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老黄牛” 拒绝“老黄油”
——访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工会办公室主任张世永

2015-03-18 01:33张云龙
现代企业文化 2015年13期
关键词:老黄牛农民工精神

文/本刊记者 张云龙

甘为“老黄牛” 拒绝“老黄油”
——访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工会办公室主任张世永

文/本刊记者 张云龙

曾经前程无忧对“职场老黄牛”这一话题进行调查,显示35%左右的“70后”在工作上承认“老黄牛”的价值,“80后”中仅有0.79%的人能接受“老黄牛”的精神。在能接受“老黄牛”精神的人群中,普遍认为现在的职场“老黄牛”得学会变通,有时也得出位一下,“顶牛”一把,否则真的是落伍了。

“在现代职场中,如果老黄牛讲变通,那就变成‘老黄油’了。”这是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工会办公室主任张世永最直接的回应。这位已累计取得技术创新成果11项,有7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家对他的回应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以下答案。

《现代企业文化》:您是如何理解职场“老黄牛精神”的?

张世永:很多人都记得鲁迅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记得臧克家的诗篇《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

“老黄牛”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实干家的化身,是不怕困难、拼搏进取的开拓者的旗帜。他们也许不会迎奉上级,不会表现自我,甚至寡言少语,倔强耿直。但他们常常是一个单位的顶梁柱,业务娴熟、经验丰富,对待工作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尤其是他们大多在基层一线不计得失、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可谓是不会说话只会干活儿的“老黄牛”。

在现代职场中,如果老黄牛讲变通,那就变成“老黄油”了。“老黄油”往往表现出对工作拖沓推诿,对责任划清界限,对事业与己无关,对成绩无动于衷的态度,锐减工作激情,急降工作标准,猛跌工作追求,把自己置身于随波逐流的潮流中,失去了本该坚守的责任和使命,流落于无纪律无约束无原则的放任自流。这样的变化不仅阻碍了个人的成长,还会挫伤身边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带来人心涣散、庸懒散乱的负面影响,助长各种不良风气的滋生。

老黄牛精神是一种时代正能量,不应该过时也不会过时,随着时代的变迁会更加凸显其社会价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应该发扬老黄牛精神,勇于开拓,奋力创新,无论面前是荆棘,是坎坷,是漫漫长路,还是沉沉重负,都义无返顾,勤奋耕耘,用我们的心血和汗水来赢得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祖国小康、人民幸福。

《现代企业文化》:新时代、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赋予青年职工新时代老黄牛精神的要义呢?

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工会办公室主任张世永。

张世永:经常听到一些企业管理者抱怨说:新生代员工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做事懒散不求上进。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每个员工的心中都有一根精神火柴,他们都在等待有人去发现它、点燃它。美国学者杰克·弗朗西斯说得好:“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可以安排一个人到固定的工作岗位,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买不到创造性,更买不到员工的全身心投入,而你不得不设法去争取这些。” 管理新生代员工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继承和培育新时代的老黄牛精神,教育和引导员工切实把心思集中在“真干事”上,把行动用在“多干事”上,把目标放在“干成事”上。

继承和培育“老黄牛精神”,就是要树立干事创业的信念。事在人为,人在精神。当前,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决战之时,党和政府需要大力弘扬“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精神。如果稍有懈怠,就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有追求、有梦想的职场员工必须要有担当意识,困难再多不畏惧,压力再重不低头,挑战再大不服输,自我加压、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心无旁骛地想事、干事、成事。

继承和培育“老黄牛精神”,就是要树立岗位平台意识。每一位职场员工都要倍加珍惜工作岗位,倍加珍视发展平台。对待本职工作,应常怀敬畏之心,专心、守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尽心竭力、全身心地投入。

继承和培育“老黄牛精神”,就是要树立埋头苦干的态度。埋头苦干是老黄牛精神的核心。我们所强调的埋头苦干,不仅是实干、肯干,还要会干、善干;不仅要有埋头苦干的热情与执著,还要有敢于和善于创新的精神。要精其术,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要竭其力,对待事业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有老黄牛吃苦耐劳的精神,务求实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要乐其业,对工作有热情、激情,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履行职责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中享受工作带来的愉悦和乐趣。

《现代企业文化》:老黄牛精神在现代企业中影响和地位如何?

张世永:老黄牛精神是劳模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蓝领专家”孔祥瑞、“当代雷锋”郭明义、“农民工楷模”巨晓林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带动群众锐意进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勋。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千方百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广大员工心中扎根,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用“老黄牛”的精神,脚踏实地,抓铁留痕,持之以恒干下去,力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现实。

要以郭明义、巨晓林等先进模范为榜样激励干事创业,用良好的职业道德,依法履职,全力付出,当好排头兵、铺路石、螺丝钉,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做贡献。让我们走近老黄牛、认识老黄牛、学习老黄牛,从老黄牛身上感受精神的力量。

《现代企业文化》:杨善洲、巨晓林作为时代的楷模,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和品格?

