm2,其中退耕地还林面积2 387 hm2,荒山造林面积1 753 hm2。造林9 a来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中发挥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的价值核算林地累计总面积为93 827 hm2。

表1 儋州市2002-2010年退耕还林工程新增林地与效益计算面积的变化 hm2

2.2 生态效益的计算

2.2.1水资源保护价值儋州市退耕还林保护水资源总价值为涵养水源价值和净化水质价值之和,即

Vw=Vw1+Vw2

(1)

式中:Vw——儋州市退耕还林保护水资源总价值(万元);Vw1——森林涵养水源价值(万元);Vw2——森林净化水质价值(万元)。

Vw1=Yw·Cr

(2)

式中:Yw——儋州市退耕还林地涵养水源量(m3);Cr——水库单位库容造价(元/m3);

Vw2=Yw·P

(3)

式中:Yw——儋州市退耕还林地涵养水源量(m3);P——每1 m3的净化费(元/m3)。

由儋州市气象站观测,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815 mm。据刘珉等[9]调查研究,海南省林地蒸散量占降水量的52.65%,地表径流占降水量的4.71%,可得林地年蒸散量为955.6 mm,地表径流量为85.5 mm。则由

Yw=S(P-E-C)×10-3

(4)

式中:S——林地效益面积(m3);P——年均降水量(mm/a);E——灌木林地蒸散量(mm/a);C——灌木林地径流量(mm/a)。

经计算,儋州市退耕还林9 a涵养水量为7.26×108m3。森林拦蓄水与水库蓄水的本质类似,可采用“影子工程法”。影子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法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某个环境被破坏以后,虚拟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10]。把林地拦蓄降水效益等效于一个蓄水工程的蓄水效益,采用该蓄水工程的单位修建费用或单位造价,作为土壤涵养水源的价格。从而间接地估算林地涵养水源价值。据周冰冰等[11]调查研究,在充分考虑到建材价格水平上升的因素后,得到目前的单位库容造价为6.25元/m3。退耕还林工程10 a涵养水源价值Vw为45.38亿元。儋州市退耕还林净化水质价值可根据净化城镇污水成本来计算。根据2008年开始实施的《海南省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城镇污水处理费按照1.85元/t的标准征收。因此,儋州市退耕还林净化水质价值Vw2为13.43亿元。儋州市退耕还林保护水资源总价值为58.81亿元。

2.2.2土壤保育价值儋州市退耕还林保育土壤总价值(Vv)包括减少土壤淤积(Vs1)及滞留价值(Vs2)和减少养分流失价值(Sv),即

Vv=Vs1+Vs2+Sv

根据海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儋州市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土壤侵蚀模数由退耕前的4 670 t/(km2·a)减少到1 680 t/(km2·a)。由公式(5)计算得出,儋州市退耕还林地9 a减少土壤侵蚀物质量Ms1为2.81×106t。

Ms=S(D1-D2)×10-6

(5)

式中:Ms——减少土壤侵蚀量(104t);D1——退耕还林前土壤侵蚀模数(t/km2·a);D2——退耕还林后土壤侵蚀模数(t/km2·a);S——退耕还林林地效益核算面积(m3)。

(1) 减少土壤淤积价值。儋州市退耕还林前的坡地上产生的泥沙大约有15%将沉积于水库或下游河床。因此,淤积泥沙量以儋州市年土壤侵蚀量的15%计算,其价值可根据被淤积水库的蓄水成本来计算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减少泥沙淤积的价值。计算公式为:

Ys=Ms·e

(6)

式中:Ys——退耕还林减少泥沙淤积量(104t);Ms——减少土壤侵蚀量(104t);e——进入河道或水库的泥沙占侵蚀总量的比(%)。

经计算,儋州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9 a中累计减少淤积泥沙量4.21×105t,若泥沙容重取1.28 t/m3,计算出泥沙淤积的数量相当于减少库容损失量,再根据水库1 m3库容需投入成本费为6.25元,所以,以此价格计算,由公式(7)计算得出,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减少泥沙淤积价值为0.02亿元。

Vs1=Cr·Ys/β

(7)

