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2015-03-18 18:29王晓华尤阳阳尤宜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高校教师维度

□王晓华 尤阳阳 尤宜宜

一、引言

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是指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和工作的环境等与工作相关的各方面状况的一种带有自己主观情绪的感受。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面对长期工作压力下,产生的情绪和行为都衰竭的极端反应,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工作热情,情感淡漠,工作满意度低。因为教师这个职业任务繁多、连续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所以,教师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受,对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学生道德思想的培养、学校规定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就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辅以职业倦怠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研究,充分结合国内外研究的结论和高校教师的实际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并找出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降低其职业倦怠感的有效路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从5所普通高校中随机抽取202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接受问卷调查,然后剔除无效问卷22份,剩下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89.1%。在这180名被调查者中,其中男教师有84人(46.7%),女教师96人(53.3%);年龄均在31~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岁;助教42人(23.3%),讲师65人(36.1%),副教授48人(26.6%),教授25人(14%)。

(二)测量工具。

1.职业倦怠量表。本研究的测量工具采用的是李永鑫编制的中式工作倦怠量表(CMBI),该工作倦怠表一共有3个维度(耗竭维度、成就感降低维度以及人格解体维度),其中每个维度包括5个项目。这个工作倦怠表采用7级记分方法,“1”表示完全不符合,“7”表示完全符合。由“1”至“7”程度不断升高,其中全部对成就感降低维度进行反向计分。有专家对该工作倦怠表进行过深入研究,表明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等各项指标都合理有效,达到了相应的测量标准。

2.工作满意度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是用来测量员工对所从事工作的整体满意程度的工具。该量表主要由“我对组织的提升机会、直接上级、同事、报酬、工作本身等各个方面非常满意和我对目前工作总体非常满意”这六个问题组成,该量表采用5级计分法,从“1”至“5”的符合程度依次加深。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证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P<0.05为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

三、研究结果

(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总体状况分析。依据李永鑫等按临界值把工作倦怠分为零倦怠、轻度倦怠、中度倦怠和高度倦怠的情况和职业倦怠总体状况分析可知,高校教师处于轻度的职业倦怠水平上,且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过高。

(二)工作满意度总体状况分析。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教师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的平均值比理论上的中性值略高,因而研究对象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处于较为满意的水平,但满意度仍不是很高。

(三)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相关分析。从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可知,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耗竭、人格解体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和成就感降低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四、讨论

(一)研究结果分析。研究发现,很多高校教师都以教学任务为主,忽视科研工作,工作时间一长,教师就容易失去上课的热情,成就感骤降,因而高校教师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觉;高校教师待遇水平高,且在假期、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比其他单位要高,因而其工作满意度在中上水平,但是高校教师薪资水平较低,且工作内容较为固定,所以,即使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较高,但是,还未达到理想水平;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度有很强的相关性,且是负相关关系,即,职业倦怠程度越低,工作满意度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高,工作满意度越低。

(二)对策及建议。

1.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薪资水平,真正做到尊师重道。一是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争取社会的尊重和支持,创建良好的公共氛围。如多参加社会活动,扩大交际范围;多和同事沟通,分享工作心得;多和家人交流,缓解工作压力等。二是政府也要给予教师物质上的奖励,并呼吁社会给予高校教师以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因为,这种公共信任氛围的构建可以激励教师展现出更充足的干劲,加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自尊感,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职责,培养出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除此之外,社会也要正确看待高校教师这个职业,在心中确定合理的期望值,为其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认识到教师的知识能力也是有限的,不要对其施压,以提高教师的工作幸福感,降低职业倦怠程度。

2.学校应努力完善规章制度、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工作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又包括精神环境。对于物质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完善教学设施、提供更全面的教学资料等措施来满足教师的教学、科研需要;对于精神环境,学校应该大力发展本校文化,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让教师被文明、友好、平等、民主所包围,增强自身作为教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提高工作满意度。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多关注教师的个人需求,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文化娱乐活动,这样既可以减小教师的工作压力,做到劳逸结合,又能协调教师间的问题,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种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教师才能协同合作,彼此交流工作心得,共同商量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缓解教学压力,减少职业倦怠感。

3.建立并完善发展型的教师考核机制,为其提供恰当的发展机会。这种发展型考核机制的构建是降低教师工作压力和倦怠感的重要措施,这种机制的重要特点就是它不会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教师的依据,而是为教师提供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机制在运行时,学校会根据教师的意愿和工作表现以及学校对教师的期望等内容,更合理地为教师确定发展目标,并为其提供培训和发展的充足机会,如,对有需求且有能力的教师提供出国进修的机会等。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提高其教学能力,还能降低其职业倦怠感。

4.高校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完整的干预机制。一方面,学校采用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方式,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再加上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能够有效降低教师的焦虑感,增加工作满意度;另一方面,同事、其他教学工作者的精神、经验、信息等方面支持对教师自身无疑是一个有用的催化剂,促使其更加努力工作,增加工作成就感。

[1]刘利萍,陈绰.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怠倦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16

[2]翟瑞,沈潘艳,顾倩.高校教师职业效能感对幸福感的影响: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J].四川精神卫生,2014,4

[3]陈绰,刘利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培养研究[J].科教导刊,2014,25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高校教师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光的维度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