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红城血沃川北

2015-03-17 01:38谢达波供图中共苍溪县委党史研究室
中国西部 2015年18期
关键词:苍溪黄猫苍溪县

文/本刊记者 谢达波 供图/中共苍溪县委党史研究室

一座红城血沃川北

文/本刊记者 谢达波 供图/中共苍溪县委党史研究室

3月27日,“纪念红军强渡嘉陵江胜利80周年”大会在苍溪县举行,追忆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红四方面军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歼灭川军万余人,占领嘉陵江以西大片地区,踏上长征路,激励后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大力弘扬红军精神。

“一提起苍溪,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起红军渡、黄猫垭。”在游览闻名遐迩的国家AAAA级旅游胜地——红军渡景区时,讲解员来了个开场白:苍溪,古有“川北淳邑”之雅称,今有“锦绣梨乡”之美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年从苍溪走出3万红军,孕育了6位中央委员和8位共和国开国将军。

这个红色革命老区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80多年前,红11师由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倪志亮、红30军政委李先念率领进入苍溪,在苍溪建立川陕省苍溪县苏维埃政府,从此苍溪处处皆胜迹,山山垂青史。

山峦叠嶂今犹在,不见当年酣战人。苍溪这片红色土地留给今人哪些“红色”财富?今天的苍溪县又有哪些骄人的成绩来告慰英灵?

红军渡石刻

一个红色基因传承人

高耸的红军遗址塔,一块块黑底白字的石墓刻,一条长长的战壕……无不见证这个地方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一块曾经承载着新中国梦想的革命根据地,如今的红色文化遗址。

说到红军遗址,你一定会想到红色旅游、红色文化、红军精神等,但你很难想到如今还有红色基因传承人。而在苍溪这块土地上,曾经有用鲜血和生命为新中国书写历史的英雄,如今有不顾一切只为发展红色旅游的75岁老人。在苍溪县永宁镇兰池村有一个理想满满、执着传承红色文化的老大爷杨虎,高龄的他一讲到红军当年的情况便精神抖擞。

“兰池村曾是红四方面军31军91师师部所在地,留下了大量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资源,有‘红军遗址塔’‘红军石柱’‘红军碑林’‘红军树’‘红军井’‘红军战壕’等等。”杨大爷说,这个村拥有这么好的红色资源,就应该建立教育基地,传承红军文化,让子孙后代充分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红军精神是在特定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一种虽充满艰辛曲折却矢志不渝的昂扬斗志,是一种拼搏奋进不胜不休的坚贞追求。”苍溪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帖君帮说,红军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延续,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积淀与铺垫,还是我们应予传承弘扬的精神主流。

出生在革命年代的杨大爷,深深懂得红军精神来历的杨大爷,成天守护着这片历史遗迹,对红色文化情有独钟,所以他一直都有一个梦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实现自己“感恩共产党、发扬红军文化”的梦想。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为了挖掘当地的红军文化,杨大爷四处走访高龄老人,并从苍溪、旺苍、广元、巴中、宁强、汉中等地的党史办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为了保护好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他不惜一切代价,倾其所有,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石碑、石柱等红军文物。

目前,在杨虎艰辛的努力下,该地红军文化的挖掘、保护及红色乡村旅游的打造已初见成效:自撰自刻自立石碑40多个,红军文化走廊初具雏形。

如果你有幸前往此处,杨大爷都会在他亲自撰刻的“古驿道碑林”“红军遗址塔”“红军石柱”“红军碑林”“红军树”“红军战壕”“青凤寨烈士纪念园”等地方热情洋溢地为你介绍这里的红色经典,让你仿佛进入时光隧道,回到那段红色岁月,见到当时红军所做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艰难困苦的生活场景……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个人能力有限,加之亲朋好友的不理解,杨大爷在挖掘红军文化,打造红色乡村旅游的道路上走得很艰难,但他没有退缩,并表示自己会一直努力坚持,相信梦想最终一定能实现。“既把红军文化进行了传承,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会惠泽一方乡民。”谈及今后的发展,杨大爷有些激动地说,这里的红军文化底蕴深厚,生态资源十分丰富,交通十分方便,是发展红色乡村旅游的好地方。

一个“红色地标”幸福村

在外界看来,苍溪县黄猫垭与川北一带的众多乡镇没有两样。然而,不为人知的是,这个距苍溪县城102公里的乡镇,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几百名青年参加红军。

