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力需求的分析

2015-03-18 18:29万海霞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吉林省毕业生院校

□万海霞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也逐渐得到了重视。毕业生的不断增加,使得高等教育人才在规格和结构等方面与社会发展之间出现了矛盾,影响着社会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因而就社会企业对吉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能力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一)强烈的责任感。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都是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作为一个员工应有的素质,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必备的条件。企业进行人才招聘中,首先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就是敬业、爱岗,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将这种精神作为人才最重要的素质[1]。企业希望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能做到热爱自己的岗位,并尽职尽责。通常来说企业对有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员工都比较青睐,只要高职毕业生能做到爱岗敬业,虚心学习自己的岗位知识,很多的企业将愿意为其提供就业岗位。

(二)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相关调查显示企业将吃苦耐劳作为了招聘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很多的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都会考虑到毕业生在岗位中的抗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甚至有的企业会在招聘中更加重视一些农村地区或者家庭贫困的学生,认为他们比较能吃苦,并且在工作中能抱有一颗积极的心,不断追求上进[2]。

(三)较强的专业能力。吉林省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这在企业招聘中占有了一定的优势。很多的企业都将个人专业技术作为了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作为高职院校,更应不断地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能拥有较高的实践能力。

(四)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近年来也成为了企业招聘的重要条件。很多企业都将团队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作为了人才评估的标准,对毕业生要求一定要在团队中充分尊重他人,并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积极维护团队合作的关系,使团队合作产生更高的价值。此外,企业对员工诚实守信的要求是相当之高的,诚实守信不仅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同时也是对从业者的基本道德要求[3]。只有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才能保障自己工作的稳定,从而推动企业的不断前行。

(五)创新意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已经成为了新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这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创新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当前吉林省很多的企业已经将毕业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作为了招聘的重要条件,而对于一些创新能力差,又不愿意主动进行学习的毕业生企业大多不愿意接受。

二、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评价

(一)缺少诚信度。很多的毕业生在追逐个人价值方面显得比较盲目,出现频繁的跳槽情况。在相关资料调查中显示,高职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后,普遍换了三到四份工作[4]。此外,还有很多学生诚信度比较差,就业单位为其提供了学习培训的机会之后,就离开岗位,对企业造成了损失,这也直接造成了用人单位的不满。

(二)吃苦耐劳精神差。通常吉林省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都会被分配到一些比较基层的工作岗位中去,从最低层做起,逐渐来熟悉生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工作枯燥又比较辛苦,从而很短的时间内就离职,缺少在岗位中的奉献精神。

(三)适应能力差。高职院校所学习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很多的知识仍然需要在工作岗位中进行总结和学习,从而达到真正的提升。但很多的吉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中学习能力显得比较差,对新的知识和技术并没有引起重视,甚至认为用人单位要求太过严格,很难适应工作岗位。

三、高职院校基于企业需求培养学生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对吉林省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综合素质上可能会稍微差一点,但并不代表他们不会被社会所接纳,较高的职业素质则能帮助他们在未来就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培养学生敬岗爱业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责任心,将自己的工作作为毕生的事业,全身心投入到企业工作当中去。很多的就业单位在人员招聘过程中首先要求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对此,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以此来保障学生毕业后能良好地进入工作状态。

(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之一。现代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生活中是“公主”是“王子”,很少有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对社会的了解不够深刻,心理不成熟,抗压能力差,在走向社会后很多人都很难坚持工作。因此,高职院校积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普遍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这也是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很难参与到实践工作中的重要原因。对此,高职院校应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从而提升他们在岗位中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工作岗位中如果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所有的工作的。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才能保障工作的正常进行,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于刚刚毕业将要迈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合作,是他们将来工作中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个人发展中的基础条件。对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在日常的教育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或者分配相关的项目以小组的形式要求完成,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避免在未来工作中的能力缺失。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吉林省高职院校来说,学生单靠从教师那所获得的知识已经很难满足工作岗位中的需要。在现代社会竞争如此强烈的情况下,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把握现代企业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和发展趋势,不断地汲取全新的知识和技术,以此来进行知识累积,在未来岗位中实现质的飞跃。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我国高职院校明显存在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锻炼,引起学生对社会的反思,从而达到锻炼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四、结语

在当前就业压力不断上升的环境中,大学生就业呈现出了十分严峻的形式。在这种环境下,只有毕业生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才能在社会中得以立足,从而走向光明的未来。

[1]陈国方.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J].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1):51~56

[2]常满荣.高职院校软实力提升问题研究[J].科学决策,2012,4(12):41~43

[3]张成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7(6):32~36

[4]罗晓春.高职院校软实力的内涵和表现[J].价值工程,2013,2(20):20~26

猜你喜欢
吉林省毕业生院校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