式中:Vs1——森林减少泥沙淤积的价值(万元);Cr——水库单位库容的修建成本(元/m3);Ys——退耕还林林木减少泥沙淤积量(104t);β——淤积泥沙容重(t/m3)。

(2) 减少泥沙滞留价值。儋州市减少泥沙滞留价值采用恢复费用法,根据金羽等[12]的调查,在充分考虑到价格水平上升的因素后,得到目前儋州市清除每立方米滞留泥沙的成本为5.5元。由上述分析儋州市土壤侵蚀量15%的泥沙淤积于水库、江河和湖泊,如滞留山前、坡脚、沟口、洼地、库坝河的入口泥沙量也按此比例计算。由公式(8)计算得出,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发生效益林地减少泥沙滞留价值0.02亿元。

Vs2=Ys·Cp/β

(8)

式中:Vs2——减少泥沙滞留价值(万元);Ys——退耕还林林木减少泥沙淤积量(104t);Cp——清除泥沙的单位成本(元/m3)。

(3) 减少养分流失价值。儋州市退耕还林后林地表层平均土壤全氮0.023%,全磷0.075%,全钾0.128%。因土壤侵蚀造成的N,P,K大量损失,其价值可通过增加使用化肥的费用来代替N,P,K损失的价值,即用替代市场法来计算儋州市退耕还林措施减少土壤肥力损失价值。根据市场调查,目前磷酸二胺和氯化钾的市场价分别为2 200和1 400元/t。折算成N,P,K化肥的比例分别为:132∶28,132∶31,75∶39。由公式(9)计算得,出退耕还林减少养分流失价值为0.23亿元。儋州市退耕还林保育土壤总价值为0.27亿元。

(9)

式中:Sv——退耕还林保肥效益经济价值(万元); D1——退耕还林前土壤侵蚀模数(t/km2·a); D2——退耕还林后土壤侵蚀模数﹝t/(km2·a)﹞; S——退耕还林林地效益核算面积(m3); P1i——森林土壤N,P,K含量(%); P2i——纯N,P,K折算成化肥的比例; P3i——各类化肥的销售价(元/t)。

2.2.3固碳制氧价值儋州市退耕还林固碳制氧价值包括林地固定CO2价值和制造O2价值,即

Vc=Vc1+Vc2

计算森林固定CO2效益时应将植物固定CO2效益和森林土壤固定CO2效益相加。由光合作用反应式可知,树木每形成1g干物质需要固定1.63g的CO2。据调查儋州市退耕还林主要以桉树林为主,其平均生物量为5.9t/(hm2·a)。儋州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9a间发挥效益林木面积为93 827hm2,由公式(10)计算得出,此得出退耕还林生物量固定CO2量Yc1为9.02×105t。

(10)

式中:Yc1——森林生物量固碳量(104t);a——1 t森林干物质固碳量(t);Vi——森林单位面积干物质产生量(t/hm2);Si——退耕还林效益计算面积(hm2)。

利用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计算公式确定森林土壤的碳储量。

(11)

式中:Yc2——森林土壤固碳量(104t);Ci——土壤剖面第i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Bi——土壤剖面第i层土壤容重(g/cm3);Di——土壤剖面第i层土壤层厚度(cm); 0.58——土壤有机质转换为土壤有机碳的换算系数;Si——退耕还林效益计算面积(hm2)。

由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之后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变化较大,因此,本研究只计算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经测算,当土层厚度为20 cm时,儋州市退耕还林前表土层土壤容重平均为1.36 g/cm3,有机质含量为7.78 g/kg,退耕后林地土壤容重平均为1.13 g/cm3,有机质含量为10.68 g/kg。根据土壤有机质转换为土壤有机碳的换算系数为0.58。用有机碳密度公式计算出退耕前后有机碳密度,两者的差就是儋州市实施退耕还林后林地有机碳密度,即退耕还林土壤单位面积固定CO2量Yc2为1.78×106t。

儋州市退耕还林固定CO2价值计算,通过森林生物量固定CO2量与森林土壤固定CO2量之和2.69×106t,折合成纯碳,根据C与CO2分子式与原子量C/CO2=0.272 9,然后采用瑞典碳税法和我国造林成本法[13]两种计算方法。最后将两者方法折中的平均值作为儋州市退耕还林固碳价值。碳税法使用瑞典碳税率150美元/t;折合人民币1 245元。造林成本法采用我国造林成本为250元/t。根据碳税法公式(12)计算可得,儋州市退耕还林9 a固碳价值为9.12亿元,造林成本法计算出固碳价值1.83亿元。得出儋州市退耕还林9 a固碳价值为5.47亿元。

