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公安一线实战提升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创新应用能力

2015-03-18 18:29赵旭东贺一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公安科技

□赵旭东 贺一峰

从当前警务工作来看,警务工作主要集中在搜集信息、研判信息、运用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过程。在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犯罪与反犯罪的较量更集中体现在对情报信息的把握和运用上。公安院校的这些公安队伍预备力量学员正处在对公安业务知识掌握和信息化学习处理能力培养的集中学习培养阶段。科学引导学员开展科技应用创新活动,搭建科技创新锻炼学习平台。以“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引导创新实践”为向导,以“项目驱动、模式营造、过程督导、目标检验”为核心,以“协调组织、教师指导、一线调研、需求设计、实战检验、评价奖励”机制为依托。逐步深入开展各个专业的科技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实现信息合成目标,充分实现公安院校多专业、多形式的合作活动,立体推进,从而实现培养更加贴近公安一线实战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目标体系建立

公安业务工作是信息化开展推进的活动空间,信息铺路,科技搭桥是公安信息化工作催生改革的关键,深度研究公安业务工作机制是提升信息化运用和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公安一线业务工作信息化提升需求指导方案。公安基础工作是公安信息化工作开展的主阵地,从数据采集到信息化查询,每天基层民警都会通过公安业务信息平台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公安业务工作数据信息每天都在各业务口信息流转并发挥相关的作用。当前的公安“五个一网”(视频监管一网控、办案办公一网通、信息情报一网综、服务措施一网办、工作执法一网考)的信息化建设总目标正引领着公安民警信息化应用的革新工作,在基层公安工作的肥沃土壤中能够更加有效地拓宽公安科技应用创新思路,挖掘公安科技应用创新办法,制定建立公安一线业务工作信息化提升需求指导方案。指导方案制定的途径可以通过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实现。在公安专网上建立一线民警信息化工作讨论和协作平台,梳理并研究一线民警反馈的信息,形成信息化反馈意见素材,将反馈意见素材交由学员中科技创新应用研究团队分类整理,通过学习研究并结合专业和研究方向,提炼相关信息并形成信息化提升需求指导方案。整个方案的制定过程由学院创新管理指导委员会指定专业教师开展指导工作,同时寻求有经验的一线民警开展网络协作指导,最终由学员团队完成公安一线业务工作信息化提升需求指导方案。学员团队对信息素材整理的过程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公安一线的信息需求或信息手段改革目标。最后,学院对由科技创新应用学员团队设计的指导方案建档管理。

(二)培养公安院校学员的科技创新应用拼搏精神。在公安院校学员中倡导创新求真的科学理念,引导学员理解科技应用创新的整个研究过程是以后作为公安民警快速开展公安工作的良好铺垫。以各种方式调动鼓励学员的科研创新热情和科研兴趣,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应用研究环境的氛围。通过心理疏通,专业引导等多种方式,树立学员开展科技创新应用百折不挠、克服难题的拼搏精神。

(三)培养公安院校学员公安本位思维和创新思维。公安院校学员在校接受公安专业知识学习,同时培养人民警察养成意识,本位思维和创新思维必须建立在一个合理的结合点上。本位思维要求学员要树立公安业务工作的全局观,能够对公安业务工作发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创新思维则要求学员对公安业务工作现状的改观或改变具有新思维并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及活跃的灵感等五大特征,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应当朝着这五个方面努力引导。

(四)建立公安院校学员信息素养创新养成意识。信息素养养成重点在于对信息源数据的处理和把握,信息素养创新养成重点在于通过信息源数据挖掘提取高质量的数据信息进而提出使用数据的全新手段和方法。公安院校学员在校期间,主要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建立信息素养养成,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尽量细化课程培养目标体系,建立方便快捷的专业补充认知和学习途径。采用建立学员学习兴趣小组,通过组建兴趣小组团队方式利用寒暑假或其它课余时间到一线公安部门进行实践锻炼学习,进而获得专业应用的第一手资料,组建兴趣小组的优势在于对公安业务和专业知识结合的全面把握;建立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使专业教师能够对学员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体的把握,评价体系依靠的原则包括科学性的原则,可测量性的原则,公开性原则,和实践验证原则,其中实践验证原则主要对通过学员第一手实践素材形成的专业补充知识进行课堂实践活动验证,使之更加符合专业知识培养体系;选择科学的培养养成方法,通过讨论,报告答辩等形式使形成的专业补充知识体系能够合理化、科学化。

二、健全科技应用创新与公安一线的联系合作机制

联系机制主要包括建立创新应用实践中心、成立联系机构、建立管理制度、组建指导教师管理团队、做好经费保障、成果应用及转化等六个方面。好的联系合作机制能够保障学员有秩序地开展创新科研活动,能够激发学员创新兴趣。

