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新格局

2015-03-18 01:33高丰
现代企业文化 2015年13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一带一带一路

文/高丰

“一带一路”的新格局

文/高丰

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表示,未来10 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到1.25万亿美元,亦即未来10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增长近3倍。

作为当前重要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显然是中国资本大规模走出去的重要落脚点,对外投资或将开启全新格局。

战略的背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李克强总理以“共同开创亚洲发展的新未来”为题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的亚洲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明确指出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一带一路”之所以受到国家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既有利于振兴中华民族,同时也能带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促进邻里兄弟间的共同繁荣。

商务部有关人士指出,我国跟周边国家有很好的政治地缘优势、比邻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经济互补的优势,这些优势都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发展平台结合起来。在“一带一路”的构想下,把这些国家构建成共同发展的共同体,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

在贯彻落实这个战略时,可以发挥贸易的独特作用。因为沿线国家各有资源,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或完善的工业体系等,对我国而言都有很好的互补性。在战略促进下,中国可以进口我们所需要的产品,出口他们所需要的商品,利用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需稳妥推进

新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加强与沿线国家8个方面重点领域的合作:一是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提升经贸合作水平,三是拓宽产业投资合作,四是深化能源资源合作,五是拓展金融合作领域,六是密切人文交流合作,七是加强生态环境合作,八是积极推进海上合作。

专家指出,作为一个长期性的国家大战略,“一带一路”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路的建设支持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加快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融合,形成新的长期增长的动力。

这就要求,相关的投资必需大胆规划、谨慎推进,基础设施项目是否能够在短期内带动经济活动的繁荣,直接关系到这些投资能否得到回报,从而影响到“一带一路”成功与否的概率。

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国与国之间的大区域间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否推动经济增长特别是促进地区经济融合,不仅是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需要政府间的长期合作。如果过度关注对短期经济增长的支持,很可能导致盲目、仓促上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大降低投资的效率以及长远的效果。

时代的需要

从数据来看,中国过去开放的重心在东面,主要面向亚太。而在现在面临的挑战下,为获得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全方位的开放势在必行。在“一带一路”的实施过程中,将挖掘出全新的市场需求。中国将与各方通过政策沟通、货物流通、基建联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的“五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优化经济要素的优化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将拓展出更大的发展空间,他国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中,都涉及长期融资,可以看出,无论是亚洲开发银行还是世界银行,整个布雷顿森林体系构建的金融体系已经完全被西方控制。因此我国希望进行补充,因为市场需求很大,仅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亚洲开发银行就预测为8万亿美元,现有的开放性金融都是杯水车薪,而且他们不是以发展为主题。所以构建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银行和丝路基金,都是为新时期新的战略格局变化提供长期融资工具,以促进实现这个大格局。

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微不足道,对世界市场没有显著的影响。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购买力平价估计的我国的经济规模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作为一个大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们通常说的“中国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同时,就像大象再也无法藏身大树之后,大国经济很难再如过去那样“韬光养晦”。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中国需要走出去,这不仅仅是因为全球危机以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提出了改革国际经济秩序的要求,其实也是中国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外部条件。“一带一路”战略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和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共赢的举措

这一举措将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带来双赢,并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消化其过剩产能、增加海外投资以及丰富的外汇储备。

这条“新丝绸之路”将在基础设施方面带来巨大的贸易及投资机会,涉及沿线国家的运输系统建设、港口建设、管道铺设、发电设施建设、环保项目实施、能源及资源贸易、消费、旅游开发等多个方面。

总体而言,在未来几年内,“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速稳定在5%—7% 的区间,同时也会对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产生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一带一带一路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