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的调查与思考

2015-03-18 18:29刘海燕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资兴市经济建设

□刘海燕

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方式。笔者深入资兴有关部门、乡镇(企业),在走访座谈、调查研究、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希望对资兴市加快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城市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引导。

一、资兴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当前,资兴市循环经济特色模式主要体现在铅锌开采—粗炼—精炼—产品—回收—再利用循环产业链、煤—电—废弃物质综合利用产业链及农业循环发展模式。

(二)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资兴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率94%,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100%,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达100%,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2.4%,超额完成了郴州市政府下达的7.2%的节能目标任务。

(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共有9家企业、15种产品得到了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免税产品认定,有效地降低废弃物的排放及处理量,提高了资源产出效率。

(四)循环化改造、清洁化生产步伐加快。自2011年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以来,资兴市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规模以上企业有14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9.33%,另有三家正在申报,清洁生产企业的数量正不断增加。2013年规模以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率达到60%,完成目标值(75%)的80%。

(一)循环经济发展宣传推广力度还不大。当前,资兴市民众对保护当地环境资源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充分,没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强烈、迫切要求。加之一些领导干部也没有环境意识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执法不严,为追求政绩,存在重开发轻保护的倾向,使环境保护让位于经济发展,片面地强调发展的速度而忽视发展的质量,致使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资金、技术支撑还有限。目前,资兴市综合技术水平还很落后,综合技术实力同先进省市相比有很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供给能力低,高技术产

二、资兴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低,科技研发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匮乏,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从资兴市科技发展情况来看,科技经费5,372万元,占GDP的0.24%,与全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专业技术人员17,206人,占从业人员的6.7%,高新技术产值1497,375万元,占郴州的的5.9%、醴陵市的77.9%,与发达县市如长沙县、宁乡等的差距更大。

三、资兴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规划布局,建立循环型产业发展体系。

1.制定循环产业发展政策。政府应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尝试发行循环经济地方专项债券,制定鼓励生产过程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处理价格政策等,重点对开展清洁生产、从事循环经济的企业在财政、金融、土地、技术、税收、许可、管理等方面为循环经济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奖励。

2.优化循环产业发展布局。依托资兴市现有产业基础以及循环经济的比较优势,打造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优势明显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综合考虑行政区划、交通区位、区域资源禀赋及产业类型等因素,着力形成“一主、三带、五点”的循环经济空间布局,积极构建农业、工业、服务业循环型产业发展体系,增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整体竞争力。

3.加强循环型产业体系建设。一是建立高效生态的农业循环产业。二是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业。三是形成绿色低碳的服务业循环经济体系。积极开展绿色消费与节能减排相结合的生态旅游业,充分结合东江湖、回龙山、汤溪镇、程江口等地区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积极开展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建立全国知名的生态旅游品牌。

(二)完善商贸服务,打造循环型现代流通体系。

1.依托区位和工业园区优势,实现物流集约化发展。以武广高铁、桂新高速、资五公路、郴州大道、S322线和S213线为依托,以工业园区为基础,以发展大仓储、大物流为方向,集中建设物流仓储中心。支持江北工业园铁路专用线建设,构建工业园区物流枢纽,打造规模化工业消费品集散地。依托东江食品工业园,着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加强农资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

2.依托有色金属产业优势,打造特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壮大现有再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试点,着力建设集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加工、收运交易于一体的有色金属回收利用基地。依托现有废旧金属回收体系及华信有色、展泰有色及丰越环保等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进一步规范与扶持再生金属回收利用行业发展,推动湖南恒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20kt/a锌冶炼废渣回收项目、湖南华信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有色铅锌联产及相关资源综合回收冶炼项目、湖南展泰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回收废旧贵金属年产15万吨电解铅建设项目等项目进程,从而加快建立辐射资兴市及周边县市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循环经济试点基地。构建梯级村镇回收站点,逐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3.完善再生产品交易信息系统,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针对生产领域的物质储运过程,依托湘南有色金属交易中心物流基地,支持建立物流信息交换网络。针对不同企业、行业需求,大力开展循环经济政策法律、标准、清洁生产技术等咨询服务,为企业产品开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重要决策信息。