(一)建立创新应用实践中心。实践中心主要负责创新应用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为学校创新应用团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为学员提供事务咨询,交流、实践、实验活动中心。

(二)成立联系机构。联系机构是创新团队工作的枢纽,在联系机构中设置学校创新管理领导小组,分专业,分警种设置联系员。联系机构负责学校应用创新活动的计划、指导安排、活动实施等各个环节,同时负责提供服务、协调工作,档案整理,对项目进行督导、检查和交流等工作。

(三)建立管理制度。良好的管理制度能够保障科技创新应用活动的有序开展和实施,管理制度方面主要包括校局联系制度,专家评审制度,创新项目申报制度,经费管理制度,获奖管理制度等方面。

(四)组建指导教师管理团队。指导教师工作贯穿于学员创新应用设计的全过程,指导教师通过专业,研究课题等因素组成指导管理团队,通过发挥各自优势,综合指导创新应用项目设计。

(五)做好经费保障工作。经费保障工作主要通过经费管理制度配合执行,经费渠道主要由学院专项经费,学生项目经费,自筹经费等模块组成。

(六)成果应用及转化。创新应用项目的最终效果在于成果的应用面是否达到最好效果,创新应用成果需要通过便捷的方式和渠道快速投入公安一线进行应用检验,并且对成果进行评价,对具有推广价值的产品重点进行系统设计。

三、多形式开展“校”、“局”合作科技应用创新活动

公安院校学员科技创新活动内容及方向主要来源于公安一线部门实战总结整理的信息源素材。“校”即为学校,“局”即为公安实战部门,校局合作机制是开展科技应用创新活动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一是学校各专业优秀骨干教师分别被派往各地公安机关,投身一线工作,积极参与和学习公安业务知识,能够积极快速地将公安业务工作问题理论。二是学校学员科技创新应用机构可以借助这些优势,在“校、局”合作的框架下,获取更多的创新应用设计资源。

(一)开展“一加一”互助活动。“一加一”指的是一个一线民警团队辅导一个创新设计团队,一个民警辅导一个学员等形式的活动。公安基层民警也可以参与到科技创新应用项目中去。通过“一加一”活动,一线民警和学员之间可以开展直接对话,研究的问题和信息素材会直接突显出来,更利于学员创新应用项目大方向的确定。

(二)应用项目竞争、重组原则。在公安一线获取的数据素材,通过整理分析,形成课题项目题目,将这些题目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在学校内部开展创新应用研究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各个学员团队通过组织材料,对研究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专家评审组通过对学员上报材料的分析研究,综合各个团队的优势,形成创新应用研究的拳头申报内容,同时,根据人员特点,对创作团队进行重组,并分配更能发挥特点和优势的工作任务。

(三)开展优秀创新应用成果示范工作。学员中好的作品是通过团队的力量,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形成的优秀产品,对优秀作品中产生的好的经验进行总结整理,并且以宣传、讲座等形式将经验以及创新应用的全过程进行推广,最后形成优秀成果创作设计备忘录,存档管理。

(四)介绍优秀民警的工作经验。最好的设计作品往往来自于工作一线。从公安一线民警中挑选出工作能力出众、熟悉公安业务知识的民警定期到学院开展知识讲座,介绍公安信息化手段的最新理念和工作方法,通过专业工作知识的传递,拓宽学员的思路,吸引学校更多的学员参与到科技应用创新活动中来,形成良好的创作氛围。

四、积极实施开展成果鉴定及推广应用办法

创新应用科研成果的鉴定及推广工作需要一套有力的办法推动执行,需要学校上下齐心共同推进,成果才能形成公安工作层面及社会面的更加广泛的意义。

创新应用成果鉴定及推广工作主要包括鉴定办法和推广工作办法两个部分。其中鉴定办法主要包括学校科技创新应用管理机构进行专业鉴定检验工作和公安一线实战单位鉴定检验工作两方面的内容组成。推广工作主要有负责成果转化的专门工作人员及学员进行成果的推广应用实施。

公安科技工作的目的是提高公安的战斗力,建立持续、协调、全面发展的工作体系。在公安高校开展各种专业,多种形式的创新应用设计活动,是对公安科技工作的有益补充,在学员创新应用设计过程中少走弯路,不走错方向,必须与公安一线实战需要相结合,必须杜绝公安科技创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和重复性;通过与各警种、各部门,各专业进行广泛合作,互通有无,避免创新技术和实际应用之间形成较大差距。所以建立良好管理机制,努力打破重复分散的格局,集中优势资源解决公安工作急需解决的共性和关键技术。

[1]李国胜,樊彦国,丁智慧.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3,12

[2]俞文钊,刘建荣.创新与创造力:开发与培育[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曹颖颐.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公安科技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影视艺术在公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索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科技在线
公安报道要有度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