Vc1=〔(Yc1+Yc2)(Cc1+Cc2)×10-4〕/2×0.2729

(12)

式中:Vc1——退耕还林固定CO2的价值(万元);Yc1——森林生物量固碳量(104t);Yc2——森林土壤固碳量(104t);Cc1——森林固定CO2的造林成本(元/t);Cc2——瑞典碳税成本(美元/t)。

根据儋州市林地单位面积的生物量为5.9 t/hm2,求出儋州市退耕还林林地总生物量,乘以单位干物质释放O2,再根据我国森林提供1 t O2的造林成本为369.7元。根据公式(13)计算可得,儋州市退耕还林9 a间林地产生O2的价值为2.46亿元。则儋州市退耕还林固碳制氧总价值为7.93亿元。

(13)

式中:Vc2——森林制氧价值(万元);C0——森林提供O2的造林成本(元/t);b——森林生产1 t干物质制造O2量(t);Vi——森林单位面积干物质产生量(t/hm2);S——退耕还林效益计算面积(hm2)。

2.2.4环境净化价值儋州市退耕还林净化环境总价值等于吸收SO2价值、阻滞降尘价值之和,即Vs=Vs1+Vs2。

(14)

式中:Vs1——森林吸收SO2的价值(万元);Cs——治理SO2的单位成本(元/t);Ri——不同类型森林单位面积吸收SO2的量(t/hm2);Si——退耕还林效益计算面积(hm2)。

(15)

式中:Vs2——林木阻滞降尘价值(万元);Cd——人工消减粉尘的成本(元/t);Li——不同类型林木单位面积滞尘能力(t/hm2);Si——退耕还林效益计算面积(hm2)。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1998年)》[14],阔叶树对SO2的吸收能力为88.65 kg/hm2,针叶林、杉类、松林的吸收能力为215.60 kg/hm2。本研究采用“面积—吸收能力法”计算吸收SO2的物质量。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林地主要以桉树、橡胶等阔叶林为主,经过加权平均和专家商讨,最终确定对SO2的平均吸收能力为186.32 kg/hm2。根据我国削减SO2的平均治理费用为600元/t 。由此可得出退耕还林工程林地吸收SO2价值Vs1为0.10亿元。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1998年)》[14],我国森林的滞尘能力:阔叶林为10.11 kg/(hm2·a),针叶林为33.2 kg/(hm2·a)。本研究利用森林滞尘量采用“面积—滞尘能力法”。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中营造林主要以桉树,橡胶等阔叶林为主,经过加权平均,最终确定降尘的平均阻滞能力为15.4 kg/(hm2·a)根据我国削减粉尘的平均单位治理成本为170元/t 。由此可得出退耕还林工程林地阻滞降尘价值Vs2为0.01亿元。儋州市退耕还林净化环境总价值为0.11亿元。

2.2.5小气候改善价值儋州市退耕还林改善小气候总价值等于降低温度价值、保护农田价值之和,即

Vt=Vt1+Vt2

Vt1=t·Ct·T0·h·S×10-4

(16)

式中:Vt1——退耕还林降低温度价值(万元);t——效益和算时间(d);Ct——空调在单位容积内降低1 ℃的费用(万/m3);h——平均树高(m);S——退耕还林效益计算面积(hm2)。

(17)

式中:Vt2——林木保护农田价值(万元);Pai——退耕后每年单位面积粮食产量(kg/hm2);Pbi——退耕前每年单位面积粮食产量(kg/hm2);F——粮食增产中林木发挥效益的贡献率(%);Si——退耕还林效益计算面积(hm2);Ji——当地每年粮食价格(元)。

