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功能与魅力价值

2015-03-17 17:24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畲族舞蹈民族

薛 峰

(集美大学 音乐学院,福建 厦门 61000)

畲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功能与魅力价值

薛 峰

(集美大学 音乐学院,福建 厦门 61000)

畲族舞蹈独具一格,它的艺术风格与畲族生活、生产文化息息相关,畲族舞蹈对于畲族人来说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是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一朵 “奇葩”。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是畲族舞蹈自身所具有的艺术风格、文化功能与艺术魅力,以期通过这些内容的研究来揭示出畲族舞蹈艺术独特的发展之路。

畲族;舞蹈;风格;功能;价值

在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中,畲族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民族。从地理分布来看,畲族人散布于我国的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安徽等省。从其生活的环境来看,畲族人喜好“封闭、僻静之地”,族人所聚居之地多为山区。从其民族文化来看,祭祀、祖先崇拜是其核心。从其民族发展来看,畲族的经济社会发展较落后于其他民族。从其民族心理来看,畲族人具有较强的民族认同感。正由于上述独特方面的存在,畲族文化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发展之路,而根植于畲族文化的畲族舞蹈艺术也成为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奇葩”。

一、畲族舞蹈的变与不变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日益紧密,民族传统的文化形态已然很难独善其身,保持其原生性,众多的民族舞蹈文化开始“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但在这一发展潮流中,畲族舞蹈文化却较好地保留了其传统形态,尚未发生较大地变异。

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畲族人的分布原因。在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中,畲族历史较为古老,经过畲族先民世代的迁徙发展,畲族人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足迹遍布长江以南各省,而居于同地的畲族人具有较强的民族认同感,并将传统文化视为其“精神支柱”;其次是社会经济原因。由于历史的缘故,畲族人长年居于深山老林之中,族人的交流圈仅局限于本族之间。直到上世纪的70年代,畲族人的生活、理念才有所变化,但这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潮流。而这也正好保护了畲族人的传统文化鲜受到外界文化的冲击,从而较好地保存了其原始形态;再次是社会文化功能原因。在畲族人的生活、生产中,舞蹈占据着极其特殊的地位,承载着畲族人所有的精神情感,几乎所有的风俗习惯都有舞蹈的影子。综合以上原因的分析,我们发现畲族舞蹈的原生态保持是其民族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当然,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畲族人逐步走出大山,尤其是年轻畲族人多选择外出打工,这些都加快了畲族人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的速度。畲族舞蹈也不再“闭门造车”,而是逐渐加入了其他的艺术元素。畲族舞蹈开始走上了一条遵循与改变、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发展之路。

二、畲族舞蹈的艺术分类

与其他民族舞蹈传统有所不同的是,畲族舞蹈形式与畲族节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绝大多数的舞蹈都是为各种各样的节日所准备的。据此,本文在对畲族舞蹈进行分类时,所依据的也是畲族的节日。

1.祭祀类舞蹈

在畲族舞蹈中比较有典型性的祭祀类舞蹈主要有传师学师舞、打王舞、铃刀舞等。除此之外,还有祭祖舞、龙头舞、迎祖舞、行罡舞,只不过这四种祭祀舞蹈在流传的过程中已经失传了。传师学师舞是典型的祭祀类舞蹈,在畲族人聚居区中广为流传。传师学师舞以祭拜先祖为内容,主要展示了畲族人祖先的忠勇威武,进而祈盼祖先能够庇佑畲族人平安幸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子孙兴旺。打王舞历史悠久,主要描述了畲族法师雷法有的英勇事迹。打王舞演员一般头戴红头巾、腰扎红神裙、足登腾云鞋,舞时伴以小扁鼓、铜鼓、龙角、手铃等乐器。打王舞有白鹤上山、擒石磨、炼红砖、安营扎寨等独特的舞蹈形式,舞姿利落明快、动作刚劲有力。铃刀舞多配合祭祖、祈雨、驱邪等祭祀活动,舞蹈动作以肩、手、脚的快速抖动为主,舞蹈造型变化多端,给观者以美轮美奂、亦真亦虚之感。