张世永:杨善洲离休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他说:“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为了兑现这个承诺,他在山沟沟里风餐露宿摸爬滚打了20年。

巨晓林参加工作28年,先后参加了北同蒲线、鹰厦线、大秦线、京郑线、哈大线、迁曹线、京沪高铁、京福客专、北京地铁等十几条国家重点电气化铁路工程的施工。他创新施工方法85项,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他主编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成为接触网工的工具书。 巨晓林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民工楷模、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被选举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巨晓林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有追求、有梦想、有奋斗、有精彩,体现了“只要肯努力,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生观价值观。

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巨晓林同志是知识型新型工人、农民工的楷模。他们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淡泊名利、顾全大局、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老黄牛精神,为干部群众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现代企业文化》:据了解,您和郭明义、巨晓林等劳模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和革命情感,谈谈他们对你的影响。

张世永:2010年5月,接到上级指示,我承担了整理写作巨晓林事迹材料的光荣任务。我住在办公室临时搭的床上,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两三点钟,有几天连吃饭的时间都忘了。为了节省外出吃饭的时间,我买了很多方便面,饿了就用泡面充饥,星期天还要加班。有一天,我突发疾病,同事叫来救护车把我送到医院,做完手术第三天我就回到单位上班了。领导说:“世永干工作有一种拼劲。”有人说好文章需要反复推敲,我的感受是好典型必须经过千锤百炼,巨晓林的事迹和精神已经深入到我的骨髓里了。

巨晓林参加全国总工会组织的劳模进京观礼活动,当活动结束时,他来到我的办公室辞行,他手里拎着一盒月饼,诚恳地对我说:“这是总工会发给我的月饼,送给你,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为我做了那么多,谢谢你。”等巨晓林走后,我用特快专递把月饼寄到他家,这是巨晓林的荣誉,应该让他的家人分享。巨晓林的妻子宋小平不胜感激地说:“吃完了月饼,俺就把盒子收藏起来,这是老巨的荣誉,也是领导的一片心。”

在与他的交往中,他不止一次对我说:“没有电气化,就没有我巨晓林。”我把自己搜集到的几本专业书送给他,他笑的阳光灿烂,在一本书的扉页上题写了“祝长期以来关爱我的恩师张世永身体健康、工作愉快、万事如意”。他每次从工地来北京开会,都要来我办公室坐坐,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2012年11月6日,组织安排我送巨晓林参加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代表驻地,幸运地见到“当代雷锋”郭明义,并得到郭老师签名赠书。那天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写下了《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学习郭明义同志》的文章。他的职业是那么平凡,他的家庭是那么普通,他的生活是那么艰苦,而他的事迹却是那么令人感动和震撼,他的精神是那么的伟大和崇高。

郭明义说:“人活着,得干点有用的事儿。” 巨晓林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扑下身子干。”几年来,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专业技术,相继发明了“防覆冰电力导线”“防覆冰接触网导线”“合成坠铊”等实用新型专利,获得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获得集团公司“爱企立功标兵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现代企业文化》:贵企业在宣教工作方面是如何选优树模创品牌的?

张世永:2007年,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新签合同额、营业额首次突破“双百亿”,企业改革发展驶入快车道。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员工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集团公司党政工团制定下发了《关于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强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培养“主人型、敬业型、文明型、知识型、创新型”职工的总要求,坚持对数万名农民工实行“同学习提高人、同劳动激励人、同管理尊重人、同生活关心人、同报酬体贴人”的“五同五人”管理,让农民工感到有尊严、有地位、有前途,从而实现了企业、广大员工和农民工的共同发展;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工作的决定》,确定巨晓林等9名同志和一个集体为集团公司“十大先进典型”。

在选树典型过程中,我们把握时代主题,创新方式方法,立足持久引导,让先进典型“站得高”“叫得响”“树得牢”。

把握时代主题,让先进典型“站得高”。2007年12月,集团所属一公司在安排一年一度的“爱企立功标兵”竞赛评比工作时,首次把农民工纳入评比表彰范围,巨晓林等20名农民工被授予“爱企立功标兵”称号。2008年4月,集团公司领导再次组织有关人员对巨晓林先进事迹进行深入采访,撰写出了《新时期“五型职工”的优秀代表——巨晓林》长篇通讯,提炼总结了巨晓林的“五种精神”,并制订了学习宣传巨晓林工作计划,全集团兴起了“学习巨晓林,永当铁路电气化建设排头兵”的热潮。

创新方式方法,让先进典型“叫得响”。2009年4月27日,《工人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改写施工教科书的农民工》,同时配发了评论《圆梦的理由》。5月17日,《人民铁道》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做新时期知识型农民工——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接触网工巨晓林》长篇通讯。2010年5月3日,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农民工巨晓林刻苦自习,努力成为知识型新型工人,成为农民工的楷模,应大力宣传他的事迹。” 中宣部组织中央新闻单位对巨晓林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采访报道,从此,巨晓林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全国重大典型。

立足持久引导,让先进典型“树得牢”。善于用创新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关心和爱护先进典型。2010年5月1日,公司聘任巨晓林为“工人导师”,成立了“巨晓林创新工作室”,命名他所在的接触网六段一队三班为“巨晓林班组”。2011年1月8日,巨晓林荣获全国“十大责任公民”称号并被提名为“感动中国”人物。 2012年6月28日,巨晓林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受到中央领导亲切会见。2012年7月3日,在各级组织的培养关怀下,巨晓林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自2008年以来,我们大力弘扬巨晓林的“五种精神”, 构筑了坚强有力的国有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有力地促进了职工队伍建设,促进了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了企业经营生产规模、企业发展方式、企业综合实力、企业品牌形象和员工生活条件 “五个大变样”,集团跻身于“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行列。

猜你喜欢
老黄牛农民工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扶贫战线上的“老黄牛”
拿出精神
编书育人的“老黄牛”
不爱叫的老黄牛
老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