本研究将夏季7—9这3个月份作为测算时段,因为夏天森林植被对降低空气温度具有明显效果。有研究[15]表明,绿地覆盖率增加10%的情况下,夏天日间温度就会下降0.93 ℃。儋州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9 a来,森林覆盖率增幅大于10%,以0.93 ℃作为儋州市退耕还林后夏季温度降低值,空调降低单位容积空气温度1 ℃的平均费用为1元;儋州市退耕还林平均林高2.7 m;根据公式可得儋州市退耕还林后降低温度价值为Vt1为0.15亿元。

根据汪俊三等[16]研究,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每1 hm2耕地的粮食产量可增加217.5 kg,所以,其价值大小可通过获得农田作物收益来评价整个防护效益。由于实施退耕还林的林地在2005年起才发挥效益。因此,以这6 a粮食增产的收益作为退耕还林实施9 a保护农田的价值。根据全国各省(区)提供的各时期农产品价格,2001—2010年海南粮食价格为1.48元/kg,2011—2012粮食价格为1.78元/kg。林地对粮食增产的贡献为30%,肥料占50%,良种占20%[1]。儋州市退耕还林9 a中,森林保护农田价值,根据退耕后每年与退耕前单位面积粮食的增产量与每年价格相乘,然后根据林木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系数计算可得,林木保护农田价值Vt2为1.98亿元。儋州市退耕还林改善小气候效益总价值为2.13亿元。

2.2.6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采用替代法估算保护生物多样性效益价值,即假设森林遭到破坏而造成的多样性破坏损失价值,根据森林破坏后造成减少生物多样性和游憩的损失价值来间接估算。

Vf=S·M×10-4

(18)

式中:M——单位面积破损价值(元);S——退耕还林效益计算面积(hm2)。

由于退耕还林多以营造人工纯林或混交群落为主,森林群落仍处于较低结构水平,根据张永利等[17]编著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一书中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的成果,认为儋州市退耕还林群落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取第Ⅵ级,即5 000元/(hm2·a)较合适,由此可得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11 a累计产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Vf为4.69亿元。

2.2.7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总价值将以上各项生态功能价值加和得到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价值。由于以上方法都是采用的各种替代方法,得到的是退耕还林的初始生态价值为73.95亿元。

2.3 生态效益的修正价值

因林地生态价值大小除与森林环境其自身功能结构有关外,还与当地人们对其的利用程度、实际支付能力和意愿相关,需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恩格尔系数的倒数),并利用皮尔生长曲线模型来确定出相对支付意愿系数,对估算所得的初步生态效益价值进行修正。通过查阅,儋州市现阶段恩格尔系数En=0.47,由恩格尔系数倒数1/En=t+3推得t=0.87,代入皮尔模型方程Wc=1/(1+e-t)由此可得儋州市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下人们对生态环境效益支付意愿值为0.30,由此调整后的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9 a累计生态效益总价值为22.18亿元。

3讨 论

很多学者对于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的评价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对于热带海岛季风气候区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分析尚属首次,9 a来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儋州市的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保护和改善;生态产业蓬勃发展,林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从林业上获得的收入成逐年大幅增长态势;该区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极大地带动了城乡经济发展;同时也为相关地区的退耕还林和植被恢复工作提供了范例。统计过程中,仍有部分林草地还处于幼林或未成林造林地,尚未发挥水土保持及生态效益,这部分未纳入到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环境价值核算面积内。对于这一部分产生的生态效益该如何建立指标,如何评价值得思考和探索。

4结 论

(1) 儋州市实施退耕还林以来林草植被覆盖度呈逐年上升趋势,森林覆盖率从38.1%增加到了52.4%,增加了16.3%,林地累计涵养水源总量为7.26×1010m3;随着林草植被覆盖率的增加,通过林冠截流、地上枝叶及枯枝落叶层拦截降水,滞留地表径流,从而削减了降雨径流量,保持了土壤水分,使得年土壤侵蚀模数呈逐年减少趋势,由退耕前的4 670 t/(km2·a),下降到退耕后1 680 t/(km2·a),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林草植被的恢复,不仅表现在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碳储库,可以吸收大气中的CO2,释放出新鲜的O2;除此还可以吸收SO2等其它有害气体,退耕还林10 a来,固定CO2总量为2.69×106t,制氧总量为6.64×105t,吸收SO2总量为1.75×104t,滞尘总量为1.40×103t,起到了很好的净化环境的作用;9 a间温度比退耕前有所降低,扬沙次数比退耕还林前减少,总体来看,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形成了林地形成了复合群落结构,为动物隐蔽、栖息和繁衍提供良好场所,使物种多样性增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2) 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发挥效益的林地9 a产生的初始生态总价值为73.95亿元,经相对支付意愿系数0.30调整后,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为22.18亿元。其中保护水资源价值为17.64亿元,保育土壤价值为0.81亿元,固碳制氧价值为2.38亿元,净化环境价值为0.03亿元,改善小气候价值为0.64亿元,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为1.41亿元。由此看出,儋州市实施退耕还林后,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3) 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中水土保持效益价值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共为79.87%,其中保育土壤价值占生态效益总价值0.40%,保护水资源价值占79.47%。由此可看出,退耕还林工程在水土保持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有效地遏制了当地的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

