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对比分析

2015-03-18 18:29杜会冉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错报会计报表审计工作

□杜会冉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在账项导向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的基础上,风险导向审计产生,并且逐渐成为广泛使用的一种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即把被审计的企业风险评估当作审计工作的基础,并且对影响被评审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同时针对量化风险的水平来确定被审计企业所需实施审计的具体范围和重点,并积极采取具有实质意义的审查手段[1]。其中,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内容就是识别风险与控制风险。

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视角狭窄。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对于企业的环境与经营的风险无法进行宏观意义上的了解与评估,而只是在微观的角度对其进行风险的评估。所以,审计工作更看重会计处理细节,一定程度上严重忽略了企业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对自身和会计报表造成的严重影响。

(二)审计工作的思路空洞。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观点就是简化主义,并且审计工作的具体思路大部分都是从点到面的简单思维,并没有使用具有系统性或者是整体性的审计观点,同时也未对被审计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予以重视,没有切实落实全面深入的掌握了解,所以,使得企业经营风险以及其会计报表错报的风险无法形成具体的联系,最终造成企业审计工作的价值出现下降的现象[2]。

(三)审计工作的方法不正确。制度基础审计的方法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应用最为常见,这种方法主要以实质性的测试为主,将固有风险规定为较高水平,所以严重忽略了评估工作的重要作用,却把过多的精力用于对风险评估进行控制,同时还采取实质性的测试程序等,致使对固有风险的评估效果不理想,具有较大偏差。这种设计方法无法及时发现企业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情况,也无法对审计资源进行具体的优化与配置,进而使相关的审计工作人员更加注重企业内部的小错误,同时也严重忽略了企业内部的大错误。

(四)审计工作的证据不充分。审计风险在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中是比较常用的模型,其中,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都会受到企业自身内部环境的较大影响,同时两者间始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此同时,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以及固定风险三者是不可能实现分离的,所以,需要依照审计风险模型对风险水平执行审计的程序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

(五)审计成本无法降低。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风险导向审计并未降低审计工作的成本,具体原因如下:一是在对企业运营的固有风险以及控制风险进行评估和量化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消耗审计人员大量的时间。二是针对人力资源问题,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需要参与的成员较多,所以,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三是风险导向审计应用在实际中时,需要积极运用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样也需要具备相关的通信与硬件设备等。以上三点都需要消耗较多的成本,所以,风险导向审计无法有效降低审计的成本。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把被审计企业的错报风险评估当作具体的基础,并全面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在战略管理理论与系统理论应用于审计实践的基础上,推动了审计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3]。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以及其经营的环境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企业内部的具体控制制度,将企业的经营风险与会计报表错报风险的评估工作当作正确的引导方向,进而科学合理地对企业财务报表错报风险进行具体的判断。

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对比分析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方法中心得到转移。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只是对企业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估,并具有一定的直接性,但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是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估,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最终准确地确定出具体的检查风险。相关的注册会计师也需要对被审计企业实际的行业情况与其具体的经营方向以及经营的风险等进行错报风险的评估。这种审计方法的优点就是能够将审计工作的中心转移到风险评估上,进而能够更好地识别与评估企业会计报表的错报风险,并科学合理地设计风险点,积极进行控制测试以及具体的实质性程序。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评估方式转变。一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企业经营风险的评价并不是对发生错报概率进行直接的评估,而是以企业经营风险的评估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影响因素,这样能够更好地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报[4]。二是对风险的分析由零散化转变为结构化。风险分析的结构化对风险因素可以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与考虑,同时可以将其有效地进行联系,这对于综合风险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三是积极扩大分析性复核审计的取证功能。根据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理念,分析性复核审计的取证功能正在扩大,而且不断向多样化的趋势前进,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财务数据的深入分析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可以对非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获取审计证据的重点转移。在审计证据重点进行获取的过程中,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已经逐渐以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与财务的相关工作人员所提供信息的方式转变成了主动向工作人员以及外部人获取具体的信息。除此之外,审计师需要积极发挥“内查外调”的明显优势,并且在供应商或者是销售商询问的同时,对业内人或者是专业咨询人看法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进而有效完善自身的判断。

(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提高了审计工作记录的要求。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型对于审计工作的记录没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大部分的注册会计师在实际的执业过程中,也没有按照相应的要求来进行审计的程序。同时还可能实施了审计程序,但没有对审计工作进行记录,因此,对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与后期的检查产生了负面的影响[5]。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记录有了具体的要求,这样能够更好地控制程序的履行与审计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更具体地明确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责任。

(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内部控制。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内部控制,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对被审计企业业务活动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并对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进行保护,进而使会计资料更真实更合法。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就是控制程序、会计系统、控制环境。与此同时,内部控制的内容还扩充到了五点主要内容,即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控制环境、控制监督以及风险评估过程[6]。

五、结语

总体来说,在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当下,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经济与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进而导致会计事务所自身的责任也不断增加。所以,审计师也同样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也需要使用科学合理的审计方式,积极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合理降低审计的风险。被审计企业的经营风险就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具体基础,并以宏观的角度进行企业会计报表错报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同时设计并实施相应的控制测试以及实质性的程序,使得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落到实处,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1]施忠民.基于审计模式的风险模型与风险导向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3:43~44

[2]刘春阳.风险导向审计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2:110~111

[3]苏娜.解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问题[J].会计之友,2012,23:53~54

[4]折小芳,柒国庆.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4,14:79~81

[5]罗星.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职业谨慎相关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3,12:95~97

[6]杨瑞明.风险导向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9):190,194

猜你喜欢
错报会计报表审计工作
基于数据挖掘的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事前震慑”与“事后纠偏”: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错报和重述的跨期监管研究
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事业单位会讣报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审计的重要性原则及应用
完善新制度下高校会计报表体系的思考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