(三)推广绿色消费,构建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1.推广普及绿色消费模式。以产品的销售和消费环节为重点,以政府采购为切入点,大力推广绿色标识产品,规范和鼓励产品的再利用,倡导公众绿色消费,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新型消费方式。重点开发和推广绿色材料制品、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大型商超市节能节水型产品、可拆解再利用产品和功能替代型产品。

2.加强绿色智能交通网络建设。着力抓好竹园路、竹园大桥、莲花路等项目的建设,完成迎宾路、汉宁路、秀流路等延伸段改造工程,完善城市道路网络,拓宽城市框架,实现中心城区三大组团间十分钟通达的目标。加快推进桂东—道县高速公路建设,构建起郴资桂高速公路经济走廊带,为郴州和资兴市下一步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拓展更大空间。

3.大力推广绿色节能建筑。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应结合新型建筑材料生产,大力推动建筑节能,增加节能建筑面积,对节能材料生产厂商及采用节能建筑建设的建造商给予政策及经济支持。新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全面执行国家、省建筑节能标准,严格实施初步设计审查阶段、施工图审查阶段的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制度,强化新建建筑节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建筑节能分部验收,确保新建建筑80%执行建筑节能标准,达到节能30%的目标。

4.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建设合理高效的城市典型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扶植和培育一批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生产企业以及餐厨垃圾综合利用企业,建设日处理能力10~20吨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设施,通过堆肥技术和饲料化技术,产品供向广大的农村市场,从根本上实现餐厨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形成一体化的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在无害化填埋的基础上,依托资兴本地大型水泥建材企业研发的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技术,将生活垃圾转化为水泥生产的替代原料、替代燃料,将生活垃圾和生产废弃物逐步集中到水泥厂,真正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四)加大资金投入,以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和争取专项资金工作的力度,以提高项目落地的门槛为前提,培育引进适应市场需要、技术过硬、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和产业,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形式投资参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用事业建设,进一步提高相关产业的集中度。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加大公益性、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政府投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增强了城市创新发展的能力。

(五)健全体制机制,探索资兴特色循环发展模式。

1.积极探索多元资金保障机制。设立市级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市级财政预算安排部分资金,确保政府财政资金在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示范区建设及重点工程方面的投入,发挥项目示范效应。以政府投入带动市场资金,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项目建设、改造和运营中的灵活性,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低碳城市建设中。创新融资渠道,鼓励社会主体充分利用金融资本开展低碳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以股权融资、企业债券发行、国际减排类项目申请、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等模式开展循环经济项目建设。通过市级财政配套等形式,鼓励所辖区内各类教育和科研机构申请国家相关科研资金、承担科技专项,推动循环经济城市各领域的制度设计、管理创新、技术研发及项目实施。

2.强化资源循环技术创新应用。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平台,从社会中引进高科技人才,扶持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发展领域的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实验室,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交易平台。加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重点组织开发有色金属冶炼与再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技术、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企业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链接技术、企业间产业生态链的集成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等,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加快特色循环产业发展。资兴市依靠本地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优势,着力打造了“东江湖多产业循环”和“有色金属综合利用”两大全国极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在东江湖水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应尊重自然界水的循环规律,借助东江湖冷水资源和电厂余热资源,打造新型中央空调系统,维护水的自然循环系统,使水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水资源多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全面发展直饮水、水饮用品、水具水器业、水上运动用品业等商品水业,重点推进实施长潭株郴衡直饮水工程等项目。打造“水—酒—渔”小循环,以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灌输到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发展“水—酒—渔”循环产业链。

猜你喜欢
资兴市经济建设
资兴市:不忘来时路 走好前行路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资兴党员教师参与赛课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资兴市东江库区李树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