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单独二胎新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5-03-18 07:30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王卫琴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人口年龄劳动

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 王卫琴

单独二胎政策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即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变的基础上开放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新政策。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促进各阶段人口年龄结构的平衡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此项政策短期内对经济发展影响可能不太明显,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将有十分积极的经济效益。

一、单独二胎新政策提出的背景

(一)人口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大多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一种社会发展必然相伴的阶段。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从紧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年龄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性逐渐显现,老龄化日趋严重。从2001年到2013年这十二年期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比上升了百分之三个点,这一警惕性变化将意味着青壮年人的养老负担将继续加大。现在有的家庭已是两个年轻人负担四个甚至五、六个老年人,即使大多数老年人都有基本养老保险,一旦遇到老人生病住院等急需人手帮忙的情况,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依旧会给年轻人带来十分沉重的经济和思想负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条件的进步、生活物质的富裕、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已是无需争辩的事实。未来二三十年老年人口比例将急剧增加,这就导致我国原有的丰富劳动力资源优势逐渐被蚕食,甚至影响到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储备,在与国外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可见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调整计划生育政策,适时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就能够从根本上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一段时期以后增加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储备劳动力。

(二)低生育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资料表明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与经济增长是呈正相关系的,所以说人口数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十分有利的促进。相对丰富的人力资源因素,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工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利润。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从紧的计划生育政策、社会生活成本上涨及工作竞争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适龄妇女的生育水平降到了历史低位,已经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低生育水平,人口增长速度已趋过慢,劳动年龄人口已趋缩减。虽然避免了人口众多触发粮荒等资源紧缺性问题,但长此以往又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制约,低生育水平导致我国原有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GDP潜在增长率随之消退。

(三)性别比例失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受我国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老一辈重男轻女的倾向仍然存在,出现怀孕后发现不是男孩就有可能选择流产,这样导致新生儿性别比例逐渐失调。虽然单个家庭不以为然,但是选择性生育的后果就会导致婴儿买卖、婚姻买卖、劳动用工歧视、家庭矛盾等的重大社会安定问题,从经济角度来看也会造成行业招工不平衡、不同行业发展不均衡,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畸形怪相,共建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受到严峻挑战。

二、实施单独二胎政策的建议

(一)科学制定长远的人口发展规划

纵观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先由最初的“人多力量大”放开生,到上世纪80年代的急刹车式的严格从紧,从本世纪初的双独可申请二胎试探性放松,再到近来的单独二胎的新政策逐步落地实施。不可否认,每个阶段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实施都为了应对当时的社会背景,都曾对当时的经济发展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口政策的制定不仅满足于我们遇到问题就能及时做出调整的灵活性,由于人口发展存在时滞性,更需要我们吸取以往的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科学研判我国资源供给能力和周期及经济发展所需劳动力资源的供给速度和质量,未雨绸缪,提前研判,科学规划,制定适合与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相协调的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

(二)科学落实单独二胎生育政策的实施

单独二胎政策的落地实施主要是介于我国人口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在一定程度上还满足了部分现有独生子女家庭再生一个孩子的愿望,减少了家庭失独的风险,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意义。但是这一政策的放开应循序渐进、逐省研判、错峰实施。像江苏省农村城镇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情况,从改变今后人口结构和养老压力等方面就建议尽早实施;像山东、安徽、河南等人口大省农村家庭已经平均一个半孩子的情况,建议推迟实施,可实行双独可申请二胎等过渡性政策。另外还要考虑各省现有人口结构比例、人力资源就业状况、养老保障负担大小、未来经济发展趋向等统筹考虑开放时间,切不可跟风追新。

(三)科学准备单独二胎政策实施的预案

单独二胎政策的逐步实施长远来看能够改变近年来现有劳动年龄人口连续逐年下降的状况,提高潜在的经济生产力,从根本上有利于老龄化问题的缓解。从短期来看,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将减少部分劳动妇女人口数量,反过来出生率也会有所提高,随后上学压力、就业压力、住房压力、养老压力、以及物价上涨压力等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现阶段要大力发展学校、养老、医疗、住房等基础性保障实施,提升未来劳动力人口教育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储备必要的物质资源来应对可能预计的紧急情况。另外,根据人口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人口生育政策,因势利导地选择实施单独二胎还是放开二胎、甚至严格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

三、调整人口政策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从社会发展历程看人力资源对经济的影响

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生育率的下降程度尤其明显,从紧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抑制了人口基数的增长,资源的粗放型利用得以缓解,经济出现高速发展态势,GDP增长势头凸显,经济学家普遍认同正是这一时期的人口缓增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外学者进一步指出经济的增长不仅在于生产的积累、技术水平的提高等基础条件,而且经济的快速发展还离不开适度的人口增长这一重要因素。盲目的人口急速增加反而会消耗更多的社会资源,拖累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简而言之就是人口大国不一定能成为经济强国。虽然人口增加可以带动劳动力资源的增加,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这只是满足了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所以说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是具有紧密的正相关关系,而不是正比例关系。深层次分析表明,人口增长的多少只是决定了劳动年龄人口的多少、市场规模的大小,而劳动年龄人口的质量增加和提高才会对科技进步、经济繁荣、社会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当前不仅要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来增加人口数量,更要通过调整教育培训投入力度来提高劳动年龄人口质量,从而调整人口年龄结构比例。为今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经济发展埋下丰富的人力资源成本,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劲。

(二)利用生产函数和经济增长方程式看人力资源对经济的影响

产出增长是一个新概念,主要是通过投入生产的要素增加、生产技术的改进来提高生产效率,特别是劳动力因素的投入。根据传统理论来看,经济增长与资源的富裕程度和劳动力投入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列出的关系式就是Y=F(K,L)。其中Y代表实际产出,K代表资源,L代表劳动力。这种方程式只是对经济学简单浅析的理解,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不断发展,这个方程式已将劳动力资本与技术水平以及劳动力资源如何分配都逐渐归纳进来,其理论模型也得到了不断完善。针对不同类型的经济模型,我们还需要将土地成本、技术成本、人力资源培训成本、劳动年龄人口替代率等多个中间变量,参考其权重大小来对经济增长做出比较全面的分析和预测。

结合中国国情建立经济增长方程式,必须重视以下因素的贡献率:第一,从紧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生率,一定时期内人口总量增长放缓,资源总成本消耗率下降,在拥有充裕劳动年龄人口(特别是60、70年代出生,80、90年代成人的青壮年人群)情况下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增长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劳动年龄人口,依旧要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下适时调整人口数量增长速度,提升劳动年龄人口质量增长速度。这样才能保持劳动年龄人口相对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持续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人口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命运问题,经济问题则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问题。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劳动年龄人口这一重要因素,劳动年龄人口的富裕程度又决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适时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将不仅有效地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过快、社会养老负担过重、劳动年龄人口短缺等社会问题,而且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持国际竞争力提供持续动力。因而我国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同时把握住时间窗口适时开放单独二胎政策,实现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掌握人口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实现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1]田茂勋,吴贵洪.关于“单独二胎”政策实施问题的几点思考[J].管理观察,2014

[2]王荃.浅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放开“单独二胎”政策谈起[J].新经济,2014

[3]吴勇毅.放开“单独二胎”政策落地有望增强经济长期内生动力[N].通信信息报,2013

猜你喜欢
人口年龄劳动
变小的年龄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热爱劳动
年龄歧视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