[1]杨会侠,张景根,张雨鹏,等.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地表径流及土壤物理性状影响的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07,36(4):29-33.

[2]郭建英.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的监测与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3]李生,张守攻,姚小华,等.黔中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3):384-389.

[4]朗奎建,李常胜,殷有,等.林业生态工程10种生态效益计量理论和方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28(1):1-7.

[5]侯元兆,李玉敏,朱小龙,等.中国的森林服务市场:现状、潜力与问题[J].世界林业研究,2008,21(1):56-60.

[6]侯元兆,王琦.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1995, 3(1):51-56.

[7]米锋,李吉跃,杨家伟.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6):77-83.

[8]杨建波,王利.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J].中国土地科学,2003,11(5):54-58.

[9]刘珉.海南岛橡胶林水分循环的特征研究[D].海南 海口:海南大学.2012.

[10]韩美清,王路光,韩灵灵,等.基于影子工程法和影子价格法的河北水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研究[J].中国水运,2009,2(9):76-78.

[11]周冰冰,李忠魁.北京市森林资源价值[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12]金羽,欧阳志云,林顺坤.海南省绿色GDP核算框架的初步研究[J].绿色经济,2004(3):48-53,64.

[13]王引乾.贵州黎平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及其量化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14]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15]张景哲,刘启明.北京城市气温与下垫面结构关系的时相变化[J].地理学报,1988,43(2):159-168.

[16]汪俊三,蔡信德,张更生.中国典型生态区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分析和分区[J].环境科学,1996,17(6):5-8.

[17]张永利.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Evaluation on Ecological Benefi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land Projects in Danzhou City

GUO Chao, SUN Baoping, FANG Sichao, ZHAO Rui

(Colleg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e ecological benefi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ry projects in Danzhou City, Hainan Pvovince was to evaluat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eco-benefit assessmen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land project in China. [Methods]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s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land project in Danzhou City that finished in 2012,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 of the water conservat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oxygen, purifying environment, improving the microclimate and protecting the biodiversity of Danzhou City project on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vegetation were evaluated. The shadow engineering method and the market price method were used to carry on the physical and value assessment, analyze the forest ecological benefit of returning farmland in nearly nine years, and combine the Engel coefficient with the Pearson curve together to modify the evaluation results. [Results] By 2012,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land project of Danzhou City was up to 2.22 billion yuan. The most important value is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1.76 billion yuan, accounting for 79.5% of total ecological value. The following is carbon sequestration oxygen, 238 million yuan, accounting for 10.7% of total ecological value. [Conclusion] The ecological benefit brought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land project of Danzhou City is very significant, and effectively control soil and water loss in Danzhou City.

Keywords: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land; ecological effect; economic value; Danzhou City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8X(2015)04-0308-06

中图分类号:S157.1, X171.4

通信作者:孙保平(1956—),男(汉族),山西省原平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研究。E-mail:sunbp@163.com。

收稿日期:2014-06-11修回日期:2014-07-07

资助项目: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201004018)

第一作者:果超(1990—),男(汉族),北京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退耕生态效益。E-mail:275577963@qq.com。

猜你喜欢
儋州市经济价值退耕还林
儋州市关工委举办 骨干业务培训班
海南省儋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选择
海南省儋州市农村垃圾处理服务供给研究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当下油画市场视角浅析油画创作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经济外语类人才的企业价值
关于《教育的经济价值》的若干思考
儋州市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