2.农事类舞蹈

畲族人的农事庆典舞蹈以钉鞋舞、米筛舞为代表,其中钉鞋舞已成功入选温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师学师舞的广为流传不同,钉鞋舞只流行于部分畲族聚居区。其舞蹈形式简单明了,舞蹈内容贴近实际,适宜于边歌边舞。每年的乌饭节、中元节,钉鞋舞都是必跳的舞蹈之一,通常都会有三、五个人围成一圈来跳钉鞋舞。钉鞋舞的舞鞋是特制的,木屐底部通常还钉有大头泡钉,跳舞时的节奏就是由泡钉所发出的。现在,钉鞋舞的传承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其舞蹈动作也只有极少数的畲族老者会跳。米筛舞是一种集体性舞蹈,是专门用来庆祝农事的。米筛舞的舞者多为女子,跳舞人数不限,舞蹈动作简单,进三步退一步、提脚同时将米筛划半圆是其基本动作。

3.交流类舞蹈

会亲活动是不同地域畲族人交流的主要方式,竹节舞、迎客舞是会亲活动的主要舞蹈形式。竹节舞又称竹竿舞、打竹舞,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畲族人吸引外来游客的招牌性舞蹈。竹节舞中的竹竿一般为四根或者十根,两根直放,两根横放,进而构成若干个正方形。舞者在跳舞时伴随着竹竿相互拍击所形成的节奏而将自己的脚放入正方形,然后再快速的拔出。以此为基本动作,快速而正确的在竹竿上欢快地跳跃着,周围的观者则可以以有节奏的击掌声为其伴奏。在所有的畲族舞蹈中,竹节舞以其独特的舞蹈形式而享誉全国,很多去畲乡旅游的游客都会亲自体验一把“跳竹竿”的感觉。迎客舞与钉鞋舞在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唯一不同的是迎客舞一般不用钉鞋。迎客舞通常有“请茶”、“引路”、“行礼”等舞蹈礼仪,该舞蹈充分体现了畲族人热情、豪放、好客的天性。

三、畲族舞蹈的文化艺术魅力

畲族舞蹈与畲族的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文化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畲族舞蹈既依托这些方面而存在,同时也是这些方面最好的诠释,而我们也可以从这些联系中窥探出畲族舞蹈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艺术魅力。

1.祭祀信仰中的舞蹈

在畲族人的心目中,祭祀与舞蹈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有学者认为畲族舞蹈脱胎于祭祀活动,有些舞蹈直接就是道坛科仪,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知道,在畲族人的起源史中,其祖先“盘瓠”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这只是畲族人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而已。但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畲族人对于祖先的崇拜信仰程度。而由祭“盘瓠”出发,舞蹈就逐渐渗透到了畲族人祭祀活动的方方面面,舞蹈中所谓的“功德”之说就是其中最好的说明。由此,我们就可以做出如下结论:首先畲族先民的顽强生存、艰苦抗争使得他们对自然的力量充满敬畏,相关的祭祀活动应运而生;其次畲族舞蹈的发展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依附于祭祀活动来存在的;再次祭祀与舞蹈的紧密联系使得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祭祀即舞蹈、舞蹈即祭祀。

2.农事活动中的舞蹈

从舞蹈艺术的角度来看,祭祀活动若决定了舞蹈的精神内涵的话,则农事活动决定了畲族舞蹈的穿衣打扮、道具装束。从古至今,畲族人就是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农事活动在畲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畲族人所穿所用之物都是为农事活动所准备的。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钉鞋、米筛这些典型的农用工具会出现在舞蹈中。而反过来,正是由于这些独特用具的出现,才使得畲族舞蹈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充满着原汁原味的乡土魅力。与此同时,从这些农事舞蹈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畲族人在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长期的颠沛流离时的乐观、自信,他们以苦难为乐趣、以奋斗为资本,从莽莽的群山中开辟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伊甸园”。

