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探究

2015-03-18 18:29李浩然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5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价值观思想

□李浩然 王 楠

大学生是青春朝气的群体,也是意识逐渐独立成熟的群体,思想活跃的大学生容易受到来自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目前大学生中不乏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并且数量在不断增加。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2000~2013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结果中发现,主题包括“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期刊、论文就有295篇。可见,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现状与特征

宗教是一些人们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是人脑意识中虚幻且歪曲的反映[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存在的文明古国,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大,呈现出宗教信仰种类繁多、宗教信徒分散而居的特点。大学生有宗教信仰也是当前日益明显的社会问题。我国2014年在校大学生的人数为2,468万人,其中信教大学生占据一定的比例,虽然不同地区的学校调查的人数、比例有所不同,但人数逐年递增已是不争的事实。

2008年郭娅[2]的研究中指出,所调查的信教学生的群体中,认为自己为理性信仰的比例为53.8%,25.7%的学生自己承认是由于从众心理而进入宗教信仰的,10.1%的学生是盲目信仰的,但其中对宗教深入了解并特别清楚的仅占17.3%,绝大多数不了解和不清楚。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为主导为人民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世界,但精神世界相对空缺。一是内外文化、思想价值观念都在不断吸纳融合,生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文化氛围。现代媒体包括书籍、杂志、电影、网络、社交网站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渠道,使基督教、佛教等多种宗教信仰的思想文化潜移默化渗透到大学生身边[3]。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景点为了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和客源,推出了许多展示宗教神秘色彩的建筑、壁画、雕塑等,彰显出宗教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艺术底蕴。这让大学生对宗教文化产生了异常好奇,吸引他们查阅相关的资料来进一步深入了解相关的宗教知识。

除此之外,亲朋好友对宗教的信仰对大学生的信仰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在宗教环境的影响下,他们不知不觉地走入了宗教的教义当中。这类大学生有绝大多数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自以为很难解决的疑难问题或不利于自己的突发事件,这些问题或者突发事件超出了其本人的承受或解决能力,他们认为或者实际上其家人或朋友也难以解决出现的问题。在这种状态下,倘若自己有些宗教信仰的萌芽或者有人在此刻向其传授教义,他们就会迅速进入该宗教,以寻求心灵寄托,并将所有的压力寄希望于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中的某一个代表或者宗教中的某条教义。

(二)学校因素。现在好多高校将关注重心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方面,不断宣传与敦促学生向高学历、优秀就业进发,鼓励其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进行层层递进的上升,在此过程中就很容易忽略大学生宗教信仰方面的教育,这样就容易培养出教育知识储存丰满,但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非主流的学生[4]。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刚刚摆脱高中的魔鬼式的高考压力,踏入较为宽松的高校环境,比一般人对新鲜事物具有更大的好奇心,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同时他们的缺点是缺乏社会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此时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发挥自己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优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其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建议

班主任、思想政治课程的老师本身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有些班主任或者思想政治课老师理论知识掌握很熟练,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具有随机性与多样化,其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时候往往难以应对自如,有时候对学生所提问题的回答文不对题,使得学生面从心不从。故高校应采取多种方式,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水平,拓宽其知识范围,使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掌握最前沿的理论知识,用实践中得来的真知来教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同时应培养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提炼、不断升华。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深入分析宗教思想产生的内在原因,在能力范围内积极解决宗教大学生产生的自认为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层面渐渐走入主流方向,并得到有效巩固,使其思想境界在马克思主义路线上有质的提升。用科学知识赶走大学生思想上的空虚并消除其对宗教的片面认识,用科学知识填充其精神空间,从而培养出其科学的世界观。

四、探索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对策

(一)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宗教信仰中荒谬的理论进行揭露。其实宗教教义中理论主要是用唯心主义来支撑的,宗教教义往往利用唯心主义中超自然的理论来夸大宗教的力量,来蛊惑信徒[5]。此时我们需要将唯物论与无神论的世界观传递给学生,使其树立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用其从内心深处抵制具有唯心主义特点的宗教理论。对大学生的教育要有技巧性和策略性,在充分掌握其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教育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积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并用其引导已踏入宗教迷途的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祖国建设中并在其中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二)借助于正在蓬勃发展媒体的力量,将整体的社会和校园氛围营造的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用主流文化填充其精神世界。在媒体运用上可以用类似于广告重复效应的策略,不过内容必须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形式可采用活泼、生动的形式,使得传播内容既不浮夸也不枯燥。

(三)重视家庭的作用。家庭作为人类出生接受信息的首个驿站,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性格、情感、身心和价值观均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家长们也应该及时扩充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提供个人素养,学习成功学的理论,为子女营造一个良性的成长环境。同时需要学校跟家庭相互沟通与配合,学校可以采取委派教师家访的形式,对大学生父母的信仰进行了解,对有宗教信仰的父母,老师需要及时跟其沟通,让家长设身处地地认识到:大学生当前阶段的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提醒其父母不要将自己的宗教观强加于子女身上,同时配合学校,让其子女在学校顺利完成学业。

[1]王惠玲.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教育引导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2]郭平,杨越.论新时期高校青年学生科学宗教观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10,2

[3]杜奕彤.当代青年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

[4]马辉.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宗教信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5]高媛.论大学生宗教信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D].渤海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价值观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的价值观
思想与“剑”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