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周迅大婚看“晚婚经济学”

2015-03-16 23:28
中国总会计师 2014年7期
关键词:结婚年龄晚婚周迅

7月16日晚,ONE NIGHT公益晚会上,40岁的周迅身穿婚纱,宣布与高大帅气的美籍华人男友高圣远的婚讯,两人别出心裁地在台上宣誓完婚。对于周迅大家都不陌生,演员、歌手、“联合国”任命的亲善大使及环保大使,今年更是获得法国文学及艺术骑士勋章……其不仅在中国和亚洲,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不小的名气。但对于“新郎”高圣远,大家却知之甚少。高圣远毕业于乔治·梅森大学,其在好莱坞被称为“多面手”,身份包括但不限于:美剧明星、电影演员、编剧、导演、制作人、餐厅老板、振动手表制造商……高圣远参演过很多热播美剧,其中《犯罪现场调查:(CSI)》里的监控录像分析&调查员“阿奇·约翰逊”是高圣远最成功、最有名的美剧角色。周迅突然宣布婚讯,给众多喜爱她的粉丝带来了一丝小惊喜,心中的女神终于在40岁的时候将自己嫁出去了。但对于娱乐明星,晚婚并非个别现象。

明星婚龄的经济学:体育和娱乐模式有区别

如果你关注体育明星,会发现其结婚年龄要早许多,伏明霞、郭晶晶、林丹、李娜,均是在结束运动生涯后,或仍在运动生涯期间就结婚。

为什么?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这和明星商业模式不同有关。

同样是粉丝经济,体育明星的粉丝关注的是运动表现,代言商关注的也是其运动成就。在现实生活中,粉丝会购买明星代言的产品,并将他们视为自己在运动中的模仿对象。

娱乐明星则是“活力经济”的代表。演戏相比于体育运动,显然是难以普及化的。粉丝普遍将明星看成崇拜偶像,而年轻、活力和未来可能性是组成这个象征的重要部分。在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中,结婚有妥协和追求稳定的含义,明星的活力和未来不确定性带来的溢价就降低了。

晚婚普遍化对社会经济学的影响

不光是名人,普通人的结婚年龄也持续着增加的趋势。

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20-29岁结婚人数比例从59.6%下降到44.9%,下降了15个百分点。男性的平均结婚年龄从25.3岁增加至26.7岁,女性平均结婚年龄从23.4岁增加到24.9岁,分别推迟了1.4岁和1.5岁。

这又是为什么?因为我们从农耕时代进入了城市化时代。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结婚的意义之一是公示效应。在农耕时代,由于人口流动性弱,人们相互熟识,一村人摆宴席吃饭、敲锣打鼓,都是在宣告二人在一起的合法性和排他性,对当地的社会和经济起到了稳定的作用。

到了现代,由于人口流动带来的城市化进程,这种结婚社会化的公示意义在减弱。人们从熟人社会进入了陌生人社会,在这种背景下,公示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和结婚的社会学意义的微妙变化相对应的,是结婚的经济学意义也发生了改变。在古代,结婚的经济意义也很强,但多体现在家庭内部分工合作和整体抗击风险上。现代社会由于分工细化不再需要男耕女织,社会保障提升也使得预期寿命大幅提高,结婚的经济意义,更多成了理性人的个人选择。

理性选择:对象OR工作?

人们生来有些东西是不可能无限拥有的,这就是时间、精力、金钱等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下,你可以选择读书,可以喝茶,可以打球,也可以谈恋爱和工作。

现代社会的人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是把精力分给婚恋能带来满足,还是成为一个工作狂能给自己更多回馈?答案因人而异。

研究显示,早婚在我国农村中历来很普遍,80年代一度愈演愈烈;即便在目前,在某些地方早婚现象依然普遍。而根据另一项权威调查,我国“剩女”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人口流动频繁的发达城市和地区,学历和收入越高,剩女比例也越高。

对于娱乐明星来说,在事业延续期分更多的精力给工作显然是明智的选择。而对于体育明星,在运动生涯前期偏向工作,运动生涯结束后则更多精力分给婚姻。

普通老百姓拥有的资源总体而言较少于明星,且对于城市和农村来说,选择的偏好也有较大差距。

从个人的理想选择来说,这不难理解。当一个人将精力更多分配给工作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回报的时候,人自然就分身乏术了。

猜你喜欢
结婚年龄晚婚周迅
“导演,你是对的!”
“导演,你是对的!”
俄议员提议:16岁可以结婚了
青年人为何晚婚或不婚
古人都会选择在什么时候结婚?
90后粗亲故事
如何用英语表达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