一座当年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偏远小乡镇,为何有那么多青年参加红军?黄猫垭的昨天与今天,又有着怎样的不同?带着众多的问题,我们前往黄猫垭,探寻它的红色秘密。

“自懂事起,母亲经常讲红军在山梁上打仗的事。因为没有足够的药品,好多战士在伤痛的折磨中慢慢咽气……”今年62岁的汪贵林重复着母亲讲述的故事:黄猫垭位于苍溪县城东北的蟠龙山梁上,山上盘龙寨和狮子寨之间的岩壁上,有一对黄色巨石,其形若猫,故名黄猫垭,四周山峦起伏,峻崖挺立,十分险要,是木门场通往苍溪的咽喉。1934年9月14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赶到敌前,抢占了黄猫垭要隘,15日拂晓,红30军主力88师从正面进攻,31军93师迂回攻击,对敌进行分割围歼,经4小时激战,敌人全部就歼。黄猫垭大捷后,红军分左右两路于9月22日直捣苍溪县城,取得反六路围攻的彻底胜利,为西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

追溯历史印迹,文化格外厚重;感叹今昔变化,成就催人奋进。

多年来,新一代黄猫垭人在劳动生产、建设家园的过程中,把土壤里锈蚀斑斑的弹壳和弹夹捡拾收藏起来,把嵌有多颗弹头的树木保护起来,拔掉烈士陵园坟头上的荒草,种上菊花和常青树,靠“人海战术”把最方正、最坚硬的青花石从山沟搬到山头,为英烈立碑……

春天的黄猫垭,空气带着泥土的芳香,山岗沟壑间成片的猕猴桃园里绿意盎然,粗壮的藤蔓分明让人感受到在积聚着力量,以待迸发开花结果。

黄猫垭龙狮村三组村民白彬是这片红土地的坚守者之一,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发展猕猴桃产业的同时还开了一家小商铺,书写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传奇故事:早在2002年投入18万元修建了三层楼住房,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过着“呼吸新鲜空气、吃着绿色蔬菜、住在生态世界”的小康生活。

红色土地哺育黄猫垭儿女,黄猫垭儿女发扬红军精神,艰苦创业成功后回乡发展。今年47岁的罗洪,是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闻着泥土气息长大的农村娃,也是苍溪县黄猫垭乡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2012年冬天,顶着呼啸寒风,怀着满腔赤诚,罗洪回乡在君寨村投资了300万元,发展红色旅游,开发“红色”财富,建起300多亩猕猴桃产业园。

①解放过后,苍溪各界群众聚集在城东人民舞台欢庆解放现场

②1954年,苍溪县城庆祝工商界批准会行业公私合营大会会场摄影/李三鸣

③1958年,苍溪县办起了超英机械厂,生产25mm摇臂钻、冷风式柴油机、电动机及其他农具,后转为县农机厂。图为生产车间检验产品

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苍溪县农机作业现场

⑤1984年,徐向前为苍溪塔山湾题字“红军渡”

⑥老苍溪县委大门

如今,走进君寨村,看到的是一块块平整的土地、一株株茁壮成长的猕猴桃苗、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水泥路、一幢幢在青山绿树中拔地而起的小洋楼,还有群众在罗洪的带领下斗志昂扬发展产业的激情。

“我家里的6亩地也种上了猕猴桃,今年试投产可收入3万—4万元;在桃园打工干活,每月可拿一千多元的工资,一年下来可以赚到一两万元。”君寨村二组村民王朝光幸福而信心满怀。

“在罗洪、白彬等人的带领下,村子的产业发展起来了,老百姓也脱贫致富了。”黄猫垭乡党委书记柯雄说,黄猫垭种植猕猴桃的村民越来越多,田间地头竖起了水泥柱,挂起了铁丝,上演着新世纪黄猫垭人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新“黄猫垭战役”。

“目前,黄猫垭已建成红心猕猴桃核心园1000亩、核桃产业园1000亩,有种植大户60余户。”苍溪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黄猫垭乡建成小型水库5座、山坪塘110口,先后硬化了通村公路89公里、通组公路380公里,境内多株千年古柏、银杏、水杉等名贵树木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70%……

