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理论视域下跨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探索

2015-03-18 18:29杨朝霞陈永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创新能力

□杨朝霞 陈永杰

研究生教育改革以来,从总体上看,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在不断的上升。值得注意的是,跨专业研究生队伍在不断的壮大,这就要求给予这一群体特殊的关注。如何看待研究生跨专业选择方向相同的现象?思考如何才能提升对跨专业的研究生高质量培养?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突出的问题。

一、坚持用矛盾的特殊性来研究创新能力培养对于跨专业研究生的重要性

跨专业的研究生就是学习并考取了与在本科所研究的专业不同的专业门类。根据所跨专业与本科期间专业所垮的跨度大小的不同,可以将跨专业研究生大体分成三个不同类别:所跨的专业与本科所学专业是属于同一级别学科下,二级学科不同的专业;学科跨越相同学科门类下的不同一级学科的跨越;门类跨越不同学科门类下的跨越。坚持用矛盾特殊性原理来分析跨专业研究生重要性,需宏观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新时代下社会发展的需要,跨专业研究生是新时代下的产物,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特殊目标。为了面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教育亟待需求跨专业研究的培养。导致培养跨专业研究的关键因素是现代的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这同时也是现代迫切要求跨专业研究生的教育要创新。现实存在的不同的问题由许多层次和领域的要素组成。这是仅单个领域或单个专业的专家无法独立支撑的,要真正解决当下问题就必须了解所跨专业的的多种知识,需要用不同专业思考探索。二是跨专业的学生契合了当前中国以科技创新促经济发展特殊性的要求。改革开放前期,我国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依靠扩大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的经济发展。然而,在追求高增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比如: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世界贸易争端与纠纷、人口问题、世界经济的挑战等等。创新要求学科之间打破界限。正如法国作家普鲁斯特所言:“真正的发现之旅,并不是去寻找新大陆,而是采用一种新视角。”[1]作为科研工作的基础平台,研究生的培养需具备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并善于学习。科技创新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复合型知识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和方法将使他们自如地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能妥善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有效推进新常态经济的发展。三是我国研究生培养工作特殊性的要求。基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工科不懂文科,文科不懂工科,隔行如隔山,阻碍了学科继续向前发展的步伐。由于跨专业研究生有相对不同领域的知识,这可以作为一种优势,形成不同的较广的知识框架;同时因为具有不同领域的知识而会形成对问题独特的思考方式及解决办法。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可以从多角度来思考解决。面临学科壁垒,急需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各专业的发展。

二、坚持全面的观点分析跨专业研究生的特点

(一)跨专业研究生的不足之处在于基础理论差。跨专业研究生在专业知识结构、知识积累上不足,基础理论功底薄弱。导致跨专业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所以,跨专业的学生入学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却暴露出了自身的缺陷—— 不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跨专业研究生的优势。一方面,跨专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能够有良好的心态和应对问题的能力。跨专业的研究生与本专业研究生的起点不同,跨专业的研究生需要从头开始,付出相当的努力。当遇到不公时,跨专业学生需要超乎本专业研究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大部分的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需要对所跨专业要学习的内容十分感兴趣,才能在大学或在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在所学学科领域有所成就,这就要求学生有极高的兴趣积极主动去学习。如果在学习期间对所学专业有极大的探索兴趣会更容易学会新的知识,更能提早对所学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在将来学习过程中有所创新。

三、跨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跨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认真了解清楚其特点之后,给以不同的培养方案。既要看到他们不同于本专业的研究生,专业知识理论不足的缺点,也要看到他们知识面丰富的特点。既要看到他们对跨考专业浓厚的兴趣,也要看到其考研的其他动机。既要看到他们对研究生阶段的规划,也要看到跨研究生对未来的规划。

(一)坚持用矛盾重点论方法分析跨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跨专业研究生在跨专业时往往不能坚定专业方向,并且对所要跨的专业不能有深入的了解,缺乏专业知识,所以在跨专业时会有各种压力。因此,这就要求对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1.重点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跨专业研究生知识之间的结合度相对较差,同时对于专业的思维方式有别于专业的研究生。跨专业研究生和同专业研究生在基础理论、内隐知识、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等方面是有所区别的,专业跨度越大,鸿沟也就越大。跨专业研究的专业基础知识往往是其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基础理论差导致其对该领域前沿问题了解的不够。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也加剧了盲目跟从的现状。因此,跨专业研究生入学以后,就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此,各学院有必要打破本科和研究生的选修界限,给跨考研究生创造更多的补习平台。个人学习努力程度是一个影响学习的关键因素,对于跨专业研究生来说尤为重要,这是他们适应新专业学习的关键。[2]