3.民族民歌中的舞蹈

虽然畲族的舞蹈极具特色,但事实上民歌才是畲族人最为擅长的。古代的畲族没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常是通过歌曲来实现的,尤其是在民俗活动、拜祖祭祀、婚丧嫁娶、闲暇休息、谈情说爱等特定情况下更是如此。据此,有学者就认为畲族的民歌是畲族舞蹈的源头之一。譬如畲族人在演唱种田歌、祝寿歌、采茶歌、出嫁歌等民歌时都会有相应的畲族舞蹈伴随之,甚至在一些特定的曲调中更是明确了应以何种舞蹈造型相配合。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从现有的畲族民歌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畲族舞蹈的影子。而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歌谣与舞蹈的结合是相得益彰的,民歌因舞蹈而变得丰富多彩,舞蹈因民歌而变得魅力无限。

四、畲族舞蹈的社会功能与发展之路

当我们仔细审视畲族舞蹈时就会发现它在艺术价值、社会功能、民族心理等方面具有多层次的意义,研究畲族舞蹈也就相当于探索畲族人的发展奋斗历程。首先是祭祀信仰意义。畲族人通过在祭祀活动时舞蹈,既表达了他们祈愿家人平安、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意兴隆、风调雨顺、社会和谐、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更想通过歌舞将“敬祖拜祖”的崇祖意识深深地镌刻于每一个畲族人心中,使其成为一种经久不衰的文化形态;其次是民俗文化艺术意义。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舞蹈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任务,即文化传统的保存与传承、民族精神的延续与展示、对外交流的连接与沟通。这些任务都关系到畲族人历史发展的走向,因此我们应慎重看待畲族的舞蹈;再次是认同归属意义。长久以来,不管畲族人迁徙到何处,他们都会将畲族舞蹈“带在身边”;不管畲族人身处何种苦难,他们都会将畲族舞蹈保存流传。因此,畲族舞蹈是一种精神符号,畲族人无论他们走到哪,只要看到畲族舞蹈,就会激起一段“乡愁”。而在此过程中,对于家乡、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归属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被强化;最后是大众娱乐意义。以竹竿舞为代表的部分畲族舞蹈兼具艺术与体育两种意义,有时族人间交流、娱乐健身甚至会成为主流功能。因此,我们要看到畲族舞蹈在丰富族人娱乐生活、促进畲乡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积极意义。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保护之路。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发展畲族舞蹈呢。一是积极发挥当地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成立专门的畲族舞蹈保护小组,聘请专家、学者对畲族舞蹈进行走访、调查、记录,为畲族舞蹈的入遗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坚持民间事民间办的原则,将畲族舞蹈的保护、传承任务交由畲族人自己管理。与此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扶持代表性传承人,组织专业的畲族舞蹈表演团体,并适当的引入商业元素、市场经济;三是实施畲族舞蹈进剧场、进校园策略。通过市场运作的引入,让畲族舞蹈表演获取源源不断的社会资金支持,使畲族人从中获得利益回报。同时将畲族舞蹈带入畲乡中小学校,让年轻一代的畲族人充分领略畲族舞蹈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为畲族舞蹈的传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畲族舞蹈较为全面地展现了畲族人的文化特色与艺术内涵,具有多重的艺术价值。而作为当今的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畲族历史的源远流长、畲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能够在畲族舞蹈的保护推广工作上走得更远。

[1]王虹.浅谈畲族舞蹈[J].大众文艺,2008,(1).

[2]郑晓.畲族节俗舞蹈的类型与文化特征[J].温州大学学报,2014,(2).

[3]雷明祥.试论畲族传统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9).

2095-4654(2015)12-0159-03

2015-09-10

J722

猜你喜欢
畲族舞蹈民族
我们的民族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永安“三月三”
学舞蹈的男孩子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舞蹈课
畲族三月三
畲族民歌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