岁月留痕,苍山为证,红军精神在代代传承,黄猫垭发展的决心更加坚决,红色旅游发展正在强势崛起。“黄猫垭歼灭战遗址将建成国家级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基地和4A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同时还将建立涵盖6个乡镇、24个村、面积约128平方公里的黄猫垭歼灭战革命遗址保护区。”苍溪县旅游局长刘平告诉记者,这一红色旅游景点经典景区在苍溪旅游发展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它是广元首条红色旅游大环线(旺苍红军城—木门会议旧址—黄猫垭歼灭战革命遗址—文昌宫苏维埃苍溪县委旧址—红军渡—血战剑门关遗址—广元红军文化园、红星公园)上的重要景点。

①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进入苍溪后,中共川陕省委正式批准成立中共苍溪县委。图为中共苍溪县委遗址外景,前殿大门上刻有“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对联。

②坦克实物

一座红色山水旅游名城

红色文化传承人杨虎几十年如一日,挖掘保护红军文化,并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红色乡村旅游;黄猫垭人发扬红军精神,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开发红色旅游景点……这些只是苍溪红色精神照进现实的一个缩影,对苍溪来说,红军渡、黄猫垭、谭家大院、王渡造船厂等红色遗址既是苍溪人的精神粮食的承载点,又是苍溪旅游发展蓝图的重要因子。

近年来,红色精神引领现实让苍溪旅游产业的发展迅速崛起,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在四川省乃至全国独树一帜。苍溪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生态红色旅游示范县、四川省首批乡村旅游示范县。2015年一季度,苍溪县旅游经济发展态势稳中有升,旅游收入8.6亿元,接待游客181.97万人次……

这组数据是印证苍溪旅游发展的标志,让人看到打拼天下的苍溪人为苍溪旅游业带来的变革与成就。

苍溪旅游发展嬗变何来?“从2004年中央出台《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开始,苍溪人便充分发挥苍溪是革命老区将军县和红军渡是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纪念地等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建设红色景区。”苍溪旅游局局长刘平说,十多年来,苍溪旅游产业完成了从无到有、有中做精的艰难发展历程。

如今,无数的革命遗址和珍贵的革命文物已成为苍溪人民追忆红军、缅怀历史的重要载体,成为苍溪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诗画嘉陵,山水苍溪,加快实施‘一江三湖’旅游发展战略。”刘平说,苍溪抓住具有南北借力、左右逢源的红色旅游开发地缘优势,融于与巴中(川陕苏区首府)、旺苍(中国红军城)比邻,南靠阆中古城,北临朱德故里、小平故居的红色旅游圈,同时完善红军渡口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高端策划导排“嘉陵印象•红色苍溪”红军强渡嘉陵江大型实景演出,新增参与性活动项目,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融入川东北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旅游界权威人士分析认为,当旅游业实现由单一文化观光型产品向人文、自然、休闲、度假体验型复合产品过渡,旅游业态实现立体式、多元化、全方位发展之时,“文旅兴县”已成为苍溪旅游业发展主基调。“苍溪人以苍溪县城旅游支撑中心,重点打造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黄猫垭红色旅游区两大景区和陵江镇、文昌镇、元坝镇、歧坪镇、东溪镇、龙山镇、永宁镇、白桥镇、云峰镇、高坡镇等十大旅游城镇,形成苍巴、苍旺旅游公路线路和川陕苏区红色旅游环线两条精品旅游环线。”刘平说,苍溪除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外,还将把苍溪统一建设成为城、景、游、娱、乐一体化旅游基地,并按照“一江两岸,百里山水园林,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建设目标,重点做好旅游景观、亲水设施、游船游览、城市夜景、绿化美化、水上游乐、文化体验等环节,形成完善的山、水、景城市旅游综合体。

绿色苍溪红潮涌,苍溪围绕“文旅兴县”发展思路,突出“红、绿、蓝”旅游品牌,正在由单兵作战的旅游营销模式走向文旅融合抱团发展模式,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旅游正成为这座西部县城的靓丽名片。

(责任编辑/德 翰 设计/张籍匀)

猜你喜欢
苍溪黄猫苍溪县
苍溪县:解民困办实事 加大社保行风建设力度
我放了小黄猫
浅析苍溪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路
失踪的女生
我的小黄猫
浅谈如何防范土地流转风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蝶恋花 苍溪梨花节
四川苍溪县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苍溪县秋季马铃薯种植技术
我放了小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