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青少年精神家园 传承咸水歌疍家文化

2015-03-18 12:42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街道文化站谢棣英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期
关键词:滨江文化站广州市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街道文化站 谢棣英

青少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的成长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民族的整体素质乃至命运。目前广州市有未成年人160多万,这是一个必须由全社会共同悉心爱护的庞大群体。倡导青少年学习了解中国民族文化,提供健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青少年文化品位和鉴赏力,一直是文化工作的目的和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滨江街道文化站的群众文化工作重心就是要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并通过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疍家文化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使青少年在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认真学习独具特色的咸水歌和源远流长的疍家文化,提升内在素养。

一、目标明确,传承疍家文化推广传统咸水歌

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街作为广东省“民族民间(咸水间)艺术之乡”,最具特色的咸水歌于2007年入选广州市首批、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笔者作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咸水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更有责任去培育新人,令咸水歌在新一代孩子的身上闪烁别样光芒。因此,为了传承民间咸水歌艺术,我们通过广州市民间咸水歌文化传承基地——滨江地区大元帅府小学,并辐射到周边大中小学,培育咸水歌苗子。我们充分利用文化站和学校场所培育青少年,举办培训班,开展以“关注传统文化,呼唤疍家记忆”为主题的演讲等系列活动,使青少年领悟到:“未来是属于自己的,今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徜徉,明天要像勇敢的海燕一样去搏击风浪,用我们的智慧把传统疍家文化传承下去。”

咸水歌是民间歌谣中的一种,也是广东民间音乐中的一种。滨江街咸水歌是滨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构筑滨江文化的基石。但必须看到,在全球化观念与市场化运作的多重挑战之下,尽管同属珠江流域,由于疍民的自然、文化生态截然不同,歌曲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因此广州咸水歌这一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筑巢引凤,推进咸水歌艺术的普及和提高

为了使传统文化不流失、使民间艺术发扬光大、使水上居民的咸水歌走上陆地,海珠区滨江街道文化站认真管理和对外宣传民间咸水歌,使咸水歌在青少年的传承中由自娱自乐的发展形式转为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形式。一方面,整理归档各类咸水歌文化资料和发掘了解民间艺人,在传授中做好历史人物的传承工作。另一方面,写词谱曲中融入现代元素,不断丰富自我内涵,焕发青春风采。

此外,我们建立滨江地区青少年“咸水歌”培训基地,从娃娃开始培养。在大家的努力下,培训基地参加培训人数从原来的50人,发展到现在的600多人。当你看到这些来自“咸水歌之乡”二、三年级的孩子们,稚嫩幸福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有滋有味的唱着“咸水歌”的时候,从那歌声甜美,神情陶醉的目光里,再也没了昔日“疍家人”唱咸水歌时的酸楚,而是对新生活的赞美和对明天会更好的期望。

三、挥斥方遒,引领民间咸水歌文化硕果累累

2012年7月3日,滨江地区第33届“羊城之夏”青少年暑期系列活动开幕式暨“疍家记忆”广州市民间文化(咸水歌)传承基地汇报演出。滨江地区的“羊城之夏”至今已坚持34届,通过与民间文化活动紧密结合,活动年年创新意。这个系列陪伴了无数青少年,成为青少年每年酷暑守候活动之一。

2014年7月5日下午,在大元帅府广场的第四届广东珠三角咸水歌会青少年传承专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来自广州、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以及海珠、番禺、南沙和天河等市、区的13支中小学和幼儿园艺术团队参加演出,小组唱、表演唱、男声独唱、二重唱、舞蹈和情景表演等轮番上场。最后压轴的是滨江街名都幼儿园的小萌娃,这些3~4岁的小朋友,他们坚持了近一个下午才得以上场演出,但一出现,渔网、竹帽,稚嫩的脸孔加上优雅的舞姿,萌化了所有现场观众的心,确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2014年12月15~18日,广州市民间咸水歌文化传承基地的后乐园街小学咸水歌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参加了广州市第七届学校艺术节声乐比赛,凭借饱含岭南文化特色的咸水歌《杨桃爽脆真好味》在强手如林的声乐比赛中荣获区二等奖。

四、步步深入 ,为咸水歌活动创造环境和条件

广州市市长陈建华指出:“要坚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建设,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抓好精神产品的创作和生产,丰富和活跃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我们深深认识到,街道文化站是青少年的校外教育和活动的场所。因此,我们除积极发挥地区内大中小学的操场、音乐厅等的作用外,还充分利用街道文化站、“滨江科普文化广场”“海印群众文化广场”“大元帅府广场”和滨江沿线堤岸等场这既发挥了文化站不仅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素质教育的阵地作用,又树立了咸水歌的“品牌”效应。

五、积极探索,寻求青少年咸水歌发展新路子

与时俱进,与经济同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弘扬先进文化,创出自己的地方特色,寻求青少年咸水歌发展新路子,为文化强市、为文化大省已迫在眉睫,特建议如下。

第一,民间咸水歌艺术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情,把民族艺术列入中小学教学内容,更有利于民间艺术的巩固发展。

第二,使咸水歌不断传唱并能登上大雅之堂,体现地域化和方言化。

第三,繁荣未成年人文艺创作,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产品;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文化产品的演出推广工作,多渠道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四,需要吸收借鉴国内外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学术成果。

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丰富青少年的精神家园,弘扬民间文化艺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形成合力,需要我们广大群文工作者和民间文艺爱好者,特别是方言歌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们要不断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更好地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为弘扬传统文化,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青少年历史使命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

猜你喜欢
滨江文化站广州市
福州滨江私宅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芜湖滨江天际线
新时代基层文化站所如何开展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
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新举措
新时期乡镇文化站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