2.另辟蹊径,扬长避短,跨专业研究生在选课题方面,应该把重点放在交叉性强的选题上。跨研究生具有丰富的知识面,跨专业研究生往往对所跨专业的学科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具有一个或两个学科专业知识和理论,他们有原专业实践操作经验,更加丰富的知识面,而且可以结合自己本科专业知识创造更多的新想法,有助于多领域学科研究。[3]因此,在交叉领域,创新是采用新的视角去审视某一问题。跨专业研究生在这方面,相对某一专业领域的选题会有明显的优势。

3.明确导师专业背景,避免盲从。跨专业在选研究生导师方面,应尽量关注导师的专业背景,选跟自己专业背景相靠近的导师。无论在课题上,还是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上,导师是研究生开展创新型研究的导向。跨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要和导师结合起来。导师自身素质、言传身教对研究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导师的多学科背景,可以指导研究生们向纵深层次发展。

4.以思维创新促进知识创新。跨专业研究生应该把创新的重点放在思维模式的创新方面。思维模式的创新是指突破固有思维的条框束缚,用一套全新的理论来阐释原来的问题,从而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4]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显然,跨专业研究生的优势是其思维方式的不同,容易摒弃前人由于主客观条件而形成的偏执意见,面对现实进行经验新总结和反思。

(二)坚持用两点论方法分析跨专业研究的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来自外部因素的介入。因此,学校、社会和政府须为研究生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坚持用两点论分析跨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涉及的是研究生创新的双主体性。在与第二方的参与互动下,以研究生能力的提升为目的,两点主要是指研究生和第二方。

1.抓研究生和导师两点的关系。研究生创新需要在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努力下进行,这就需要研究生和导师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导师和学生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意识,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变化,不断地自我充实和提高,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在有效的互动中开展科研。导师和学生要形成有组织的讨论、研究氛围。导师要注意对学生科研进展进行观察和评价,形成对学生新的了解和认识,及时修改和制定对学生的要求。研究生应主动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学习进展,以便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结合研究生的考研动机,研究生院和导师要处理好研究生未来的学术发展方向。

2.抓研究生和研究生院两点的关系。研究生创新需要学校给予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因此,研究生院要定期举行学术活动,给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要培养高质量的跨学科研究生,必须要有好的学术氛围。广泛开展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工作。[5]为开阔研究生视野,研究生院有必要和外校研究生院、教授或有利于学术工作开展的社会团体合作,研究生也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进来。为确保研究生院与研究生良好的学术互动,研究生院应出台相应的制度保障,既满足研究生个人的学术要求,也要防止个别研究生偷懒应付。

3.抓研究生和社会两点的关系。当下,研究生走出校门,扮演者社会人和研究生双重角色。一方面,创新既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也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尤其是作为社会特殊力量的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社会的一部分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究其原因,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因此,需要权衡研究生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制定相应的制度限制研究生的社会化,另一方面,社会也需要为研究生创新提供资金、岗位。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研究生在做社会兼职时,尽量选择和自己创新能力相关的岗位。社会组织需增强责任意识,尽量规避研究生做一些无关创新的工作,通过培训等方式积极引导研究生创新。

四、结语

跨专业研究生已成为当今研究生队伍的一个亮点,本文的分析和初步提出的问题理路,主要目的在于突破对跨专业研究生的管理方式,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造就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应该了解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跨专业研究生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1]江小平.法国的跨学科研究与模式[J].国外社会科学,2002,6

[2]熊勇清,陈江勇.跨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1,3

[3]黄少滨,郎大鹏,吴良杰,高伟,董宇欣.跨专业研究生创新性培养方法研究[J].科技展望,2014,19

[4]吉丹如,戴跃.论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2004,10

[5]王建江,黄红军.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7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创新能力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V eraW an g
导师榜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