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开设“亲子课堂”效果的定量分析

2015-03-17 11:21胡杰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置信区间问卷调查学前教育

摘 要:随着我国近几年人口生育高峰的来临,加强学前教育成为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学前教育的质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这种形势下,浦东新区开发了一批学前教育实验课程,“亲子课堂”的实验课就是其中之一。以浦东新区某试点幼儿园“亲子课堂”课程实施收到的课程反馈问卷的数据为依据,结合有关定量分析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和推断性分析相结合的统计学方法,尝试分析当前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在实施实验课程的过程中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以及对课程质量的有良性,并期待从中找寻规律,提出方向性建议,为其他课程的引入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问卷调查;置信区间;T检验

一、“亲子课堂”背景介绍

2006年以来,随着我国第一次生育高峰产生的“80后”一代相继结婚生子,中国第三次生育高峰正式来临,此次生育高峰将持续至2017年。随着我国近几年人口生育高峰的来临,加强学前教育成为我们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学前教育的质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浦东新区在各学前教育单位中选取部分试点单位,对现有课程进行了研发和改革,其中,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亲子课堂”被带到某公办幼儿园的课堂里。幼儿园开设“亲子课堂”课程,对园内三个年级19个班级的幼儿分批试点该课程,通过邀请家长每学期与幼儿共同参与课堂学习,达到家长与幼儿共同成长的目的,增加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家长与幼儿的交流。通过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让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和身心发展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课程反馈的总体评价

在课程实施后,幼儿园针对参加该课程19个班级共574名幼儿的父母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对参加该课程的家长发放课程反馈问卷,进行课程效果的调研和跟踪,以了解该课程的实施效果。在家长的配合下,经汇总,此次调研共收到有效调研问卷71份,其中父亲参加亲子课堂的问卷数量20份,母亲参加亲子课堂的问卷51份。

换言之,我们有95%的把握确定所有参加此次亲子课堂的家长对课程的评价得分处在29.91~33.73之间,由此可以推断,对于此课程总体而言,以满分40分的标准,家长给出的评分比较高,说明课程受到家长的肯定和认可,在将来的课程中,建议亲子课堂继续推广和实行。

对于具体各个指标,我们可以分别计算出各个指标的平均得分进行分析。如下表可见,指标2的得分最高,为3.32,其余指标1、指标3、指标4、指标5、指标7、指标8的得分相对较高,而最低分为指标10,得分2.94分。于是,我们可以简单得出结论:亲子课堂的互动性较好,而指标10:在培养了幼儿(家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相对较弱。

四、性别差异对评估结果影响的分析

由于男性与女性的个性差别,父亲和母亲在亲子关系建立的方式和程度上有一定差异,那么这种差异会不会对课程的评估产生影响,换句话说,来参加“亲子课堂”的家长性别是否会决定课程的受欢迎程度,弄清楚这点,有利于幼儿园了解邀请家长的同时是否需要带有性别的倾向性,或者针对男性女性家长不同的参加对象,研发不同的课堂内容。因此,我们需要对课程的样本进行分析,拟针对参加亲子课堂家长性别对评价结果产生的差异是否同样在整体中产生影响,用假设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参加该幼儿园亲子课堂,对评价的结果都没有影响,幼儿园在课程研发中无需考虑家长的性别因素。

五、建议

1.从以上家长调查问卷的分析,结合课堂师生反应可见,“亲子课堂”的短期效果比较显著,但我们要以短期综合长期效果来综合评定一门课程的好坏。如,通过课堂教授的技能、幼儿是否掌握并且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对于幼儿性格的形成是否有帮助、对亲子关系是否有所改善等等,都无法从一次课程中体现或改善,需要通过长期观察、一段时间的课程后得到体现。

综合上述对各个评估指标的分析,指标10,即“培养了幼儿(家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项得分较低,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由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看出效果,因此,此项分值正好反映了这一特点,我们应该通过长期观察和持续开展亲子课堂完善这一指标考查的内容。

2.在不同的成长背景下,每个家长和幼儿都有其自身特定的性格特点和偏好,这就决定了在学前教育中,我们不能一刀切,要根据他们不同的需要,力图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早教服务,让家长在参与指导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育儿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使家长与儿童共同成长。

3.加深课程开发,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在不断前行的研究进程中,仅仅对课程内容作宏观探究是不够的。在课程内容的开发上,应该联系一些具体课程领域,例如,艺术课程、语言课程、科学课程、社会课程、健康课程等,这些具体课程领域的适宜性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课程研究中,需结合各领域课程,开发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课堂内容,达到让家长和幼儿真正共同学习进步,而不是家长和教师配合幼儿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3]靳玉乐,黄清.课程研究方法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陈桂生.关于“教育研究方法”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97.

[5]张燕.社区教育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纪念中国幼儿教育百年学术论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6]陈艳霞.南京市社区学前教育的现状、症结及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作者简介:胡杰,男,1982年11月出生,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待答辩),作者单位:上海昂立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置信区间问卷调查学前教育
定数截尾场合三参数pareto分布参数的最优置信区间
p-范分布中参数的置信区间
多个偏正态总体共同位置参数的Bootstrap置信区间
列车定位中置信区间的确定方法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